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一位奇特的诗人。他的诗歌像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开放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花圃中。他写诗呕心沥血,以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奇峭瑰丽的独特诗风,尤其是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更是别具特色.李贺一生创作了240多首诗歌,音乐诗虽然篇目不多,但想象丰富.构思奇巧,感情炽烈,艺术手法新颖别致,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主要拟就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申胡子咸篥歌》、《龙夜吟》、《听颖师琴歌》等作品来浅谈一下李贺音乐诗的艺术风格。一、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李贺的音乐诗继承了屈原…  相似文献   

2.
李贺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复杂的艺术现象,是诗人对其所处时代的特殊的心灵体验和感应.如王世贞所言:“李长吉师心,故而作怪”.他呕心沥血,以情为诗,使他的诗歌明显地构成一个情感系统.这就给了我们一种暗示:能否从其积淀于诗作之中的潜在意识方面(即王世贞所说的“心”)找到一个导口,从而批郤导窾,揭开长吉诗“怪”的外衣?当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摸索出长吉诗的迷宫,蓦然回首时,果然发现:有一条情感的潜流始终支配并统摄着长吉诗的审美意识系统,构成了其全部诗作的主旋律.这就是他诗歌作品中渗透出来的浓郁深沉的悲剧意识.或许它在诗人创作时是一种无意识,然而却是真实的存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李贺的诗歌,就是以悲剧意识为其内核的感情艺术.其它一切外  相似文献   

3.
李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颇为丰富,可从诗中建构的女性世界中去读取李贺的女性观.其女性观由三"体"合成,即感情共通之载体、情爱渴念之载体和理想生命之载体.女性成为他抒发复杂情感的理想载体,从中可以体察李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  相似文献   

4.
李贺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笔者认为,李贺诗歌的价值主要在艺术方面,而奇异想象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本文从李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选择适当例句、例词,分析其比喻的新鲜奇巧,遣词用句的奇崛和改造加工神话传说的独特匠心,从而探索李贺诗歌奇异想象的妙处。  相似文献   

5.
李贺不可能参与永贞革新,但通过交游,李贺确实有与闻永贞时事之可能,他的某些诗也确实与顺宗朝政有一定关系,如《马诗》(二十一)。关于李贺诗歌寓意的问题,学术界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平心而论,李贺集中有些诗确实是别有寓意的。李贺毕竟生命短促,阅历有限,不可能指望他所有诗中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毛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9-20,46
李贺在创作中把视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打通,达到了互通的效果。"通感"的手法揭示了李贺诗歌艺术形象组成 的独特表现。李贺诗中用典多而频,读者自然很难捕捉其真正的涵义。这就需要我们为这些典故找到可靠的根据,合理 诠释李贺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相似文献   

8.
诗家惊叹李贺诗歌虚荒幻诞的幽冥世界,同情李贺深重的怨恨悲愁,但细读李贺诗歌,又被其伟大悲悯情怀所感染。李贺深深关爱下层戍卒、农民、妇女以及少数民族,同情他们的不幸生活遭遇,悲悯他们的苦难人生,李贺把博大的仁爱情怀洒向这些弱势群体。晚唐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中唐李贺以其独特的诗歌内容与风格备受世人关注。历代对其诗的品介也从未消歇过,这些诗评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李贺诗歌的审美内涵,加深了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体认,拓展了对其时代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认知。但诸家所论多为一家之言,在观点上或有关联,或形成鲜明对比,整个诗歌批评却是散乱的,缺少完整性、系统性,无  相似文献   

10.
李贺的诗歌带有浓重的精神病态的痕迹,他性格孤僻、敏感,与其精神抑郁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他早夭亦缘于此因。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可以判断出李贺诸多精神不正常的表现。因为他的心理类型是直觉内倾型,所以他的诗歌是白日梦性质的,他的观点新颖而虚幻。他的诗歌之所以缺乏理性,是因为其创作是幻觉式的,这是他作为直觉内倾者所特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诗歌选本往往反映出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诗,受其选诗标准、宗旨定位和所处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所制。清代科举试诗促成了诗学的复兴,古典诗歌则因现实的需要而面临新时代的扬弃。  相似文献   

