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到广西我偕黄旭初从南京乘飞机回到桂林,已经是秋凉时分,但南国的天气仍然很炎热,游子归来的心更热。在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白崇禧又谈了一次话。他吩咐我,回广西要好好地观察一下那里的政治、经济情况。他说,“把广西建设好,仍然是我们(指桂系)事业的基础。”他要我同黄旭初及他手下的人好好商量。我劝他此时国共纠纷有增无减,不如借题出国考察,周游列强,可增加见识,也可广交朋友,一二年后再回来。我并具体建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孙中山在长期革命实践后,毅然坚定地改组了国民党,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东征及北伐进军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中国革命大大推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孙中山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前进,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气魄,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进行一些探讨,于今天祖国统一大业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崇禧主管军训白崇禧自1940年4月回到重庆后,仍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职。由于桂南会战失败,蒋介石有意把全都责任推到白崇禧个人身上,在庄严的柳州军事会议上宣布给予白降级处分,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桂系的沉重打击。白崇禧满腹冤气,无处申诉,从此他致力于军训部工作,以后的许多战役,如1941年秋的所谓第二次长沙会战和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1942年的远征军战役、1944年  相似文献   

4.
(三)白崇禧自认为得意的杰作前章述及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是在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大力支持下起家,统一广西的;另一方面,李、黄、白等的倒陆(荣廷),平沈(鸿英)、拒唐(继尧),而统一广西并出师当时的广东南路。助粤肃清叛军邓本殷、申葆藩及陆荣廷残余林俊廷等部,对广东革命政权的巩固以至促成北伐,亦有其不可抹煞的功绩。李宗仁等一批受过军事教育的青年军官,无论从精力、智力、魄力各方面看,都比老军阀唐继尧、陆荣廷、沈鸿英,胜过一筹,所以他们能复劣势为优势,以弱敌强,以寡胜众,绝非偶然。如黄绍竑,白崇禧看到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选择投靠孙中山之路;黄绍竑在梧州,猛擒沈鸿英干将冯葆初,后来李宗仁同黄绍竑联合,接受白崇禧的建议,在战略上决定联沈倒陆,《倒陆是真,联沈是假》,李宗仁兵不血及于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占领南宁,同时激励了沈鸿英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斯诺夫人在回忆宋庆龄的文章中写道,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夫人“照她的性格来说,她是应该受到孙中山保护和爱怜,而不是要投身去为孙中山战斗的”。但严酷的斗争现实,却使得宋庆龄成了捍卫孙中山的坚强战士。民主革命时期宋庆龄几十年的斗争生涯正是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宋庆龄是孙中山革命思想最忠实的继承者,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宋庆龄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之一。本文试图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一下宋庆龄为捍卫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几个资产阶级政党,为建立和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而呕心沥血、奋斗终身。本文试就国民党的改组及其历史必然性来揭示孙中山的党务工作,并进而揭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遥遥前路,罔知所届”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 早在1905年,孙中山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鉴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险恶,同盟会采取秘密结党的形式,入会者均须宣誓,誓词是:“当天发誓,驱除鞑  相似文献   

