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宋明理学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人们在研究理学本身的同时,已注意把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学对现代社会影响联系起来。事实上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学术界对程、朱、陆、王等理学大家作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斐然。但对他们之外的理学流派和理学家的研究却嫌不足,而宋明理学作为一代学术思潮,是由各个不同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学说构成的,如果忽视了对当时组成理学思潮的各个流派和哲学家的全面研究,则很难全面把握理学思潮的特点,也难以对程、朱、陆、王等人的思想作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把握。因此,发掘和清理宋明理学思潮各个流派、思想家的学说和理论构成,对于扩展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认识理学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月至八日在贵阳召开了现代外国哲学第四次全国讨论会,会议的议题是“现代外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会议探对了现代外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现代外国哲学科学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的具体演变和发展的若干问题、当代西方哲学最新的发展动向和理论趋势、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如何进一步使学科深化等。会议指出,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科学地批评、吸取、开发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吸取和开发现代西方哲学中一切合理的、有价值的东西。有人提出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代性观点,即二者都对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提出的问题作出概括总  相似文献   

3.
人和人道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个主要流派大都力图根据各自的基本观点来阐述人和人道主义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及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爱德蒙·胡塞尔(1859—1938),也力图从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来发挥他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的观点。本文意在评述和分析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观点与关于人和人道主义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阐朗胡塞尔在关于人和人道主义观点的论述中,贯穿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路线的实质;并着重分析作为胡塞尔人道主义的根本特征的人和科学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赵海峰 《学术交流》2006,(11):10-14
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文化的发生,其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个时期的哲学史派别林立。这些哲学流派没有共同的旨趣,但是它们都是从背叛形而上学出发。通过对一些主要流派的梳理,揭示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逻辑演进的若干关键之点。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对启蒙和现代性的解构,是现代西方哲学各国流派发展的共同结果。前者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思想旨趣的彻底化。  相似文献   

6.
论"实践转向"的意义及其对语言问题研究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根 《学术交流》2004,1(11):152-15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的"实践转向"远比由实证主义、分析哲学、解释学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完成的"语言转向",所包含的意义更加丰富深刻。语言转向的局限和语言哲学面临的困境,只有在实践转向中求得克服或摆脱。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思潮更迭、派别众多、变化频繁,然而其分化和合流、演变和发展则主要地是在科学哲学中流行的实证主义(亦称唯科学主义)思潮和社会哲学中流行的人本主义思潮的两元对立、双峰对峙(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十九世纪中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传折点。正是在康德哲学大综合后,开始分化出三条路线:一条是沿着德国古典哲学的路线,从康德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一条是与黑格尔同时代的叔本华创立了“唯意志论”哲学,连续演变出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等,从而形或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所谓“人本主义”思潮;一条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差不多同时的孔德实证主义哲学,连续演变出从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到实证主义变种的语言分析派、结构主义、过程哲学等等,统称实证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认识论的定义与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160年代以来,国外有些学者(希尔、丹西等)就现代认识论著书立说。然而,究竟现代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现代认识论决不是一个编年史上的概念。人们根本找不到哪一个人物或哪一个年代可以作为现代认识论或传统认识论之间的排中律界限。现代认识论也决不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它所探索的问题仍然是“知识的性质或认识论术语的意义;认识的证实或知识的标准;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①。现代认识论更不是一个特殊的流派,因为无论是在科学主义还是在人本主义阵营中,甚至在专为社会做病理…  相似文献   

9.
正确和深刻地对理论法学予以思考,进而付诸建设的行动,需要对整个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包括法学思维范式、法学思潮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重视.法学思维范式体现于法学思潮或流派和相应的各学科之中,更体现于每位学者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无止境的理论思维创新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思想解放历程.而某一法学思维范式一旦唤起较多法学家的同一理论思维趋向,往往就要凝聚成为一股强弱不等的法学思潮.一个理论法学学科正是某个法学思潮或法学流派主要理论观点之系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来传入中国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实用主义影响最大、受到的误解也最多。初期它受到广泛欢迎,后来却越来越被简单否定。实用主义有不同意义,其根本意义在于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在哲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一定代表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相通之处。实用主义在理论上有成有败,它在美国曾被普遍接受,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这种双重影响在传入中国后也有表现,与中国现当代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冲突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是文化道路问题。鸦片战争以来,历史进程的每一个时期,每一种思潮和思想流派,都对这一问题做出新的反省,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取舍与会通的时代演进中进行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反省,也依然如此。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以言行事”论评析鲁苓传统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仅用以表达思想或叙述事实,它只具有描述功能。然而这一理论已受到不少现代语言学流派的挑战。50年代中期,英国牛津学派的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对传统语言研究理论提出挑战,也为当代语言研究提...  相似文献   

14.
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与吸收问题──兼评马毅新著《现代西方哲学概述》季龙海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容比较庞杂,既有研究科学问题的,也有专注于政治、伦理、宗教等问题的,既有公开反对马克思的,也有以马克思的继承人自居的,总之是五花八门。这种局面常令初涉这个领域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开放,理论学术界的空气十分活跃。大量的现代西方文化思潮被介绍进来,与此同时出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及思想(主要是中、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估价和比较的讨论也热闹非凡。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本身应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自由和思想解放的一个可喜的结果。然而,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估价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对西方文化过分肯定的“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既可从社会发展静态分层的角度划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当代阐释型"的三部曲,亦可从社会发展动态更迭的角度命名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和"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的"三级跳"。这三重静态分层与动态更迭充分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从文化自信到理论自觉的历史脉络,也充分展现了理论民族化所共有的历史逻辑与中国文化建设强大包容性所展现出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8,(5):45-53
"客观实在"是唯物论的核心范畴,但是始终受到贝克莱式的唯心主义者的反驳与挑战。由于语言学转向、现象学悬搁、后现代主义、非实在论等思潮的影响,唯物主义在国内外哲学研究中的范式地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迫使当代唯物主义者重新审视我们关于"客观实在"的理解,根据当下的知识语境对唯物主义进行发展创新并作出有力的辩护。通过对三个维度即实践论(基础存在论)、方法论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设定本体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阐释,可以构建一个彻底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这不仅可以汲取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的合理之处,也可以彰显唯物主义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认识论体系,尤其是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体系,往往以价值是精神需要具有主观性为由,把价值视为一种主观偏见,进而否认价值的客观性,取消价值在认识论中的地位。这种价值取消论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现代西方哲学中对价值问题的错误认识也存在另一种倾向,即无限夸大价值在认识中的作用,用主观评价取代客观事实,把主观评价作为认识的根源和依据,倒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期以后,逐渐走下坡路。这一学派之所以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它的学说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对人们重新认识异化世界有启发。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中心是文化批判,这一理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东西。但在当代,他们的错误观点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思想理论进行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20.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期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前半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当实用主义在美国形成并开始普及的时候,它就传播到日本,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本文旨在评介战后日本的实用主义哲学,但是,当我们把日本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完整学派来描述和认识的时候,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它在战前日本传播的历史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