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钦差大臣是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适合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特点的特殊官职 ,在当时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钦差大臣派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清代专制集权统治下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清代吏治的腐败与高级官吏经济犯罪增加、清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等因素造成的。清朝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处理各类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2.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钦差大臣本身也是官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其司法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因素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章友德1853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率太平军从水西门进入南京城并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在此定都。其时,清政府钦差大臣向荣很快就在乏郊孝陵卫扎下了“江南大营”。接着,钦差大臣琦善也率部在扬州城外扎下了“江北大营”。太平军该如何行动,是...  相似文献   

4.
"感情引导我们陷于错误"——重释《钦差大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戏剧基础是“误认”,具体体现为“认同他人的失误”和“在事物中只看到自己想要发现的”。这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1842年修订版中出现的“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不仅提示了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也使戏剧舞台延伸到观众。果戈里《钦差大臣》的一再修改,体现了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创造坚实作品”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办理广东防务。他认真备战,积极筹划战守,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且向清廷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反侵略措施。其言行表明彭玉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相似文献   

6.
1937年11月王明回国后,便以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在如何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犯了系统的右倾错误。解读王明的右倾错误的具体表现及产生这些右倾错误的原因,对广大党员干部有重要的现实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介绍望江楼(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入手,引出望江楼的主人清代钦差大臣吴大澄。进而又从吴大澄两次来宁古塔留下的驻马石刻,重点介绍了吴大澄督办宁古塔边务的历史史实。展示了吴大澄勤政为民造福边疆人民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8.
《中华魂》2007,(10)
《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4日消息:安徽省蚌埠鲍家沟的一群百姓听说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来了,男女老少跪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熊跃辉面前,请求京城来的高官为他们治污。百姓向政府官员下跪,除了服装不同外,其他与封建社会的老百姓向钦差大臣下跪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陈白尘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讽刺喜剧大师,泼辣、犀利的讽刺是其喜剧的基本精神。其代表作《升官图》是一部讽刺喜剧杰作,是中国喜剧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它深受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独创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华人在喜迎香港回归之际,一定会想起历史上香港是如何丢失的那段屈辱历史.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在1841年1月26日强占香港前,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曾在澳门单方面发布公告,诡称他已与中国钦差大臣两广总督琦善签订了《初步协定》.其中包括以下四款:  相似文献   

11.
朱鎔基说:“你们是我的亲差大臣,但不是‘钦差大臣’,我不是皇帝。”于是,这批曾是副部级以上干部的特派稽察员们,开始了另一番征程…… 自去年8月国务院首批21名稽察特派员赴任以来,这些原来在中央机关担任副部级以上要职的稽察特派员,如何不辱使命、在特殊的疆场上驰骋呢?  相似文献   

12.
驻村"第一书记"的本色是人民公仆,角色是抓党建促脱贫的得力干将,勿以钦差大臣自居,勿越俎代庖地包办村委支部书记的职责。在落实扶贫开发重任时,"第一书记"要有历史担当,重点要在抓基层党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等方面下功夫、尽责任。同时,要不断完善"第一书记"工作机制,使其在推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于1853年12月26日(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主动撤离扬州后,在江北仅踞守瓜州。随后,清军江北(扬州)大营逐渐南移。1854年1月(咸丰三年十二月),江北大营在扬州以南的运河两岸扎营,西路清军由钦差大臣琦善统率(1854年8月26日琦善病死,清廷令江宁将军托明阿  相似文献   

14.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主要依靠三种方式处理对外交涉事务:临时派遣钦差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前去地方办理中外交涉事务;与各藩属国以及西方各国之间的交涉由礼部负责;发生在广东的中外商务交涉,清政府则委托特权商人——行商办理。这种外交上的委托制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外交模式,成为清朝政府在外交近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惰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魏源所著《道光洋艘征抚记》述及裕谦筹防定海之事 ,对于裕谦受命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究于何时赴浙江视事、英军于何时退出定海 ,以及裕谦在筹防定海过程中修筑“定海外城”是否经过“亲勘”等史实问题 ,所记不乏失实之点 ;对于裕谦遣三总兵驻守定海之战略意义 ,所议亦有失之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的统治经验中,制度建设不无重要:如摊丁入亩制度、钦差大臣制度、秘密建储制度等等.奏折制度创立于康熙时期,发展于雍正时期,成型于乾隆时期,是清朝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它的产生适应了清初政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流程和制度化的规则,对清代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纪泽是光绪朝驻英法使臣。一八八○年,在崇厚赴俄订约失败以后,被清政府任命为兼任驻俄公使、钦差大臣,前往俄国重开谈判。在交涉伊犁事务过程中,曾纪泽表现了忠贞的民族气节和精明的外交才能,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曾纪泽赴俄改约问题,有益于总结中国近代外交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刘坤一与甲午战争商鸣臣在一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刘坤一任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如何评论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一刘坤一是著名的湘军宿将。甲午战争爆发前任两江总督,并受命“帮办海军事务。”战前,刘坤一...  相似文献   

19.
有关禁烟运动的论著对道光帝1838年作出的禁烟决定较普遍地未予应有的注意,甚至认为,道光昏庸无识,对要不要查禁鸦片,态度“游移”不定,只是在读了黄爵滋奏疏、尤其是林则徐的折片之后,才“惊于问题之严重”,“采纳了林则徐的主张”,“决定严禁,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办鸦片事件”。①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身居钦差大臣显赫高位时,在广州创造了销烟抗英的民族英雄业绩;在他被谗谪戍新疆,身处“罪臣”逆境时,则在那里成为边境生产建设的开发者和塞防思想的创导者。他的“敬利国家,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忘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爱国主义典型。他在新疆三年时间里对生产建设和边境防卫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