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听好话的国王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人侦察齐军入侵的情报。使者回来报告说:“齐兵已经很近了,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恐慌。”左右的大臣对宋王说:“这叫做肉自生虫,无中生有。宋国这么强大,齐国那样弱小,怎么会这样呢!”宋王听信了大臣的话,以为使者谎报军情,把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部队里,“轻轻”和“悄悄”都是很优秀的士兵。有一次,指挥官想派一名士兵在夜里去侦察敌情。“轻轻”和“悄悄”都报了名。指挥官说:“你俩都有条件执行这项任务,因为你俩都有动作轻微、声音细小的意思。不过,谁去更合适呢?”这时,名叫词典的秘书说了话:“长官,我认为派  相似文献   

3.
骄傲的公主     
年轻的国王米罗斯拉夫想娶邻国美丽的克拉索米拉公主为妻。他派爵位最高的大臣为使者,带着自己的画像去向公主的父亲求婚。几个星期后,使者垂头丧气地回来,说:"我们受到国王友好的接待。去拜见公主时,她朝陛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中说:楚国大将子发与齐国作战,屡战屡败。无奈,他只好广招能人奇士。一盗者前来求见,自称身怀绝技,可在军中为楚国效力。子发见其貌不扬,意在不收。可盗者再三表示:只有在军营中,才能有所作为,希望能给他这次施展所长的机会;如果不能建功,他会自动离去。就在子发接收他的当晚,盗者潜入齐国军营把将军车子上的帷幔偷了来。子发随即派人送还给齐国。第二天晚上,盗者又潜入齐军大帐,偷了将军的枕头,子发同样派人送了回去。第三天晚上,盗者居然把将军的发簪取回,子发再一次派人送回。这下齐国大将非常惊恐,说:“如果再不退兵,恐怕连脑…  相似文献   

5.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这一成语,意思是说名实相符,并不是只有虚名,而无实际。常用在亲身证实传闻正确的事物上。北朝时代,有一个叫薛道衡的人。他写诗,很受人们喜爱,名字就传扬开了。在他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齐王邀请他去游览观光。薛道衡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人,他整理好行装,就上路了。他到了齐国,住了半年。那天刚好是正月初七,那时的人,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薛道衡就写了一首纪念人日的诗歌。诗的头两句是:立春才七日,离家已半年。齐国有人看到了他的诗,就批评他说:“大家都说薛道衡很会写诗,可是他的诗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说:你别着急,往下读…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代齐威王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齐国快要灭亡了。齐国的爱国人士都很担心,却没有人敢出来劝谏齐威王。一位大臣想出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相似文献   

7.
鞭炮不响     
《阅读与作文》2008,(1):42-42
宋朝有个大臣,名叫鲁宗道,其人忠厚老实,一生清廉。有一次,皇帝宋真宗要召见他,派朝廷中的使者到他家去找他时,他正和客人在酒店里喝酒。且酒兴正浓。使者等了好一阵,他才从酒店里喝完酒回来。  相似文献   

8.
魔戒     
所罗门王的侍卫长叫比拿雅,智勇双全,凡是上头吩咐下来的事,没有他办不到的,因此深得国王宠幸,大臣们也都纷纷讨好他。比拿雅曾经是个谦虚谨慎的人,但天长日久,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一次所罗门王听见他对手下的侍卫们说:“国王给我的任务从来都难不倒我。”偏巧这天早上所罗门王跟妻子吵架,正憋着一肚子火,听了比拿雅的话很不高兴,“这分明是藐视我的能力!今天非要派给他个无法完成的使命,”所罗门王暗想,“灭灭他的威风。”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一层意思,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阿凡提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做了个奇特的梦,便请了个大臣为他圆梦。这个大臣说:“皇上这个梦预示着你的一家人都将比你早死。”国王听了很生气,就把大臣杀了。国王又请阿凡提来圆梦,阿凡提想了一想说:“皇上这梦预示着您将比您的家人更长寿。”国王听了很高兴,给了他很多赏赐。其实“您的家人将比您早死”与“您将比您的家人长寿”两句,说的不是同一回事?现实生活中这类例子可谓枚不胜举,不过处理得妙的也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0.
吴昆 《社区》2014,(32):40-40
晏婴是春秋时的政治家,齐国三朝卿相。齐景公继位之初,这位两朝元老并未受到重用,而是被派去治理东阿边陲(山东阿城镇)。过了三年,齐景公想了解东阿的治理情况,听到的却都是晏婴的坏话。齐景公很生气,找来晏婴问罪。晏婴检讨说:“臣错了,请您再给我三年时间,保证您听到的都是好话。”  相似文献   

