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9,(8):16-23
"语言和思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英语会提出"to be, or not to be"这样的问题,而汉语则不会,因为孕育英汉两种语言的自然环境不同,导致语言的句法和结构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体现的思维模式,分别表现出"天人二分"和"天人合一"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和以辜正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提出的"语言思维等同论"均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王欢 《理论界》2008,(4):210-211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句子的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李纳和汤生等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它突出主语;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它突出的是话题而非主语.这一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这种基本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导致的它们的思维模式差异,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低高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上,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假说,这一假说又称为"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研究者则更倾向于主张"语言思维等同论".从英语与汉语比较的视域看,可以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刻的文化基因,语言结构与思维模式是相互照应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就是植根于英语语言系统本身;汉语语言系统决定了在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走向"语言思维等同论".  相似文献   

4.
儒释道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天人合一",基督教将天人关系定义为"父子关系".天人合一是相通相类、和谐平等的关系;父子关系则是创造与服从、紧张对立的关系.儒释道与基督教对天人关系的不同回答,既导致了中西宗教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的差别,也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和文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根植于特定文化土壤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多形式的区别。将英语原文和该文本的汉语译文纳入比较范围,比照话题之间的时空、因果、转折、递延等四种主要的逻辑关系,探索英汉语之间表达逻辑连接关系的共同性与特殊性,以期有效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界以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隐喻概念和功能的同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具有系统性、经验性和心理现实性的特征,并从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哲学的隐喻性,提出隐喻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  相似文献   

7.
由于汉语与欧洲语言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精神面貌",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有学者呼吁汉语语法研究走独立于英语语法的道路,真正的汉语语法应该以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的特殊规律为主体,同时也反映人类语言的某些共同规律。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汉语的思维、表达和语法与欧洲语言的基本对立表现为灵活与精确、综合与分析、具象与抽象、动态与静态的基本对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天人合一"的研究,在内涵指向、价值诉求和意义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着分歧.这不仅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色,也源于当前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导致了"天人合一"观内涵指向的多元特色;对传统思想的理想形态和现实意义的不同关注,导致了"天人合一"观价值诉求的不同阐述;对中西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对"天人合一"观意义评价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论天人合一观的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哲学中阐明天人关系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人与天一"、"天人相交"、"与天地参"、"天人一体"等丰富内涵,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学意义影响深远;天人合一观具有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原则,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开辟统一性和整体性思维的新格局,沟通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联系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爱中 《北方论丛》2008,2(3):25-29
初期新诗是汉语新诗的最早形态,其语言内质是后来任何一种新诗语言形态的必然追溯,因此发生学的意义大于本体论的意义.语言媒介的混杂、外在目的的催生,以及在矫枉过正思维支撑下的对传统汉语诗歌历史延续的彻底拒绝是,导致初期新诗语言繁乱的主要原因.初期新诗很好地完成了告别传统语言表述形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特点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但它并不是导致民族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从语法规则、文字形体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探讨。从语法上讲,一方面,某种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以用语法意义来表达,反之亦然,因此,汉语缺乏英语严谨的语法形态并不等于失去了严谨表达同一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语义关系不一定具有相应的语法形式,所以思维规律和语法规律并非始终一致,汉英不同的语法特点也不能始终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更不是导致中西思维差异的深层原因。就文字形体而言,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都具有语言属性,它们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亦无必然的因应关系。而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思维,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虽然很大,但其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故民族思维差异的成因应该着重在语言之外寻求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人在明末清初对汉语的最初印象,是后来人考察汉语的起点,一些观点甚至延续了几个世纪,比如:汉语简略生动,但语焉不详;又如:汉字丰富多彩,却资源不足.之后,洪堡从其语言哲学理论出发,追究"汉语精神"亦即汉语与思辨的关系,认为汉语不追求语法上的精确概念,他的价值判断倾向于西方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洪堡之后的一个典型的西方观点是:汉语因为汉字结构而不太适合于抽象思维,更有利于直观的形象思维;中国思维较多地带有审美和伦理色彩,缺乏理论性和思辨性,汉语特性使哲学思考充满模糊性.而所谓欧化文法的精确性和逻辑性,在20世纪的中国得到不少新文化、新文体倡导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汉语是一种表意语言,因而外来词在引进和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汉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汉语的特点,才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4.
评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了"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概念,其次探讨了"天人合一"自然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思维的影响,最后对其时代缺陷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1.汉语的固有特征运用西方学者主要是对印欧语言研究取得的成果来研究汉语,由来已久。从汉语和印欧语的比较中,应能认清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还应能认清汉语自身在类型学上的固有本质特征。可惜在这方面似有严重的不足。本文试图对此略加探讨,着重指出汉语的固有本质,并对以西方语言为标准来套汉语和度量、评价汉语的理论,仅举一种最为彻底而突出者为代表,藉以进行一些具体深入的比较学的讨论。l·王汉语的分析性一般说来,大脑里的概念是思维对其外部所指对象的最小最简单的思维形式单位。而日常频繁使用的概念在语言形式上也总会是…  相似文献   

16.
语篇的连贯性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表征体现,语篇的理解与心理和认知等语言外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人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形式与语义、线性与环形、悟性与理性等语言现象在英汉语篇连贯中也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导致其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汉语以意合为主 ,形合为辅 ,以意驭形 ;而英语以形合为主 ,意合为辅 ,以形制意。本文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 ,并剖析了其内在成因。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 ;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法则 ,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小学家虽弱于理论,但也思及不少语言理论问题,只是未对自身的认识作系统的归纳整理,文章分为九个部分,探讨了清代小学家对以下诸问题的看法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语言文字的起源;语言演变(特别是音变);语言共性;标准语与地方语的关系;汉语汉字与异族语言文字的差异;汉语语法;语言本质,语言与思维;研究对象和领域划分.  相似文献   

20.
英语学习的困难之处,在于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化.依据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构成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在每一种语言中都是不同的.能指的不同是明显的,而所指的不同则往往不为人们所理解,所指在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正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学会用英语能指与所指所构成的语言符号进行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