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逝世后,战友陈修良同志曾撰文纪念,观正撰写《孙冶方传》。专中《孙冶方年谱》(初稿)由本刊先行发表,一则为研究孙冶方的同志们提供资料,一则向熟悉孙冶方事迹的同志们征求意见,以便补充与订正。来信请寄本刊转作者。  相似文献   

2.
记得与忘记     
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便主动告诉他:“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授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以模范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公布以后,在全国特别是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了报刊上陆续刊登的模范事迹介绍,人们无不为孙冶方同志那种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忍辱负重、献身事业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无不对孙冶方同志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坚强的共产主义者由衷敬佩,也都会感到孙冶方同志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称赞是当  相似文献   

4.
陈修良同志撰就的《孙冶方年谱(初稿)》于本刊1984年第3期发表后,受到了孙冶方同志身前亲友与同事们的极大关注,他们在认真阅读之余,还为初稿补充了新的材料。现经初稿作者同意,我们把由洪克平、孙尚清、罗元铮、黄海、冯秉珊、熊家文、张卓元、项启源、林青松、冒天启、秦秀荫、冯季莲等同志提供的材料整理成年谱补遗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孙冶方同志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也是孙冶方同志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这个理论,不仅在孙冶方同志当时提出时人们很不理解,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因此,我们学习孙冶方同志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再认识一下他的价值理论。 孙冶方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有三大作用:(1)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产品)价值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即生  相似文献   

6.
孙冶方是一位党龄很长的老同志,原名薛萼果。1923年他16岁,在无锡高小读书时,经张效良老师的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上海地委派董亦湘同志到无锡建党,孙冶方转为共产党员,被选为无锡市第一个党支部(共6人)书记。当时他正在无锡公益工商中学读书,这学校便成为党中央在无锡的联络点之一。孙冶方同志在无锡办  相似文献   

7.
孙冶方同志提出的一套独特的,与传统经济理论迥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他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理论。孙冶方同志在谈论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渊源和思想来源时曾指出:一方面,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我还有某些见解是接受自苏联经济学家索波里的。……但是我并不同意素波里的所有观点,即以价值论来说,我的思想比他的系统化多了。”为了研究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需要弄清孙冶方和索波里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九月于无锡市举行的“孙冶方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孙冶方同志的老战友、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家计委顾问薛暮桥同志作了《孙冶方同志论价值规律》的学术报告。现将薛暮桥同志谈他和孙冶方同志对价值规律认识异同的内容摘要如下:一、价值规律的涵义:薛暮桥认为,价值规律就是指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于它的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规律,以保证各种商品能够以同样多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互相交换。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就是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运动的规律。对价值规律应同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联系起来研究。这种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消灭以后,自然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为我们留下的经济论著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弃旧图新,志在改革,积极寻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因而孙冶方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独立的、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建议。正因为这样,学习和讨论孙冶方同志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设想,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这是孙冶方1962年上半年到1963年上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班讲授《社会主义经济论》的一个专题讲稿。在这个专题下,孙冶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固定资金周转的特点以及固定资产的损耗和补偿问题。孙冶方还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批评了解放初期从国外移植过来的那套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制度,对企业折旧基金的管理、折旧率的计算,提出了改革主张。这份讲稿是研究他的国家、企业权责划分理论流通理论的重要材料。我们首次公开发表,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