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此后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国家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 如何发挥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饶卓颖 《办公室业务》2023,(5):74-76+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桑植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本文通过桑植民歌著作权保护的探究,启发我们积极思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完善立法制度、明确权利主体和约束合理使用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出发,分析韩国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秀经验,提出我国应如何借鉴这些经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是祖辈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是重要的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方法中,档案化保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本文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如今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河北省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保护意识,专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就当前河北省采取的保护非遗措施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何琰 《科学咨询》2010,(13):47-4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和保护这一精神财富是我们现代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镇为例,通过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寻求一条正确保护和合理开发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文化大省,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展区域。因此,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河北省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但是在法律设定、范围划分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就当前河北省采取的保护非遗措施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豫剧作为河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豫剧的发展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观众流失等问题。本文即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豫剧的市场活力,发挥豫剧的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12.
显然,非遗传承保护的成都模式,是目前最可行的双赢模式。它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成都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为成都的旅游业带来的一个新的亮点和看点。而非遗节的这种影响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其对旅游经济的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保护和开发孰轻孰重的争论始终持续。人们普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笼统的对象,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观点。却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针对旅游开发,分析了保护与开发两种意见的分歧所在,同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并阐述了资源有别于遗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单纯的公法保护不能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利益,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发展,因此需要以私法保护作为补充。在私法保护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故可通过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互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探讨对其档案式保护的必要性,以唤起更多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尚连山 《办公室业务》2013,(15):223-224,229
本文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保护的定位;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统一;实用功利和自然规律的撞击。  相似文献   

17.
高宏璟 《办公室业务》2020,(5):77-77,81
历史在不断变化中发展,除了屹立不倒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与承载者,它凝结着过去人们的文明,也承袭着当代人们的智慧,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成果,也是国家、民族发展需要重视的珍贵资源。而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较晚,相关的保护措施仍未全面落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性特色档案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档案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列举具体优化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茉莉 《办公室业务》2012,(13):150-15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感、道德传统、个生特征以及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我们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求真务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手段,对保护工作进行宣传,进一步激发和培育全社会的参与保护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construe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些实践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汪荣  荣霞 《管理现代化》2012,(4):34-36,41
三峡库区在社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突出,成为土家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珍贵的文化资源。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变异、衰退甚至消失的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传承。文章在对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三峡库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