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几《史通·疑古》篇云:“《论语》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案《吕氏春秋》所载云云”。浦起龙《通释》云: 书名恐误,当是《吴越春秋》。尝取《吕氏春秋》所谓《十二纪》《八览》《六论》纵观之,曾无一语及太伯事者。试抽《吴越春秋》复之,乃遇其文,今录于左:《吴越春秋》:“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  相似文献   

2.
自从周初太伯迁居江南,开创吴国,这块土地便与“吴”字结下不解之缘。尔后,江南大地曰吴地,居民曰吴人,少年曰吴儿,美女回吴娃,水牛日吴牛,良蚕日吴蚕.丝绸曰吴绫,利刃曰吴钩,民风日吴俗,方言曰吴语,总之离不开一个“吴”字。江南称吴,肇始于周代吴国。但是吴国何以称为吴国,即吴国的得名之由,却并非人人可得而闻。下面试为考述。据《史记》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父.有子三人: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少子曰季历。季历生昌。古公在父欲立季历以传昌,子是大伯、仲雍二人乃奔江南。“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太伯奔吴,是中国古代中原与东南地区文明交流,华夏与吴越民族相通融合的重要标志。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丰富和弘扬,对于长江下游吴文化区域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一、以让季历,至德风范孔子赞颂:“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撰《史记》,作《世家》三十篇,列《吴太伯世家》为第一,在“太史公日”时,一开头就引述孔子的这句赞语。他们如此推崇太伯,是很值得后人认真思索的。在中国历史上,一次次频繁的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狼烟滚滚,刀光剑…  相似文献   

4.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时,周天子周襄王称他为“叔父”。这一称谓是依据周襄王的先祖周成王与晋文公的先祖叔虞为兄弟关系所致。周襄王自降一辈而称晋文公为叔父。而黄池盟会后,周天子周敬王称呼吴王夫差为“伯父”,这一文化渊源也当追溯到商末周王朝立国之前在周族部落时泰伯、仲雍长于季历的兄长名份。按辈份序列,周敬王的直系先祖周文王(姬昌)当称泰伯、仲雍为伯父。因此,周敬王省略了辈份排算的种种程序,也自降一辈地称呼泰伯王位的后世继承人吴王夫差为“伯父”。这与昔日周襄王称呼晋文公为“叔父”,适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在政族合一、家国同构的周代宗法制社会中,这种差别的形成,完全是基于两国先祖在宗法关系上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三、从文献记载看“昔周邑”的历史背景下面要讨论的是这个区域里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从考古资料和史料的角度上都还不好取得一致。但是,要想说清“昔周邑”的问题又不得不涉及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夨国到底是不是吴国?太伯奔吴是到了宝鸡还是到了江苏?吴太伯、仲雍奔“荆蛮”,是周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问题不仅是西周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而且也是探讨“昔周邑”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历史背景。《史记.周本纪》在谈及太伯奔吴时说: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  相似文献   

6.
“三分天下有其二”一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云:“《论语》曰: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左传》襄公四年云:“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诗经·四牡》《毛诗》曰:“文王率诸侯,抚叛国,而朝聘乎纣。”从这些记述可知,《论语》的这句话是说在殷周之际,文王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三分天  相似文献   

7.
钟华 《天府新论》1998,(6):56-62
一、一个发展失衡的传统《论语·泰伯》篇有几句非常著名的论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孔子不仅认为“诗”“礼”、“乐”各有其用、不可偏废,而且明确把“乐”摆到了“诗”和“礼”的上位。其对“乐”之重视可见一斑。这是否是偶然的呢?回答是否定的。仅《论语》这部原典就至少有两点可以为证:第一,《论语》之《述而》、《八佾》、《泰伯》、《阳货》、《宪问》、《子罕》、《卫灵公》等篇中都直接写道了孔子好乐、赏乐、奏乐、正乐、歌吟的故事。而且,这些记载还可在《礼记》之《檀弓》、《庄子》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南商品经济的研究有不少论著问世,但系统研究的著作尚未见到。苏州大学历史系单强博士著《江南区域市场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江南区域市场体系的学术专著。一、 该书首先用历史学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江南区域市场的起源与变迁,并分析了影响区域市场发展的环境因素,揭示了区域市场从传统向现代演化的趋势。作者认为,江南城镇市场的起源,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代泰伯、仲雍“南奔荆蛮”,建立吴国和梅里城;春秋战国时,江南又出现新的城邑;唐代以前,县城镇发展较快;宋以后,特…  相似文献   

9.
全国首届李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为古之建昌军、今之江西南城县人。宋仁宗皇帝称李觏先生为:“通于经术,东南士人,推以为冠”。大儒朱熹曾“谓李泰伯文得自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盖有取尔也”。大文豪范仲淹赞他:“实无愧于天下之士”。明代大臣左赞誉他:“一代名儒,后学之师表”。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1922年,胡适先生偶读《直讲李先生集》,惊讶地发现了被淹没了近九百年的李觏思想的卓越之处,并欣然以《记李觏学说———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  相似文献   

