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历兰  王笑鸿 《社科纵横》2009,24(11):21-23
1978年之后,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已大体提出了2050年以前的战略任务。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要展望未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漫长过程是怎样的?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不同?它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什么关系?本文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而形成的如下观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始阶段。它与后者相比。时间长短不一,任务轻重不一,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是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起点为终点,而不是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起点为终点,它必须创造出完全实行计划经济所必须的全部条件,并促成世界上一大批发达国家里足够强大的变革力量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密切合作,才能转变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过程不包含“发达社会主义”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期称为“发达社会主义”,可能降低科学社会主义标准,重蹈苏联的覆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们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就是要充分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意义,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敦送  张传真 《创新》2009,3(2):61-64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以解放思想推动的改革开放已有30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回归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5):39-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诸多特点,其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宏观上表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决策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改革开放新常态下,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这一特点,对于自觉地应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工作具有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出发点或前提;二是路径;三是目的及实现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应明确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提法至今尚未见之于党的文献,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完全并直接的同一性,同时由于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巩固和发展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事实上,我国现存并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今天都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加以把握,其科学内涵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二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贯通,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外中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有几个不同的理论视角:海外中国学的现代化视角、西方左翼学者的替代性视角、海外学者政要的发展中国家视角和海外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改革视角。从这些不同的视角出发,他们所得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的难免失之偏颇,只有在分类梳理和追根溯源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以来,中国学者对这个命题的解读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经党的十七大和建党90周年讲话的概括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展示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的典范.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走向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和多元的世界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大旗,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共识.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形成共识并不会否认当代世界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而是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共识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并能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互动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党的建设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从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辨证关系看,就是要把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陈广亮 《创新》2015,9(1):48-53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于社会主义位置于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商品经济形态阶段运演的资本中介动力性与资本逻辑的有机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的必备内蕴,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的程度也就成为判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而就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实现与资本逻辑有机结合初步实践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言,深化与资本逻辑全面有机结合的程度成为关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构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发展几个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从而也就内在地蕴涵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况即中国国情直接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在宏观上,这一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当代最新成果为思想指导的法律概念论、法律渊源论、法律价值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运行论和法律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式的政治智慧,是其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合乎文明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15.
刘明定 《社科纵横》2008,23(10):14-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它有什么时代意蕴?对这个问题的科学回答,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经验总结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与此相关的三个层次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制度特色"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特点优势等问题对中国"制度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属性问题、中国制度框架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问题以及中国制度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广泛的争论。梳理和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我们以多重向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形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内涵和最鲜明特色,也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有学者将时下风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纳入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史,认为它是以1971年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为肇端,即将进入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直接相关"或"间接关联",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李晓钦 《社科纵横》2008,23(7):9-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国后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这一探索过程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党和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道路和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做出阐述;而作为制度则是首次明确提出,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在表现和制度保障;需要在改革开放和不断借鉴其他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2):6-9
在新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习总书记针对时代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已被写入党章,其具有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值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代价值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义,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