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通过展品的选择,构建了"古今中外"的展览叙事框架。此框架之起源为鲁迅从日文书籍中借鉴的木刻史。受这次展览内容影响的广州现代版画研究会第二回半年展,也显示出1935年新兴木刻界利用古今中外的时空坐标系考察木刻发展的思路。而跨越时空的木刻史坐标系有扬"中"重"今"的倾向,因为它潜藏着进化史观的主导及体现时代之"民族精神"的目标。实际上,木刻史的世界性是为塑造具有中国民族性的现代木刻艺术而服务。加之,现代版画研究会为半年展准备的相关研究引领了创作潮流的转变,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现代木刻艺术在西方的兴起,沿袭了现代派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传播有关,现代木刻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让底层劳动者成为作品主角,刚健有力的审美特征,正说明了这种特征。现代木刻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左翼文化的整体发展关系紧密,同时也体现出倡导者对艺术现代化的追求,鲁迅对木刻大众性、宣传性、审美性等特征的提倡,既立足于左翼立场,同时也有艺术现代化的整体考虑。现代木刻在20世纪的迅速发展,体现出中西艺术家在政治立场和审美追求上的高度契合,这也为其本土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金鉴 《北京纪事》2011,(6):33-33
我喜欢版画,喜欢版画中那种最为原始的木刻版画,因为版画是最为粗犷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时期起过“匕首与投枪”的作用。随着艺术领域的深入发展,版画将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鲁迅非常重视版画——尤其是新兴木刻这种“好的大众的艺术”(《<无名木刻集>序》)。他是我国新兴木刻的积极倡导者。为促进木刻运动的发展,给青年木刻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借鉴,鲁迅从各方而作了大量的工作。别的不说,单是以他珍藏的外国版画举  相似文献   

7.
水印木刻是版画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有多种拓印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是一种"复制木刻版画",是对国画中线描和水墨的复制。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大多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明代是中国古代版画插图史上承前启后的时代,明代木刻书籍版画大量出现,题材广泛,刻印精湛,争奇斗艳,达到了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的巅峰。其中,福建建阳版画多出自民间工匠,镌刻质朴;南京金陵版画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杭州武林版画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安徽徽州版画富丽精工,典雅静穆。对于明代木刻版画,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关注以梓行地来划分区域性的版画风格,并特别强调徽派艺术风格在晚明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使得几乎全部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的版画,无论是怎样的面貌,都可以被认定是徽派版画。而版画风格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无论是绘图者师承的风格,还是雕版者在雕刻时所创出的风格,都可能对版画的呈现有所影响。作为版画创作者的画师与刻工,在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绘画者的画风决定着版画风格。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以艺术特征之不同将晚明时期版画插图归类为质朴派、雄劲派、婉约派的新方法,有利于对中国古版画插图史的梳理与研究。明代木刻版画的构图沿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法,与西方的铜版画在形式风格和绘刻技艺方面都不一样。晚明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学习西方绘画表现远近和阴影的方法,掌握了透视和明暗画法,于是在明代木刻版画领域也出现了西方艺术的透视和投影技巧,这可能是用中国古代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而留下的。因为,在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要分发大量的圣像、纪念章和带有插图的书籍,由于从欧洲运来的数量不多,只能找当地刻工用木版印制。当时用于传教的木版画印刷品已不可得见,只留存下为数极少的用中国古代传统木版画手段模仿铜版画的作品。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对我国传统版画的影响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木刻版画艺术作为中国雕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手法,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源远流长的技艺、新颖独特的制作方法闻名于世。中国木刻版画在其发展中不断传承和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格和传统风貌。木刻版画作为一种融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当代多元艺术发展态势之一,其历史发展与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是中国艺术界需要正确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宋欢迎 《东方论坛》2014,(3):92-101
