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任何想象都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的话,形象思维不但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而且与情感、意趣、联想以至推理有关。想象(包括其高度活跃的形态——形象思维)的特性,我们可以从它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意向、情感、意趣、联想、抽象思维等的关系看出。艺术想象既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亦即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因为它是在思维中感受;艺术想象之所以是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就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和感受兼而有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想象,是文学创作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的加工而创造新文学形象的认识活动。其生理基础,是大脑旧的暂时联系,经过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联系。由于人们以记忆中保存的表象材料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可以创造出没有知觉过甚至是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文学想象是对记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自然审美的心理特点是全身心的观照、直观的联觉、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和浮想联翩的想象活动;它以感性直观为特点,但同时有理性的渗透;理性的因素是与感知、情感、表象、联想等审美心理因素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是包孕在感性中的理性。除此之外,还有顿悟、幻觉的产生。审美心理活动的结果是审美表象,它由视觉选择而来,是对客观景物的能动反映。审美心境在自然美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活动,是在创作主体和客体相互力的作用下,在创作主体情感力的驱动下,表象及表象因素分解、合成,形成一定量的文学意象;伴随着表象及表象因素大量的分解、合成,逐渐组成一定的文学形象,实现由文学的内形式向外形式的转化。这个过程,我们暂时界定为表象运动过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反复进行的运动过程,甚至存在着双向运动,即主要方向是正方向,表象—→味意象—→中形象;但也还存在着逆方向:文学意象的分解和重新合成,文学形象的分解和重新含成等运动形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文学本身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伴随着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产生的。情感是在人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情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对人的行为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日益清楚地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政治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信息交流、学生认知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交流、促进认知转化进程的过程。白居易说:“感人心  相似文献   

6.
修辞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关于修辞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现在还很难作出十分严格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一般说来,可以肯定的是,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是修辞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心理因素。我这篇短文只就常用修辞方式的一些心理学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研究和讨论,谬误在所难免,恳请同志们给予斧正。 一.感觉 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的知觉、思维和想象等更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及艺术想象在文学创造中的心理功能,及其在创作中的地位。进而阐明艺术想象的本质就是形象思维;并从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过程中,论述了艺术想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在联系。最后,本文深一层地把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即艺术的形象思维与一般的形象思维即一般的想象,作了区别。  相似文献   

8.
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培养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一是培育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二是丰富创作者的审美想象;三是提高创作者的审美理解力;四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9.
<正>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受教师教的影响,也受学生学的影响;既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仅从心理因素而言,潘菽教授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意志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前者与个性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审美心理是由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理解、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结构。”①现代系统论认为,每个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具有特定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与构成该系统的要素的性质,数量、比例和结构有关。系统的功能与其结构有极为直接的因果关系,结构是动态的建构,功能依结构之变化而改变。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结构,一般都由上述要素构成。不过,我们都有亲身体验,并不是在每次电视接收的始终,能均匀地出现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理解、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审美心理结构都由所有这些要素构成。看《新闻联播》节目,主要的心理活动是记忆、思维和理解;欣赏文艺晚会节目,则要调动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知觉,激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活动。二者由于主要的构成要素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前者偏于认同和参与,后者侧重于消遣和娱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