11.
挥汗成雨     
这一成语,人们用它形容人多,有时也有用它形容汗多。晏(yàn)子名婴(yīng),字平仲(zhòng),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在春秋时代,他做过齐国的相国,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著名政治家。有一次,齐国派晏子婴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王看不起齐国,对晏子婴很不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相似文献   

13.
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报告事情的一种非常重要而又秘密的文书。奏折从顺治朝开始使用,康熙朝使用很广泛,雍正朝规定为文武大臣正式的上奏文书。 奏,进也,“敷奏以言”。敷,陈也,是文武大臣陈政事之言于君。奏初改书为奏,是作为文武大臣向皇帝报告政事的专用文书。汉朝,凡文武大臣向皇帝报告事情有四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当时奏之程式,自秦至西汉,开头“臣昧死言”,结尾  相似文献   

14.
“三人成虎”出自史书《韩非子》,用来比喻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据记载,庞恭和太子一起到邯郸做人质,庞恭深知许多大臣嫉妒自己的才能,一心想要排挤他,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一个人说城里有虎您信吗?”魏王说:“不信。”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年山东省编《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省编教参”)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率兵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又说“刘邦从河南打入关中”;一九六一年省编教参(第三册)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率兵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又说“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关中”;一九七三年省编教参(四年级上册)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北上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意思是谁先入函谷关进咸阳,封谁为王——原注)”又说“刘邦从黄河南面攻入函谷关,打到秦国都城咸阳。”很明显,上述三书,一脉相承。有的含胡不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战争和战场指挥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情报与信息。这在海湾战争表现得最为充分。当时的美国人通过卫星侦察、飞机侦察、地面无线电侦察,特种部队侦察,对伊拉克的军事情况了如指掌,这为各级指挥员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保证,为赢得战争胜利才丁下了坚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战争决策比传统战争决策的难度要“小”:情报与信息处理完,科学的决策很容易做出。决策者在决策时的重点已不是绞尽脑汁思考妙计,而是“情报到手,决策自现”。 “商场如战场”。面对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实际上已与现代战争一样,对情报和信息的依赖比以往  相似文献   

17.
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会沾上泥土,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道路都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力丈量全国的道路,之后他做了计算,把全国所有的路都覆盖布,需要20万工匠不停地工作50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50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国王一怒,将大臣处死。国王又派另一个大臣来办此事,结果这个大臣很容易就解决了此事——用布给国王做了一副鞋套。  相似文献   

18.
《春秋》襄公十年春记载 :十二国诸侯“会吴于。夏五月甲午 ,遂灭阳。”《左传》记载此事 :“晋荀偃、土请伐阳 ,而封宋向戌焉。……甲午 ,灭之。”[1 ] (襄公十年 ) 十二国诸侯会于 ,目的是与吴王寿梦相会。作为晋军副统帅的荀偃、士 ,何以要节外生枝 ,合诸国之力灭亡与中原各国并无关系的小国阳而封宋国的向戌呢 ?杜预解释说 :“以宋事晋 ,而向戌有贤行 ,故欲封之为附庸。”[2 ] 但无故灭亡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立小国 ,封赏其他诸侯国大臣建立附庸国 ,在春秋时期既无此类例证 ,也与情理不合。所以杨伯峻先生对杜说作了修正 :“…  相似文献   

19.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20.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八年,宋高宗和大臣们围绕初立、避敌、定居、措置、国是五大主题对驻跸何处展开争论。这些有关驻跸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回銮(川陕)派、西幸(汴京)派、南渡(江浙)派、南移(京湖)派。四派大臣皆以迁还中原、重归正朔为中兴目标,派系之间的分歧其实映射出各派大臣对如何迁还中原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的发生,实质上是南宋对“大一统”观念进行狭隘辩解的结果。南宋正是在南移过程中开始凸显“中国”作为汉地中心的专有性和汉人身份的唯一性,将“大一统”标准由汉唐时期的“天下”重“一”转向服务自身的“中国”重“统”,这种偏执的严防华夷的思维客观上促进了金元“大一统”意识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南北封建化进程的差距,成为“大一统”内涵蜕变、“中华民族共同体”形式更新的关键。因此,宋高宗初期的驻跸之争是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一块重要的历史拼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