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控制自然还是控制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潘天群威廉·莱斯(WillianLeiss)作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马尔库塞的弟子,承接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主题,即研究和批判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的侵犯。他在其所著《自然的控制》中认为,西方社会是基本于...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理论的道路上——关于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比格尔周宪在当代德国思想界,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仍是一个很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派别。霍克海姆、阿多尔诺、马尔库塞这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者的思想,不断被后人重新解释、批判和反思;而哈贝马斯作为第二...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具理性批判——从韦伯、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陈振明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方面。从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出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4.
1987年3月21日,雅各布·陶贝斯逝世,终年64岁.他是一位犹太法师的儿子,出生于维也纳,在苏黎世学习哲学和历史.1947年他的《西方末世论》一书问世.陶贝斯称自已为世界末日论者,他从基督教的末世论出发,试图把历史当作期限来加以思考,以便揭开关于历史与时间的新经验,这一经验有助于理解西方的历史.作为"左翼政治神学"的开路先锋、"革命的世界末日论著"陶贝斯认真研究了诺斯替派的学说,霍布斯的理论、以及他认为与之有相近联系的卡尔回施密特的著作,虽然同样一些问题导致了矛盾的结论.1949年至1951年他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任教,这以后又去了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于1956年到196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从1963年起,陶贝斯在西柏林自由大学教授犹太学和宗教社会学,他和学生们一道拥护废除礼拜仪式大学.作为哲学教研室主任他建立了解释学研究所.陶贝斯与于尔根·哈贝马斯以及迪特·亨利希一道在索尔卡姆普出版社出版了理论丛书.除了许多文章,最近他又出版了《宗教理论与政治神学》丛书:第一卷《这个世界的领主》;第二卷《诺斯替派与政治》;第三卷《神权政治》.我们在此发表不久前陶贝斯和弗里安·吕泽尔进行的一次谈话的节选,在这次谈话中陶贝斯的中心思想得到了表述.  相似文献   

5.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最早提出者,是在联邦德国和美国很有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哈贝马斯。他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者之一。 哈氏生于1929年,著有《理论与实践》(1963年)、《认识与人的兴趣》(1968年)、《技术与科学是意识形态》(1968年)、《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1973年)等书。他继承了本学派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力”的观点,于1968年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概括了当代新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尤以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为最: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所有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本文认为,重新审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乃至对整个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论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马尔库塞的美学理论已成为本世纪提供给人类的丰富的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马尔库塞把美和艺术看作是人基于本能、爱欲、感性的潜能对抗异化社会和现实压抑的政治力量,对于他来说,革命就是清除受到欺骗、受到压制、受到操纵的意识形态,用想象的、快乐的、甚至破坏的艺术形式来取代固有的现实形式。本文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论述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交融着的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因素及其矛盾,指出了其中的进步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8.
凯尔纳这本雄心勃勃、对读者颇有启发的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理论”的概貌,而且实现了作者最初确定的目标——既对批判理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又在全书中运用这种批判理论。这样做显然有相当的难度,其部分原因在于批判理论是由法兰克福学派(凯尔纳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并没有一直留在法兰克福这种有些牵强的理由而避免使用这一名词)的各个思想家共同创立的,而这些在理论上各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间又常常争论不休。作者对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弗洛姆、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论述较多,而对洛文塔尔、波洛克、诺伊曼以及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不占重要地位的W.本亚明的论述则较为简略,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一论题范围广大、内容庞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凯尔纳面临着历史语境不断变化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9.
“依附论”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和拉丁美洲最初出现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涉及现代帝国主义理论、不发达根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潮后来发展到其他地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很大注意和不少争论。“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学术界对这派思潮的观点有过一些介绍,例如:《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3期刊载阿明的《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2期刊载阿明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1981年第10期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等文,以及《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第1期高话所著《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思潮概述》。但是对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论战介绍不多。这里我们选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詹姆士·M.赛弗对“依附论”学派(文中称之为“每月评论派”)的一篇论战文章,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书讯     
卡尔·曼海姆(1893—1947年)是西方社会学界公认的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一向被当作经典著作在大专院校社会学系讲授。近年来,西德又发现了他的两篇论文,这是曼海姆在二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直由保罗·凯克斯凯梅蒂保存着直到他去世。西德社会学家戴维·凯特勒、沃尔克·迈贾和奈科·斯泰尔将曼海姆的这两篇论文于1980年编辑出版,书名为《思维的结构》。该著作的英译本于1982年问世,是由杰里米·J.夏皮罗和希里·韦  相似文献   

