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2.
"父亲"形象的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醒龙小说世界里的"爷爷"、"奶奶"是作家理想中的乡土社会的象征,是作家的生命理念.刘醒龙小说中的"父亲"形象都有一种道德化倾向.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家朴素的道德意识和人生理想.刘醒龙对"父亲"们的命运的表现,采取的是一种诗意化、道德化的表达方式.他的创作明显缺乏历史理性.坚守传统的道德理想是刘醒龙最基本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3.
神话《夸父逐日》,由于《山海经》中的不同记载,有着许多争议不一的解读,对夸父的定性也多少带有政治、功利色彩。如果立足于神话自身的性质,比照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反观中国神话发展的历史现状特点,就会得出一个符合神话内涵的结论:夸父是人类早期天性具有"恋母"情结的儿童。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王维诗歌中的"青山"和"空山"意象为切入口,去探索挖掘王维的诗境及其本质."青山,,代表了王维的生活家园,他于其中追求着一种任心任运的自由境界;"空山"进而代指其精神家园,是诗人对禅悦的向往、体验,即其生命存在的自由解脱在宗教意识领域里的一种延伸.二者之间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最终指向诗人对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肺炎"的突然袭击和迅速流行,使我们面临和历经了一场意外灾难的严峻考验.这场磨难在损害我们同胞生命的时候,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清除我们心灵中平日不易察觉的污垢,将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烈地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权利、生命是与全人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非典"疫情引发了我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人类的生命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息息相关联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生命共同体"的生命观;经济发展应该惠泽全民,要树立一种"同舟共济"的新的人生观;"非典"疫情还以逼人的紧迫形势促使社会工作效率得以极大提高,法制建设得以迅速完善,如危机应对机制真正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及时出台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即将出台,应该说,制度关怀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非典"还警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叉在于社会的均衡发展,缺乏或者不重视社会进步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非典"是会被战胜的,但疫情之后带来的经济"非典"、生态环境"非典"、人文精神"非典"却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让人类为之付出代价."非典"这种小小病毒的肆虐,使我们不得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关于人、关于生命、关于生死存亡,关于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干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了"美育"概念,他的"美育群材"说与席勒的"美育"基本内涵非常接近,集中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礼乐教化"为核心概念的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元范畴之一,它与"道"和"象"一起构成古典美学的生成模式。气能够进入古典美学的视野一方面由于它是这个生成模式的中介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气自身的某些特性与古典美学的内蕴———生命精神、超越精神和"象"之审美精神有着共通之处,它还是使得古典美学核心的"意境"说得以形成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词学“格”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格”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格”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格”最早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至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格”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从创作主体人品才性学力角度探讨词格,从诗词体制上立论格调之别,对词格审美特征与要求予以论说,并对词格创造予以考察。上述两个维面,将“格”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可游可居”作为中国山水审美理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的发展过程。“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对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影响体现在五个方面:“游-居”的观察方式、“线性的画面结构”、平面二维的“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之法”以及意象化的符号。文章指出道在艺中的作用,由构思层面来把握构图的特征,探讨古人审美心理的形成渊源和古典图式背后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就人生美学看,“清”则应该表征一种人生的审美构成域和构成态势。如老庄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审美心理态度,虚心应物、涤除玄览的审美体认方式、超脱尘俗的审美情调等都以“清”为学理依据。作为道家人生美学的重要组成,“清”的审美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趣味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诗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中,"味""趣"的概念颇为虚灵,但它们更能显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极难辨析与领会."味"和"趣"是主体审美理想与情趣在诗歌文本有机构成中的落实,更多地关联到人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本身亦属于生命活动,故而以"味""趣"为标志的审美机能,实质上便是诗性生命的审美质性.这里分析了"味"与"趣"各自内涵的特征、区别和历史演化历程,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质性流变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诗性生命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8.
“气”范畴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伟大发现 ,古希腊的原子论仅具有哲学意义 ,而“气”则从一开始就既具有哲学意义 ,又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气”是中医学的立足之根 ,但对气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 ,终有一天 ,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得到挖掘和阐发 ,将可以跃升为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象”的实质是气 ,是气的流动。中医学以“象”为依据 ,来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机理 ,这与西医学以形体为本质不同 ,在整体层面上又高于以形体为本质对人的研究 ,使中医学比长于把握事物的静态类别的西医学 ,在把握动态的个别方面 ,具有优势 ,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因人制宜并使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因 ,这种治疗上的成功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说 ,中医学因为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 ,从而它的发展根本上不是对西医式的物理化学模型的还原 ,而是有着特殊的广阔远景 ,甚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言不尽意":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与道为一"、"忘"与"游"的人生诗意栖居理想和大量涉及"言"意"关系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言不尽意"论始终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它影响到中国诗学,就逐渐形成了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突出了中国诗学的超越精神.它强调,一般的言语,不是从胸臆流出,是非本真之言说,是不可取的,是必须要超越的.同时,它提倡大道之言、本真之言、从胸臆自然流出之言.它主张超越非本真言语而达于"微言"妙象"的本真言说以尽意.同时,它准确描述了中国之"诗"的语言与深层意蕴之间的虚实互补的审美特征,并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之"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言不尽意"彰显了中国诗学的独特性,揭示了中国诗学言说的总体特征整体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的实质,概括了中国之"诗"的创作观念、创作实绩及审美接受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文体"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语境中是一个涵义多重的复合名词,它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元概念,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的起点。一直以来,学者们试图给"文体"一词一个在中国语境下的科学概念。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里的"文体"是文学作品的体制形式的总称,它包括了文学类别、文本体裁、篇章体制和文学风貌等范畴。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这四个范畴中,前三者是一个逐级层降的等级关系:文类是文体的宏观范畴,体裁相对于文类来讲是文体的微观范畴,但是相对于篇体来讲又是文体的宏观范畴。"风格"则是前三者在不同层级的审美精神体现,而"类→体→篇"和它们各自的风格都是文体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