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文中有关玉的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用玉记录,弥足珍贵。本文就殷墟甲骨文中的“玉”字从字形、相关文例以及用玉情况等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振玉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是甲骨文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该书立有560个字头,利用金文的字头有187个,一共引述金文293条次,其中仅言古金文或器物未摹字形者就有69条次,涉及到76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罗振玉利用金文考释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以金文偏旁或单字证甲骨文、利用金文通律证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较以证甲骨文等。罗振玉在考释的同时,还通过甲金文的相互比照,探讨了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分化、简化、繁化、讹变等现象,追溯了文字的初形初义,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4.
彗星也叫"帚星",在甲骨文中称之为"(■)",小篆字体变异作"(■)"字,被许慎记载在《说文》"彗"篆之下,2000年来被误作"習"。(■),显然不是从羽从白,也不是从羽从日,而是从羽从晶省,"晶"乃古"星"字,由于古人以羽为帚,所以这个字就是彗星的专名。也正是这个原因,甲文的"(■)"、"(■)"字应该是"(■)"的异体,"(■)"字也是从帚从晶省,而《甲骨文编》等著作误为"帚日"之合文。"(■)"的另一个异体为"(■)",也是从羽从晶省,这个字历来也被误为"翌"。后来由于"彗"的通行,"(■)"、"(■)"、"(■)"等字均湮没不传。厘清"(■)"、"(■)"、"(■)"诸字,不仅能纠偏正误,而且可以为"我国最早发现并记录彗星"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和原始楔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早期文字发展的某些特征,二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在造字机制理论基础上,通过比较甲骨文和原始楔文新造合体字构字的组合方式,可以发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原始楔文组合方式除与甲骨文共有的义义组合、义音组合、音音组合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这些组合方式对新造合体字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是《墨经》之前含有丰富光学内容的文献资料 ,从其造字的方法 ,对甲骨文中有关光学现象的词类进行分析 ,推知殷人对光的现象已有较多的认识 ,从而将中国光学史从墨子时代推到甲骨文一期的时代 ,向前推进了约八、九百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卜辞中的省略、重复、语序和直接由一句话构成的命辞四个方面的考察,探讨了甲骨文的口语特征.说明甲骨文是当时实际语言的真实记录,甲骨文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文词汇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系统整理殷墟甲骨文字头的基础上,梳理出甲骨文的全部词目为3 596个,并对其普通词汇中的所有已识词词目进行了分类列举,首次较全面地揭示了甲骨文所反映的商代词汇面貌。  相似文献   

10.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的人名、地名、数名以及若干常用语,每每合书,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附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合文)、朱芳圃的《甲骨学文字编》(附录上),都收录了很多。金文也有合文的现象,如王襄所举的“上下”作,“小大”作,“弓矢”作,“帛贝”作或,“小子”作,“四匹”作,“入门”作,……等等。(王襄:《古文流变臆说》一三五至一三六页)因此可以说合文现象的肯定,原则上是并无异议的。但具体解释却不尽然,让我们先拿某些动物的性别表示作为例子来说吧。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王念孙将删字看成形声字,认为删从册得声,古音支元两部相通。于省吾先生在释读甲骨文中(册口)字时据此推断古读册如删,进而得出征伐、祭祀之(册口)义同砍的结论。从古音学的视角进行考证可知,王念孙对删字构造方式和支元两部语音关系的认识有误,于先生的推论也缺乏足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00年前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而王懿荣正是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他"因病服食龙骨"而得之的偶然事件,而是他深谙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的必然结果;他最早作出甲骨文是"殷商之物"的结论,也是其学术造诣的必然体现。他的发现,对中国学术史特别是历史学、古文字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成就的宏观概述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字的本体研究”、“甲骨文字的应用研究”、“甲骨文字的相关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21世纪甲骨文的研究作了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通史》第五册,是一本叙述宋代历史的著作,但在史料的鉴别和运用方面,存在一些疏忽,我曾撰文论述过。近来重读《通史》,觉得还有些不妥之处,草此短文,以供商榷。 一、关于李纲任亲征行营使问题 《中国通史》第五册(以后简称《通史》)227—228页: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是商代出版物,主要为商代官方出版物,是中国最早的出版物形态,是中国最早的书籍。我们不能以现代传播学及关于近现代书籍的观念去苛求或者硬套甲骨文而否认甲骨文为我国最早出版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程》第五册教师手册中的译文有待于改进范万军《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English)第五册教师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so年)在全国公开发行。仅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达一万五千册。不仅使用该教科书的教师人手一册,很多学生也备有此...  相似文献   

20.
释“進”     
“進”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字形为上从隹下从止的会意字,《说文》“从辵,閵省声”的形体分析不确。“進”字的形体义当为鸟在前方而人朝着鸟前进之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