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子乎?士人乎?──春申君身份新论张兴杰,王秋梅,李文高众所周知,春申君姓黄名歇,是战国末年楚国的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他在楚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宰相),历经两朝,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尽管当时楚国已经百孔千疮、危在旦夕,但春申君执政...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海经》与上古社会研究——历史需要什么样的澄清?宫玉海非常感谢《社会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园地,使我们看到了一篇难得的驳文:《〈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作者张箭,以下简称《箭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这标志着...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何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何有"吴丕"何有"在《论语》中出现7次: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2,"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3."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4."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5...  相似文献   

4.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归青玄言诗在文学史上评价历来很低。人们往往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序》),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种诗在西晋永嘉年间至晋宋之交的一百多年里竟然风靡了诗坛...  相似文献   

5.
悲喜交错乎?──莫里哀喜剧艺术风格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喜交错乎?──莫里哀喜剧艺术风格质疑胡健生迄今为上,在我国各类外国文学教科书和大量有关莫里哀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对莫里哀喜剧艺术风格问题均持相同的一种观点,即认为莫里哀在其喜剧创作中,有意运用了"把悲剧因素引入喜剧里面"(或曰"在喜剧中掺入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探析姜国柱女子,姓文,尊称子,快其名字与国名。楚平王时人,‘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班因:《汉书·艺文志》注)又尝问学于子夏和墨子,‘墨子之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刘问:《七略别录》)其学无常师,而卒归于老子.世称...  相似文献   

7.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精神;透视出先民们因畏而敬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民风习俗;体现出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问候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是人们常见常用的书,可是对此书名称的理解历来颇不相同。为此,不妨也谈谈个人看法。《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前人已有论述,如明代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序》、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序》。我认为,既然是说图文字,它应当随图行世,最初未必有其名。不然,先秦诸子如《庄子》、《吕氏春秋》时见引用,为什么都不说出自《山海经》呢?查《隋书·经籍志》云:“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这是唐朝人据当日所见《山海经》写本而作的追述,并不能说明秦朝已有该书名称。但它所说…  相似文献   

9.
孔子语“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新探黄武强孔子语“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见于《论语·阳货》。此语的原意究竟是什么?孔子的政治面目究竟是什么?众说纷坛,我有与众说不同的见解。“畏”和“惧”在古代汉语中,除了有共同之义“害怕”之外,还各有别的义。...  相似文献   

10.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11.
西域"是我国古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其狭义指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广义则泛指亚洲中部和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本文旨在探讨狭义西域地区的药物东传内地及其对中医药的繁荣所产生的影响。一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代文献,记载了不少西域的历史传说和地理物产。《山海经》是中国上古地理学专著,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所写。全书分为山、海、东、西,将天下的山川、道里、民族、物产、崇拜偶像(包括图腾)等记录得十分详细。其中《海内西经》、《西山经》等…  相似文献   

12.
这个问题是波普尔提出的,是他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5章(最后一章也是全书结论)的章题。如果拿这个问题向人请教,估计十有八九会说:历史怎么能没有意义呢?那是历史虚无主义。也可能有个别人会说:历史有什么意义?不过是一部绞肉机。波普尔60年前这一问值得认真想一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言民族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中国古籍《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科技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所涉及的学科众多,诸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语言、矿产、医药、人种学等,并从历史的角度证明了《山海经》是上古时代的一部科学技术史书.文章认为:当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强对《山海经》的研究,不仅有科学价值,而且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僖15 P365)杨注:杜注“先君败德非筮数所生”,乃得其意。洪亮吉诂云“及可数乎,犹言数可及乎, 盖倒字法也”,乃得其解。顾炎武《补正》云“解以数为象数之数,恐非。言先君之败德 , 及今言之,岂可悉数乎?”以“及今言之”解及,增字为训,既可商,而解数为计算,于文 义虽可通,但与上文物、象、滋、数之意毫无联系,断为两橛,恐非传旨,至《释文》以“ 先君之败德及”为句,俞 《平议》从而为之辞,谓“韩简之意,谓先君之败德 矣,不可 胜数也”云云,尤不近理。按:诸家解“及”,皆非。徐仁甫《广释…  相似文献   

15.
何柏林(《中国日报》记者,以下简称“何”):现在对毛泽东的怀念很多,其中也难以回避诸如现今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您认为这种怀念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这种“毛泽东热”的符号表征,能够引导人们对毛的历史角色的清楚认识吗?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发展观比较具体而集中地体现在《时序》)、《通变》、《物色》等篇中。《时序》、《通变》专论了文学与现实、时代的关系;《物色》则讨论文学与自然现象的关系。在文学与社会现实关系里,《时序》篇得出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结论,一般被认为这既是《时序》篇的中心(或核心)思想,又是刘勰对文学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本文将指出,刘勰在《时序》、《通变》等篇中只揭示了文质因时序、世情变化而变化的文学发展观,而非指整个文学。细言之,刘勰的文学发展变化观特指质(内容、情志)文(辞…  相似文献   

17.
郑州航院新版《学生管理规定》日前亮相,规定:贫困生接受校方补助的,必须生活俭朴,包括不抽烟、不喝酒、不使用手机(毕业年级学生除外),不铺张浪费(据《现代快报》2005年8月28日)。有网友认为此举不仅伤害了贫困生的尊严,而且侵犯了贫困生的权利。那么,这家高校到底该不该以校规的形式,为贫困生的“消费权”设限呢?  相似文献   

18.
见(建)卓于微返(反)本开新———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评析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450002)1988年,张一兵将那篇题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一文发表在《天府新论》上。三年后,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19.
据2005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的《谁该为宪法学家“剽窃”负责?》(记者包丽敏)一文报道,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与其弟子戴激涛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书抄袭了商人王天成在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  相似文献   

20.
<正> 晁福林同志《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文(见《历史研究》1978年第五期),批评了那种对这个口号任意解释、任意引申的作法,对问题的研究应当说是进了一步,他对“种”字的诠释,论定这个口号不反天命,我都不敢苟同,现就我所知写几点意见。(一)“种”字的训诂晁福林同志从《史记》中寻求内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探讨“种”字的含意,方法是正确的.他指出:“用‘种’来指人时,通常指人的族类,……在古代汉语中也可以引申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