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回族穆斯林都是一个对外开放性极高的群体,正是由于其积极开放的心态,才得以在中国立足、生根、繁衍生息.当代回族穆斯林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开放性.但是中国穆斯林的同意融入,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融合"、"文化界限消失"以及"宗教信仰同质化".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对外开放性,也不是绝对无节制的.回族穆斯林在开放的同时,确实存在着一个文化心理底线.中国回族穆斯林在现代化过程中,虽然仍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产生出民族文化特征不断消失的现象,文明交融是一个趋势.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冲撞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心理底线、文化生存底线,也必将引发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刊登李燕晨《试论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现就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介绍。 回族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形成而产生形成。回族文化在产生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唐朝开始,回族进入民族形成进程。当时回族文化处于萌芽状态,最初以伊斯兰文化出现于我国。唐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丁俊 《回族研究》2007,(4):47-52
回回民族是诞生于中华大地且文化起点较高的一个年轻民族。回族文化吸纳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义理深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回族文化不仅塑造了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全面研究回族文化,进而深入探究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有利于回族人民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群体,并对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的影响。把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回族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中国回族实际上是直接受到两种思想和两种文化的影响和教育。中国回族先民在融会贯通伊斯兰思想和儒家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和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论和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树立了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交流和对话的典范。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文化适应"是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本能"和"自觉".回族在长期的中国本土化历程中进行了千年的文化适应,回族的文化适应的历史是一个文化拿来为主导的历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回族需要进行新的文化适应,而新时期回族文化适应主要是在互动的文化拿来与输出中完成.  相似文献   

7.
嫁衣是一个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较多地保留了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同时也蕴含了为人所忽略的女性文化.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扩张与渗入,城市文明的拓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嫁衣文化正在逐渐远离现代生活而去.本文通过对甘肃临夏市八坊当代回族女性嫁衣演变的研究,揭示了嫁衣文化在回族内部的变化和回族女性婚姻观念的转变,发现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文化变迁中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以及回族女性如何自觉地应对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作为回族文化建设的先导者,代代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大贡献.从经堂教育创始人、传人、汉文译著者群体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活跃的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代表.都折射出回族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鲜明时代感及丰富内涵.从中可见回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作为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第一部研究回族文化的专著,《黑龙江回族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色,即资料翔实、突出特色、以图释文和彰显现代;通过深挖黑龙江回族文化的特质内涵,对我们深刻把握黑龙江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互通共融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弘扬利用是当代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回族学研究的一门新课题.本文作者利用筹办回族博物馆回族历史文化陈列展览的数年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文物利用的方法,以彰显回族文化的特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美国文化霸权扩张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美国通过经济技术援助、教育文化交流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基本方式进行文化霸权扩张的行径。文章还分析了文化自治主义的历史根源、理论基础和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可 《世界民族》2008,10(2):1-8
本文试图论证,文化概念可以导致一种对文化本质主义意义上的理解.因此,重新领会美国人类学独创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今日世界意义至关重大.基于同一文化基础上所产生的认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各种力量互动的产物.在建构认同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对"他者"的建构,因为认同必须通过对"他者"的排斥而得以体现.正因为在对文化的理解上有可能产生歧义,以及认同所具有的"排他性",本文赞赏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因为该理念所具有的文化之间相互欣赏的态度,正是我们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生态特征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是指民族文化各要素之间以及民族文化与其所处民族生境之间的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存在是维护民族稳态延续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生态应包含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少数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地应对民族生境时,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要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准确认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特征,这样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遗产的两种重要类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从形态学视闽确立的两个概念.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特殊情境中两者具有尤为密切的联系,前者作为后者"生态场"的意义被空前突显,其中以物质文化遗产为展示空间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文化空间"最具典型意义.如今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大力推进时,唯有依循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在尊重两种文化遗产各自特性和保护规律的前提下,将两种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才能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人群共同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文化产物,有着自身特定的属性:主体性、整体性、活态性以及无形性等,在文化旅游盛行的情境中,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一直都是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区的理念出发,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为非物质文化能够继续活态的、原真性的存续提供一种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日伪时期建立的蒙古文化馆与蒙古文化研究所为蒙古文化的研究和促进所作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肯定,并对文化馆及研究所的结构、馆藏、设备、出版物及职员简历,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美感的特质及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生态形式一样,文化生态的发展也有其特殊的规律需要遵循.当一种文化被认为是美的文化的时候,它除了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之外,也一定展现该文化最令人感动的特质.对这些特质进行发掘,对发展和创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先进文化以及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SHEN Ning 《民族学刊》2014,(3):124-125
The basic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and understand the strength and inspira-tion behind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in London , and how it has been mainta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memory .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两个土族村庄中土族人的名字的调查,分析和介绍了土族命名习俗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