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本来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彼此间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面,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矛盾,需要正确处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上却人为地分割了国内商品流通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本文主张商贸一体化,发挥商业和外贸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统一管理商业行业是商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八十年代的几次经商热,使得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秩序混乱的局面,商业行业管理也一度处于失控状态。经过治理整顿,这一局面有所改观。经济理论界和商业管理部门也就商业行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放开搞活,必须与市场的有组织发育、管理相结合。只有建立一个符合商品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而有权威的商业行政管理新体系,才能促进和保证商业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基础之上.有发达的商品流通,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商业.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必须按照企业自主化、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竞争平等化、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增强加速改革开放的意识,使商业改革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4.
<正>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深刻冲击了传统的商业管理体制。尽管商业行政管理体制也相应进行了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改革,但商业改革主要着眼于市场开放搞活,从微观入手,宏观改革不配套,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分散弱化的倾向。原来的商业行政部门管理范围相对缩小,手段削弱,而新的管理手段又未建立完善,对企业和市场的调控能力反而减弱;百家经商、部门所有、条块分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相继上升,不少商品涨价或变相涨价,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造成市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方面的原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与我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不正常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此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必须借助于货币与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一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过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从属于商品运动,它作为流通手段,媒介着商品的交换,不断地为商品流通服务。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的商业活动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的。本文主要探讨对全社会商业统一管理的必要性、统一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统一管理的步骤及其内容等。一社会商业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商业活动或交易行为。统一管理全社会商业是改革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和完善各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商品流通和商业人才.就我国多年来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来看,在知识结构方面我以为最欠缺的是有关国外市场、商品流通和商业的内容。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与外界隔绝所形成的空白点。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和开放的发展,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出发,迫切需要有一本国外商业的教材。厦门大学林光祖主编的《国外商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的出版正是适应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对于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科建设来说,无疑起着奠基石的作用。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实践方面,还能够大大地扩大人们视野,提供了国外有益的经验和理论,对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商品流通和商业的发展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贾、沙、颖三河流域的形成促使中原出现一批新兴转运贸易型城镇,周家口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而凭借其便利的水运条件,转运贸易不断扩大,清朝前期的周家口镇成为河南对外经济联系的基地以及省内商品流通的中心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商业的繁荣与城镇的发展。但是单一商业发展模式致使其落后于近代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商人之间形成了比较长的商业信用链条,从商品生产到流入市场,从高级市场到初级市场都不断有商业信用产生.就商人而言,贩运商与坐商之间、坐商与小商贩和摊贩之间都建立了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量,盘活了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商人特别是小商贩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实行多渠道流通,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渠道、独家经营的状况。在短短几年之内,多渠道流通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已为广大商业工作者和商业理论研究者所肯定,成为流通领域改革的方一向。赵紫阳总理指出:要“改变封闭的、少渠道、多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建立多渠道、少环节、开放的商品流通市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已进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攻坚阶段的特点,从找准立足点、抓住着力点、凝聚拉动力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我国应该如何推进经济体制转型。详细阐述了推进经济体制转型的立足点是营造活力企业;着力点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拉动力是“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的“三驾马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果循环的,其重要程度和作用是动态变化的。用好“三驾马车”,重在聚合“开放、改革、管理”的拉动力,并形成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2.
三、学会文明经商 商业是从事商品流转的国民经济部门,市场是商品流通的渠道。因此任何存在商品经济的国家都要有商业和市场,只是它们的性质和作用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质上是企图取消商品生产,禁止商品货币交换,封闭商业市场,这不仅在有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过渡时期行不通,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历史主体”三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考察,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和侧重点、考察的主体活动系统质的不同、主体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的不同、主体活动的直接结果和功用的不同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三种主体的区别;而三者在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着对象性活动的现实的人身上达到了统一,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并在主体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商品流通是由商品收购、商品销售、商品调运和商品储存(通常简称为:购、销、调、存)四个环节所组成。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制约而构成整个商品流通有机体的统一性,又具有各自属于不同流通环节的相对独立性。商品收购和商品销售是整个商品流通或某个流通阶段的起点和终点;商品调运和商品储存则是组织商品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移动,和为了调节市场供需矛盾而贮存商品的流通中间环节。在商业活动的实践中,这四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各异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业务过程和相应的经营管理技法。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研究范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商品流通经营管理日益提高的需要,将商品流通过程中购、销、调、存四个环节所运用的专门知识,分别提炼成四门独立的商业经营管理学科已成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15.
<正> 要深入地改革现行的商业批发体制,引入批量差价己势在必行。所谓批量差价,是在商品流通中,同一市场,同一商品,因各次交易量不同,单位价格之间形成的差异。在市场上,它是活跃的,当你买十斤辣椒比买一斤辣椒单价便宜的时候,使你得益的就是它。 这里,我仅想就实行批量差价的客观基础,批量差价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农村商品生产持续发展,商品交换日益扩大,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流通的结构、系统、网络在调整中重新组合。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系统正在进行改革,个体商业冲破阻力在继续发展,各种集体商业日益兴旺,农民中的商业、储存、运输专业户大量涌现,信息专业户也破土而生。这标志着以商流、物流、信息流三大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商业流通力是商业劳动者和劳动资料有机结合的实现商品流通的一种物质力量。商业流通力对商品流通的推动作用是以商业劳动为中间环节而实现的。因此,对商业流通力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性的探索,应该按下列逻辑顺序进行:首先,阐明商业商品流通量决定商业必需劳动量的关系;进而分析商业流通力与商业必需劳动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商业流通力因素与商品流通量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考试活动的现状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行各业广泛地采取考试方法甄别和遴选人才,参与考试活动的主体在不断增加,其商业特征也愈凸显。要更好地发挥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就应根据考试活动的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改革现行考试管理体制,把考试机构从政府的护翼下分离出去,形成政府、考试机构和市场体制相对独立、利益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担负着组织商品流通的任务,起着沟通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经济联系的桥梁作用。因此,总结建国以来商业所有制变革的经验教训,对于认识我国当前商业所有制结构,探讨商业体制改革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任、信誉和信用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名词,其涵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外的相关文献没有对三者明确地加以区分并阐述其相互关系,然而要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又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以区分.信任主要来自于相互交往的经历和相应的制度,作为广泛信任的信誉既是信任长时间的积淀,又是信任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信用则是信誉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