鲁迅的思想精神不仅见诸于文字,同时也见诸于图画。1930年代,鲁迅对现代中国的木刻运动曾倾注了其所能及的心力和财力。为了促进中国新兴木刻的健康发展,鲁迅不但编选画册、组织"木刻讲习会"、举办外国版画展,而且他本人也在艺术理念对木刻家给予指引:其一,发挥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性,展现木刻的"有力之美";其二,取今复古,广泛汲取有益的艺术因子;其三,发扬"民魂",创建属于民众的"生产者的艺术";其四,裨助美育,促使中国民众的心灵世界进向更为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在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1930年代,鲁迅曾为革命考虑而大力提倡木刻画。由此以后,新兴木刻运动在鲁迅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成长壮大。当时围绕木刻创作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即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画种,木刻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门槛较低的艺术,尤其适合经济不宽裕的艺术青年。就狭义的木刻创作而言,木刻确实无需过高的经济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习木刻方面不存在资源壁垒;而且对一个亟待走向社会和大众的、广义的木刻创作即“木刻运动”而言,其所需的起步成本则非同寻常。木刻青年的筹款活动、工具及画集的采买、画室的经营,以及鲁迅对木刻集的精印出版、对木刻团体的慷慨资助等细小侧面,可以反映出木刻运动初期一些在以往研究中不易被注意到的具体物质问题,这些细节可以为考察木刻运动的现场提供若干新视角与线索。  相似文献   

12.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的辽代秘藏中有许多佛画,其中包括卷轴画、彩印版画、黑白木刻卷首画和佛经装饰图案。《采药图》的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宋人影响,是辽代绘画中的精品之作;另外6幅彩印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黑白木刻插图卷首画是中国明清连环画的前身,代表着辽代黑白木刻版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黑白木刻与丝网版画由于自身表现技法的不同,因此具有各自的特点。黑白木刻的美感体现在它的刀法、木质、印痕上,而丝网版画则更侧重于色彩和肌理制作。两者在版画的共性中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木刻具有诸如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恰好为中国军民抗战精神以及事实的反映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于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内抗战宣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为了使世界民众真实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现实境况及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抗战精神,激励和联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一致,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下,中外各国尤其是与苏联展开了积极且颇有成效的木刻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起到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借鉴西方近现代进步的美术思想,开放包容,为我所用。他积极参与美术革命,强调进步的美术家要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要有“天马行空似的”创造精神,要“为社会而艺术”。他大力提倡、扶持新兴木刻、连环画和漫画创作,使之成为中国现代美术转型期的代表性画种。他主张改造传统,适应时代。他批评写意山水“竞尚高简,变成空虚”,提倡汉唐气魄。他搜集、辑印汉画像石拓片和中国传统木刻,主张在木刻、连环画和漫画创作中多采用传统手法。他从对陶元庆、司徒乔和中外现代版画的深刻评论中,提出了“新的形”、“新的色”、时代性、“民族性”等一系列新思想,他崇尚“倔强的魂灵”、崇尚“战斗”精神和力之美,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与月份牌广告的盛行相媲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知识分子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月份牌广告是清末实业救国思想的延续,是西风渐进的产物,它以精美的视觉画面言说着近代中国城市市民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和沉迷;而新兴木刻版画,却彰显着知识分子唤醒农工、革命救国的政治话语力量。无论是月份牌广告,还是新兴木刻版画,作为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性视觉文本和话语体系,围绕它们展开的众多的,甚至是冲突性的价值评述,表征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于现代化之途的思考所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木刻运动,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抗日救国的木刻成为最广泛的抗战宣传武器.期间,重庆发行美术期刊种类繁多,1940年和1942年出版发行的《现实版画》《胜利版画》是迄今仅有的可查木刻期刊,它们为重庆木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内迁到重庆的广大艺术院校师生和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抗战主题宣传画,主要包括简易直白的木刻版画、幽默机智的漫画,这些作品以选题的战时性、艺术语言的战斗性和作品刊发传播的战地性展现出直观夸张的表现力、生动通俗的叙事性和对妇女儿童等全民抗战的感召力,成为揭示日军暴行、鼓舞民众团结抗战、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思想武器。通过战时重庆宣传画研究可直观地感受到战时的美术工作者等艺术界人士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深厚的民族大义,及其执着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一种传统美术,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 明珠。本文在讲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对当代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进行了研 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形象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这一点被许多评论者所忽略。而这一特征却是构成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的重要因素。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点的形成与鲁迅浓烈的黑白木刻情结密切相关。黑白木刻情结产生自鲁迅全部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