12.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以“诗鬼”闻名后世。在考察李贺诗歌历代接受史的基础上,运用接受美学中的“第一读者”的观点,以及近来学界提出的“第二读者”的概念,分析、阐述李贺诗歌接受史。认定杜牧、严羽分别为李贺的第一、第二读者,根据历代诗评家对李贺诗歌的论述,具体阐述杜牧、严羽之评论对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贺苦闷的诗歌与他诗歌的带有悲凄色彩的意象密不可分,这些意象群构成了一种低徊感伤的诗歌情调,在诗中回环萦绕,表现着理想与现实,人生与艺术的矛盾,无论是表现现实,还是表现幻化中的仙境,冥界都不能摆脱其困扰.  相似文献   

14.
“诗歌鬼才”李贺以其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孤僻个性创造了一个瑰丽、奇诞的诗歌世界,对后世诗人影响很深。后人在借鉴李贺诗风的同时,也对其悲苦生平深表同情,对其生平传说的传播与接受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态度,其中李商隐和杜牧的不同接受缘由很有代表性。李商隐对李贺生平传说的传播和接受,表现了他对李贺的爱戴以及对他早夭的痛惜之情;而杜牧则由于对李贺缺乏心理情感的认同,因而很难理解李贺的畸形和缺陷心态,也很难将自己的生世期许寄托在幻想中。因此,从二者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李贺对后世的影响情形,以及后世对李贺及其诗歌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晚唐司空留在他的《诗品》中列举了“雄浑”“冲淡”“高古”等二十四种诗歌艺术风格。司空图生活在李贺之后,显然已能见到李贺的诗。但以司空图所列的这些诗歌风格来论李贺的诗,却很难说哪一品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特点。倒是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以“风槁阵马”“时以美女”“鲸吸鳌掷,牛鬼蛇神”等比喻评李贺诗的特色比较恰当,杜牧称之为“虚荒诞幻”。我们将其转换为现代艺术批评术语,就是“怪诞”。正是这种“怪诞”的诗歌艺术风格,使李贺赢得了与李白相齐的诗名;“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沧浪诗话》)。“怪诞”一词…  相似文献   

16.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这个时期,诗人众多,名家辈出,从诗歌的艺术成就来看也远远超过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产生的不同的诗歌流派,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美的诗篇,把唐代诗坛装扮得万紫千红,光彩照人。其中李贺和他的一些诗则有如奇花异葩,长期以来引起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最富于想象和浪漫情怀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那种靠绝对的相对主义方法论建构起来的极富诗性思辩的生死观 ,极大地影响了李贺的诗歌创作。尽管李贺在其 2 40多首诗中无一首提及庄子 ,但我们从他诗歌中所反映的基本思想和对生死问题的美学思考 ,往往与庄子的生死观不谋而合 ,可见李贺是受庄子那种绝对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的。他们都试图通过情感体验 ,想象虚构的时空来消解生与死各自质的规定性 ,而成为相通合一的共同性 ,以寻求情感的慰籍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李贺的神鬼诗虽然仅占其全部诗作的百分之十左右,但他却因此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神鬼诗人。李贺的神鬼诗或刻划生动的神鬼形象,表现神鬼生活和它们的喜怒哀乐;或描写幽冥世界景象,勾勒神鬼出没的环境,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这些诗确实写得“幽冷哀艳,阴气森森令人不敢逼视”。在李贺的其他一些诗中,虽没有涉及神鬼,甚至没有出现“神”、“鬼”字样,但因“语奇而入怪”,“常作不经人道语”,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既有杜甫的深沉,又有杜牧的清俊,更有李贺的浪漫;然而最令人铭心刻骨的还是回荡在李商隐诗歌中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