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鞋垫儿     
老亮 《新少年》2014,(11):4-5
1.小芳和我是好朋友,她是随打工的爸爸妈妈从乡下来到城里念书的。我俩每天都约好在路口等着对方,一同上学。  相似文献   

2.
浏阳蒸菜     
小丘 《社区》2015,(9):62-62
春节期间,一位湖南籍好友留在北京过年,我怕她一人太过寂寞,主动邀请她和我一起逛庙会,感受北京的“年味儿”。逛罢庙会,我俩已是饥肠辘辘,问她有什么想吃的,她说想念家乡的蒸菜,品种丰富,味道鲜美,她的一位老乡在北京开了一家蒸菜馆子,诚邀我一同前去品尝。  相似文献   

3.
王立 《社区》2010,(29):62-62
老公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俩是公认最勤奋最般配的一对。没什么花前月下的绮丽浪漫,也没有海枯石烂的虚妄誓词,不过是踏踏实实地谈情.认认真真地说爱。毕业后我们一同回到我的家乡——一个小县城工作。  相似文献   

4.
还有两天就是学校一年一度的歌咏比赛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选手之一,我是评委之一。比赛快开始了,我俩一同走进阶梯教室。在门口,她悄悄向我递了个眼色,说:"等会儿把我的分打高点啊!"我一愣,还没来得及应声,她就快步走进了教室,并用眼神再次叮嘱了我一遍,我的脚步有点沉重起来。  相似文献   

5.
家有好闺女     
廖锡麟 《老友》2012,(5):40-40
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认为这一封建说法不妥当.不能一概而论。我有一个女儿,我和老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她。她长大后成了我们家的顶梁柱,对我和老伴格外孝顺,是我俩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6.
养生信箱     
文东 《人生与伴侣》2006,(11):58-59
我俩都是农村的孩子,都没什么文化,媒人介绍见面,我说,咱们年龄相当,上学时应该认识,我还主动说,我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笑着说,我只上到初三。哦,是这样,我随口说出一个英语单词,给她讲老师教这个单词时弄出的笑话,她傻乎乎地听着,就是不笑。看来,她听不懂这个单词,她的英语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相似文献   

7.
金婚风雨情     
杨伸义 《老友》2011,(11):39-39
我在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西省水利厅。当时我已是大龄青年,与我同一科室的一位女同志受组织委托给我介绍对象,我才与黄梅卿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觉得她穿着朴素。说话诚实,性格温和,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她对我也颇有好感。我俩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终于在1959年6月结婚。当时物资很匮乏,我俩都没有添新衣服,连新房里的被子、蚊帐都是旧的。婚宴上,王波处长做主婚人,  相似文献   

8.
家有贤妻     
我为自己拥有贤妻而自豪。 贤妻者何?尽心奉养父母也。 妻属于那种极宽厚仁爱的女性。对于我的老人,她总是打心眼里去体谅,从不苛求。记得1992年,我与妻一同回家与老人商量我俩的婚事时,年过六旬的父母一方面为家中添人进口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经济拮据而不安。知书达理的妻看出了老人的心思,主动握住婆婆的手说:“妈,咱家经济困难,我俩的事家中就不用操心了。”一句话解开了老人紧锁的愁容。  相似文献   