11.
弗罗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倡导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用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分析的理论来“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某些“批判”。由于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不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吸收弗洛伊德思想的积极因素,因而虽然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也有某些积极意义,但他们的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歪曲”和“篡改”,因此,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末期以后,逐渐走下坡路。这一学派之所以有较大的影响,是因为它的学说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对人们重新认识异化世界有启发。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中心是文化批判,这一理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也是很复杂的,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东西。但在当代,他们的错误观点尤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思想理论进行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哲学中的“实践派”在对待自然辩证法和一般辩证法及反映论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问题上,极大地背离了唯物主义。他们多数人受到卢卡奇的早期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和阿多尔诺以及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等对辩证法的独特解释的影响,否认自然界本身存在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只归结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把辩证法仅仅局限在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内。他们还企图证明自然辩证法不是马克思所提出,而是恩格斯从黑格尔和谢林那里“不加批判地借用过来”,直到很晚才被引进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基本理论是“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哲学观点是在海德格尔、黑格尔.弗洛依德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黑格尔、弗洛依德的学说结合起来,把美学与人的解放问题联系起来,探索西方社会革命的道路和前景。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已不再以历史转变的动力出现,“一种维护和改进现存制度的压倒兴趣,把当代社会中最发达地区从前的对手联合起来。”(马尔库塞:《单面人》第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下引此书不另注。)阶级斗争淡化了,“帝国主义的矛…  相似文献   

15.
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7期报道,民主德国和苏联史学家委员会于1980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德累斯顿的"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万德尔"师范大学举行了第29届大会.主题是:"资产阶级的历史编纂学和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共产主义研究.分析和批判".约有450名来自两国的史学家和党的宣传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6.
阿道诺美学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化中,较之卢卡奇和葛兰西等早期思想家来说,法兰克福学派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虽都注重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前者的批判更多地是理论上和政治上的,而后者则扩大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精神文化现象;前者多从肯定的方面来分析意识形态,后者则是从否定的方面来批判意识形态。阿道诺就是一个典型,他无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还是在《否定的辩证法》里,都旨在张扬人的批判思维和否定意识,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把主要矛头对准资产阶级统治、控制下的“文化工业”,这种文化工业被用来助长使人们适应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现实状况。文化工业的这一实质最为显著地表现在流行音乐中。另一方面,社会批判理论又孜孜寻求摆脱这种艺术危机的希望之光。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两个基本主题的双重变奏,就构成了阿道诺主要美学著作《美学理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埃利希·弗洛姆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激烈地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病态,不倦地为争取人道主义的理想——善良、正义、自由、团结的胜利而战斗.不妥协地谴责人类社会中任何形式的邪恶、侵略性和暴力的表现.在弗洛姆众多的著述中,给予人们最强烈的感觉是他的社会哲学理论,确切地说是他的以人性概念为中心的社会哲学理论。一、强烈“危机意识”主导下“批判——理想”的思维模式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几代人一直把他们的希望建立在无止境的工业进步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兰克福学派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思想或学术体系而出现的。恰当地讲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 2 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阐述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一种批判话语 ,法兰克福学派无疑是以批判来寻求答案。这种批判的最深刻意义就在于与占主导统治地位的思想和理论传统进行彻底的决裂 ,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为理论依据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在创建社会批判理论之初,以对科学、宗教、艺术和大众文化等的具体反思和批判,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主旨,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这些社会现象批判的经典表述,集中体现了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的理论奠基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自治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并非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范畴之外,一般来说,民主是由阶级制约的,其形式和内容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容易发生变化.这一事实,已为列宁在他同卡尔·考茨基的著名论战中所证实.从论战中可以看出,对民主的实质,以及作为其组成的因素——平等和自由的实质,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