7.
<正> 七月二十五日,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在广州宣告成立.该研究会系广东地区孙中山研究者、爱好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成立大会上,产生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一个由三十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曾生任名誉会长,金应熙任会长.陈锡祺、张磊、李时岳、胡守为任副会长.梁威林、杨康华、郑群、张江明、黄焕秋、李福海等被聘为顾问.黄彦任秘书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协调广东地区各方面研究孙中山的力量,组织和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活动;建立与国外研究孙中山的团体、个人的广泛接触,特别是加强与台湾、海外华侨港澳同人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于辛亥革命前后积极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其工业化构想集中体现在民生主义学说和《实业计划》之中。他不仅在宏观上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避免垄断和贫富分化的主张,还在《实业计划》中具体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孙中山逝世后,执政的国民党宣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并开始进行经济建设,其工业发展政策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构想大体相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另一层面看,其过分强调发展国营工业,虽然避免了私人资本垄断之弊,但国家垄断业已形成。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不利于中国工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民党在其历史上曾三次主张或实行过“耕者有其田”:一次在孙中山晚年时期;一次是蒋经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赣南时期;一次是台湾五十年代土改时期。现对这三次“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及实施情况作一述评。 1.孙中山早年有过“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据梁启超回忆,1899年孙中山在日本同他谈论土地问题时就指出:“……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农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与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去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民主派包括两部份人。一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始终遵循与坚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们是最初的民主派,一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背离反动营垒的反蒋派,他们曾受过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又从亲身经历中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幡然醒悔而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线上来。组织政治力量,高举联共抗日旗帜,呼吁国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的震撼下,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新桂系村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初年 ,新桂系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三自政策 ,在广西实行村治。孙中山认为县为自治单位 ,新桂系则认为村为自治单位。新桂系实行村治与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山西阎锡山的村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并且与乡村建设派有密切的联系。新桂系在广西实行村治 ,创造了“三位一体”制度 ,使广西建立严密的农村基层组织 ,从而使广西获得“模范省”的称号。研究民国时期新桂的村治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村治的历史及其特点 ,对目前村治的研究无疑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桂系及华中部队全部就歼1949年11月19日午夜至20曰凌晨,白崇禧拒绝了我的最后劝告,当天上午,他飞往南宁;下午,我被送往柳州;翌日,白的“华中军政长官部”及其直属官兵,亦往柳州撤退。22日,桂林解放。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对在广西境内的桂系及华中部队五个兵团完成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态势。在西南,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13兵团,沿黔桂边境迂回前进,已占领了金城江;南面,二野的第4和15兵团的一部进至粤桂边境的廉江、茂名、信  相似文献   

15.
留美经过1942年2月我从桂林回到重庆,同行的有一位从香港逃出来的美国华侨朋友黄子秀。黄说太平洋的交通已被阻塞,但仍可乘飞机绕道非洲、南美到美国。因此我到重庆后,仍积极准备赴美留学。白崇禧表示支持,给我用军委会秘书名义领官员护照出  相似文献   

16.
李宗仁光荣归来李宗仁先生在美国居住了整整15年6个月,终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在国内外形势变化中毅然回归祖国,于1965年7月20日和他的夫人郭德洁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述周和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陪同下,飞抵北京。受到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欢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等领导同志及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内部分裂“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内部亦四分五裂。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由来已久。在党政方面,有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三角关系,互争领导权。军事方面,国民革命军发展到长江流域后,由于蒋介石的跋扈,以致原北伐的八个军中,第二  相似文献   

18.
重庆军事谈判与皖南事变1940年5月31日,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撤销委员长桂林行营。6月1日改设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以李济深为主任,白崇禧先于四月间带领随从人员回到重庆,留总参议王泽民当桂林警备司令。王是江西人,是白在保定军官学校的同学,一向在白身边工作,谨小慎微,对白唯命是听,忠心耿耿。白崇禧回到重庆后,即碰上一件伤心的事和一件伤脑筋的事,感到很懊丧,伤心事是从五战区传来消息,敌人调动了六个师团分兵五路向襄河西岸  相似文献   

19.
桂邕之行1940年10月下旬,白崇禧要我带两封亲笔信到桂林,一封是给程思远的,谈他的家事问题;一封是给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黄旭初,广西容县人,毕业于厂西陆军速成学校和北京陆军大学,和白崇禧、黄绍竑同在马晓军邵下共过事,二十年代初又在李宗仁的定桂军当过参谋长。以后,他在桂系军队中当过旅长、师长、军长。1931年当广西省政府主席,并兼国民党广西省党部主任委员,成为桂系的第三号人物。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前后近二十年。是国民党任期最长的一个省主席。为什么黄旭初能当广西省主席这么久呢?主要是他对李宗仁、白崇禧忠心耿耿,且在两人之间不偏不倚,均唯命是听,从无二  相似文献   

20.
衡宝战役歼灭桂军主力1949年4月下旬,白崇禧在华中的桂系军队,有两个兵团,即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下辖第7军,军长李本一,第48军,军长张文鸿;第10兵团,司令官夏威(徐启明代),下辖46军,军长谭何易、56军,军长马拔萃。此外,还有从安徽省地方保安部队编成的126军,军长张湘泽和新成立的125军,军长陈升。以上共约12万人.非桂系部队有第1兵团,司令官先是陈明仁,后是黄杰;第11兵团,司令官鲁道源;第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第17兵团,司令官刘嘉树。共二十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