9.
王希曾 《老友》2012,(7):41-41
我和老伴携手走过了白金婚(结婚70周年称之为白金婚),感情深厚。每天早晨,我和她一起去小区广场锻炼.然后又一起去附近的菜场买菜。一路上,熟悉的人不断地向我俩打招呼,我俩一一回应,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杨伸义 《老友》2013,(11):41-41
和老伴是在1959年6月18日结婚的。当时我由于担任了一个重要水利工程的部分设计和全部施r仟务,因此总是早出晚归,顾不了家。这样我俩结婚后,老伴就要支撑这个家。到后来几个孩子相继出生,家务就更重了。她在坐月子时,还要起床做家务,照料孩子。尽管这样,她没有一句怨言。怕我工作累,她还百般照顾我,支持我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品牌,与她一起分事生活一同成长。银联之于我,则是这样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品牌。从十年前的粜专三起,银行卡有下角的三色标识就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静静地记录着我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12.
郭志勇 《社区》2008,(13):62-62
2007年8月21日凌晨1时,69岁的王玉莲在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离开人世。王玉莲老人无儿无女没有老伴,一生没有享受家庭的温暖,但她却给不少单身男女带去了美满姻缘。老人出殡那天,冒雨而来为老人送行的钱宝国说:“我和我爱人一辈子都会感谢王大妈,要不是她4年前为我俩牵线,我俩不会走到一起,更不会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3.
牵手     
黄世玫 《老友》2012,(7):43-43
那天晚饭后,我对老伴说:“咱俩到外面走一走吧?也好消消食。”老伴欣然同意。于是我们出了门。马路上,车来车往,我一把拉住了老伴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心里。我俩站在马路边,左右张望,伺机而过。老伴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让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过马路时,我还挽住了她的胳膊。我们过到马路对面,在一个休闲公园里漫步。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高中同学小雨在温哥华留学工作很多年,她帮助我很快在温哥华安顿了下来。恰逢休息日,我俩打算先去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斯坦利公园。小雨的建议是我俩都骑自行车去,因为斯坦利公园很大,风景宜人,在那里骑自行车观光是最合适的。她在公交站台停下,对我说我们要坐公交车去斯坦利公园。我这时吓了一跳,我俩推着自行车呢,这怎么坐公交车。正在将信将疑之时,一辆公交车驶停站台,这时公交车司机居然亲自下  相似文献   

15.
我和老妈都迷乒乓球,这不,我俩又PK上了。 老规矩,五个珠定输赢。首先,老妈发球。她右手握球拍,左手将球高高掀起,待珠落至胸前,手腕猛地一抖,一个漂亮的上旋球飘然而出。“哼,程咬金的斧头——就那么三下子!对付这我自有妙招!”我将球潇洒地削了过去。  相似文献   

16.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17.
廖仕成 《老友》2011,(12):40-41
俗话说:“崽好不如媳妇好。”确实如此——我的大儿媳不是我们亲生的闺女却胜似亲生的.她比女儿还有孝心。她担心我和老伴孤独寂寞.总是动员我俩到他们家里去住。我们一住就是一年半栽。儿媳妇悉心照料我们的生活起居.从不嫌弃和厌烦我俩.从没有给过我们脸色看。  相似文献   

18.
甘草 《新天地》2012,(12):34
都说婆媳是天敌,如果一个婆婆和两个下岗儿媳相处,会是什么情形呢?在这儿跟大伙儿说说我和两个下岗儿媳的故事吧。我和大儿媳像母女。大儿子儿媳结婚不久,因工厂倒闭他俩双双下岗,开起了饭馆。天天在一起免不了磕磕碰碰,我又是那种快言快语心里存不住话的人,为了大儿媳爱甩脸子,我俩没少冲突。有一次,她从早晨一起来就拉长着脸,我问她原因,她不说,我火了,对她喊:"在这个家里,谁有错谁就改,可是必须有话讲在当面,我这人能受累不能受气!"大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离休干部,老伴系农村妇女,均已年近七旬。我早年身患高血压、胃炎、胃溃疡、骨质增生等症。老伴也因病动手术两次大出血,身体极度衰弱,并患有萎缩性胄炎、头晕、青光眼等病,常年为疾病所折磨。象我俩这样的病残老人,要是碰上个“气筒子”儿媳,肯定活不了几年就得去见马克思,然而幸运的是我俩娶下个好儿媳,是她对我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才使我们乐以忘忧,乐以忘疾,乐以忘老地活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九儿 《北京纪事》2010,(11):46-49
我的女友快步走在前面,今天她是专程来胡同的交换商店里换东西的,心也被快乐托得仿佛古人千里之外送的鸿毛,轻得要飞上天了。我说:"人家恋人都是携手并肩地逛街,咱俩倒好,一前一后,走路跟老夫老妻似的。"她驴唇不对马嘴地回答我:"你多注意看看右边,听说交换商店在胡同里面一个右拐的地方,咱们可别走过了。"不出她所言,我们在胡同紧里头一个右拐的地方找到了这家交换商店。白底蓝字的灯箱让我俩眼前一亮,门口排队的人群更是叫我俩困惑不已。走近店门前,木门框上贴着的小纸条给了我答案:"店内顾客超过5人,请您在门口等候。"想不到交换商店这么火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