10.
庄周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周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唐洁把庄周、卢梭的思想相提并论,在中国近代已有人尝试过。严复在《庄子评点·马蹄篇总评》中评道:“此篇之说,极似法之卢梭,卢梭《为民约》等书,即操此议”。又评:“《月去箧》篇向往‘至德之世’,此说与卢梭正同”。在教育思想史研...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梁山”叛逆群落的悲剧性内在于“梁山”自身。蕴含于“梁山”首领宋江形象中的忠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与蕴含于“梁山”群体形象中的义与叛逆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同构互渗,是构成《水浒传》悲剧性质的基本根源。从整体性的高度看,《水浒传》又是统治者与叛逆者共同的悲剧,这是由二者共有的两种悲剧性内涵(悲剧的实体性内涵:社会与历史周期律之间的冲突,悲剧的观念性内涵:人性与奴性的冲突)所决定的。而从作者的观念世界与《水讲传》小说世界的内在联系看,水泊“梁山”既是作者抗上意识的行化,也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折射,同时也是作者忠义价值观念的投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浒传》的悲剧也就是作者施耐庵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自从孔子定下了周文王积德行善,“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的基调,虽然司马迁据史直书:“周西伯之脱(八王久)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史记·齐太公世家》)刘知己也据理批判:“然则戡黎灭崇,自同王者,服事之理,理不如斯。……盖姬之事殷,当比马(司马昭)之臣魏(曹魏)。必称周德之大者,不亦虚为其说乎!”(《史通·疑右》)却招致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儒家大师们变本加厉的围攻。以往史籍大多“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周初文、武、周公为楷模,但不提“阴谋修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实践高秀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理想人格是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的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一种人物形象,是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一种标志。先秦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都称之为“圣人”,而其内涵或精神境界却大不相同。如儒家推崇“博施于民而能...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公案:尊孟还是疑孟?尊孟抑或疑孟,可能是北宋中叶著名思想家李泰伯(1009-1059)学术文化生涯中最聚讼纷坛的一桩公案。明代中期两位学者各执一辞的评点,或许有助于我们切入这一主题。经学家杨慎认为李泰伯是尊益的:“小说家载李泰怕不喜孟子事,非也。泰伯未尝不喜孟也,何以知之?曰:考其集知之。《内治论》引‘仁政必自经界始’,《明堂制》引‘明堂,王者之堂’,《刑禁论》引‘瞽叟杀人,舜窃负而逃’,《富国策》引‘杨氏为我,墨氏兼爱’,《潜书》引‘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广潜书》引‘男女居室,人之大…  相似文献   

15.
孔子尊重妇女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泰伯》载:武王日:“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文中“妇人”传统解释为“妇女”,如朱注引马氏说,杨伯峻《论语译注》,张以文《四书全译》等。这种解释似成定论,从而作为孔子重男轻女的证据。匡亚明先生就说:“孔子束缚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中不能自拔,例如周武王自己说他有十位辅助他治理国家的巨子,这十人中相传包括武王自己的妻子邑姜在内,但孔子却说:辅助武王自己的十人中有一个是妇女,所以只能算作九人。”(《孔子评传》第278页) 按…  相似文献   

16.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17.
欣喜地读到齐守印同志最近出版的新著《科学理财与理性从政》,并为身处实际领导工作第一线的作者于百忙中仍坚持学习研究和理论思考的精神和毅力所深深折服。作者在自序中提出的当前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优秀理财家所应当具备的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其实可以更普遍地作为“当代贤人”的“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史载周族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其十九世孙寿梦时“称王”,始为强国。然而,“句吴”究竟因何取名,其含义是什么?史家争议颇大。有的说是地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刘宋裴骃《集解》引宋忠语谓:“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有的认为“吴”是国号,而“句”则为夷语之发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左传》“宣公八年”孔颖达《正义》也说:“句吴,句或为工,夷言发声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句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句吴?’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句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句吴。”如此,则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玄宗本纪》载:至德元载六月乙未(十二日)凌晨,唐玄宗自京师延秋门出。“辰时,至咸阳望贤驿置顿”。同书《杨国忠传》也提到“咸阳望贤驿”。但查阅唐史方面的其他典籍,皆与《旧唐书》所记有异。例如,《资治通鑑》卷218云:至德元载六月乙未凌晨,唐玄宗自京师仓惶出幸后,“辰时,至咸阳望贤宫”;胡三省注:“咸阳县,在京城西四十里。望贤宫  相似文献   

20.
墨子政治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军事工程师。他的思想是百科全书式的,涉及到当时的各个学科和不同的领域。本文将从墨子贤人治国论、君主集权制等方面探讨墨子的政治思想。一、贤人治国论(尚贤)1.尚贤之义与贤人标准。"尚贤"是墨子政治思想中的第一个重要论题。"尚",《苟子》杨注作"上";毕沅云:"尚与上同。"①孙让同之②。《说文》云:"贤,多才也。"《五篇》云:"贤,有善行也。"贤人,用墨子的话来说就是"贤良之士",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