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时,已有研究主要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及时差相关系数检验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到宏观经济变量是否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以及先行期为多少,文章则采用建立VAR模型的方法,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的随机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以及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贡献率.同时,建立VEC模型考察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对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景气合成指数方法构建了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一致合成指数,在分析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结论认为,总体而言,除中央企业改革年份之外,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具有一致性。中央企业与宏观经济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中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央企业对宏观经济具有先增强后减弱的正向冲击效应。通过"全产业链"循环和协同发展机制,中央企业对其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宏观经济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FIGARCH和FIEGARCH建模国内股市波动的长记忆特性,深入分析波动影响因素。对上证综指日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和GARCH、EGARCH模型相比较,FIGARCH和FIEGARCH模型更好地描述了股市波动的长程相关特征,探索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沪港台股市在收益率波动上存在相关性。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Chi-plot图检验两种方法分别对沪港台股市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沪台股市的收益率波动存在双向传导效应,沪港两市的收益波动仅存在显著的港市对沪市的单向“溢出效应”,而沪台两市传导效应相对较弱。但沪港台三市的收益波动均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璐  王沁 《统计与决策》2008,(8):130-132
文章从发展规模、指数波动及收益率波动等方面全面研究了我国股市和债市近几年的波动特点。实证结果表明股市和债市在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效率上偏低;虽然两市波动进程趋同,但股市在收益和风险上都高于债市,说明它们在投机套利和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同。最后从BDS检验和稳态特征检验看到,两市都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不同的左右厚尾特征说明股市和债市在大幅涨跌时投资者不同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混合分布模型为理论框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扩展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A股市场交易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交易量变量和收益率、波动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交易量只能在有限程度内解释波动率持续性;上海股市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符合混合分布假设.  相似文献   

8.
隐含波动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使用二次幂变差方法,首次就我国股市的隐含波动率指数及其方差溢价对股市收益和宏观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增加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方差的连续部分和跳跃部分对未来的实现方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周收益,方差溢价和波动率指数对月度收益的预测能力更强;隐含波动率指数和方差溢价目前无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活动起到预测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余超  王意德 《统计与决策》2023,(18):159-163
文章在传统CCK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非参数的时变系数估计法构造了一种测度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动态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与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动态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既存在显著的线性影响,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使用多重分形去趋势交叉相关分析法(MFDCCA)与非对称MFDCCA方法在涵盖不同重大事件的子区间上分阶段地研究了羊群行为与股市波动的关联性,发现各子区间上的羊群行为与股市波动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性,并且该关联性具有时变的非对称特征,羊群行为指数处于上行趋势时与股市波动的关联程度显著区别于羊群行为指数处于下行趋势时的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0.
石五学  武鹏 《统计与决策》2012,(12):159-161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2009年1月5日至2011年12月12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和上证综指的716个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通过ADF单位根检验、Enger—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股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近年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及股市大幅下跌的情况做出现实解释。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统计教育》2010,(12):58-61
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养老金投入的Granger原因,但养老金投入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独立同分布是进行股价波动服从随机游走模型的假设条件,同时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分析股市也默认这一假定分布。这些分布中又以正态分布被人们广为采用。然而,我国学者在进行股市有效性的统计检验时较为普遍地忽视了这一前提。文章通过检验得出,中国股票市场股价波动不服从正态分布,从而股价波动独立同分布假设得不到满足,对中国股市进行有效性检验需要使用诸如非参数方法、过滤检验等不受这一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MDH理论,借助EGARCH-M模型,实证检验了上海股市的价量关系。结果表明非预期交易量对股市波动有很强解释能力,而预期交易量对股市波动几乎没有解释能力。同时还揭示了上海股市具有一定有效性,且存在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2):105-113
选取2007—2016年沪深股市的日收盘价时间序列为样本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法对时间序列进行了降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的长期与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但是,短期来看,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且对中证500指数波动的助推力度最大,对深圳成指波动的助推力度居中,对上证综指波动的助推力度最小。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后,中证500指数的波动率比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增大了15%,深圳成指的波动率比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增大了3%。  相似文献   

15.
文章引入Markov切换模型探讨中国CPI指数波动的持续性、波动幅度以及波动频率等特征.通过ADF方法和JB统计量检验CPI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非对称性,通过CUSUM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机制转移特征,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Markov切换模型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CPI时间序列的低波动性持续的时间最长,并且三种波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主要集中于低波动状态和高波动状态之间;CPI时间序列的波动主要稳定于低波动率,并且存在明显的“聚集波动”和“分段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6.
常文涛 《统计与决策》2017,(17):148-151
物价稳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也是宏观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粮食价格与CPI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粮食价格与CPI线性关系视角,采取关联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相结合的定性方法,利用脉冲响应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定量方法研究了1995-2016期间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粮食价格决定CPI波动,两者之间对来源于对方同样大小冲击的波动反应呈现非对称性,粮食价格对CPI的解释效果强于CPI对粮食价格的解释效果,两者受到冲击后在长期内均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测随机波动模型的非对称特征,修改传统的随机波动模型建立非对称的随机波动模型,采用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模拟的贝叶斯分析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对中国深圳、上海股市波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较好地探测波动存在的非对称波动。与GJR-GARCH模型相比,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ARMA-GJR-GARCH模型研究我国股市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并引入了沪、深两市收益率的时变性协方差,以及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上海股市过去2期的收益是深圳股市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然而深圳股市过去股市的信息不能提高上海股市收益的预测能力。文章还利用每天的最高价格最低价之差的自然对数所得序列作为波动率的代理变量,以及Diebold mariano检验,发现引入协方差和将两市联合研究的模型比未加协方差和单个研究的预测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异常波动停牌可以部分反映股市波动状况.通过比较牛市、熊市不同市场态势下的异常波动停牌表现,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牛市、熊市异常波动差异,具体比较分析了异常波动在不同市态下的分布及发生频率、异常波动与大盘走势的相关性、异常波动公告披露情况等。认为股票的异常波动在牛市下更为广泛存在,ST类股票是股市异常波动的主体,并且股票的异常波动与大盘走势相关性微小,信息不对称及炒作可能是异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韧  刘于萍 《统计研究》2021,38(12):118-130
防范股票市场异常波动是维护金融稳定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一环。货币政策实践中,预期引导与政策冲击对股市波动的实际影响和传导机制迥然不同。现有文献对两者之于股票市场波动 的异质性影响多有讨论,但分歧明显。基于2005年到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各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货币政策大事记》,本文分别构建表征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强度和实际操作频度的代理变量,对上述指标之于同期A股市场主要行业指数的波动性影响做了多维诊断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第一,预期引导效应和政策冲击效应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特征,预期引导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而频繁调控则会放大股市波动。第二,预期引导的明确性会制约其对股市波动的平缓作用,货币调控意愿的表达越明确,越有助于平抑股票市场波动;而更坚决的“严厉型”表述比态度相对温和的“温和型”表述能够更显著地平抑股票市场波动。第三,实际操作频度对股市波动的放大作用受制于具体调控方向,宽松型调控的频率上升仅会小幅放大股市波动,而紧缩型货币调控则会大幅抬升股市波动性。由此,从平抑股市异常波动、维持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强化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比相机抉择的频繁调控更为重要;在预期引导过程中,应当增强调控意愿表达的明确性和坚决性,以限制其对金融市场运行带来的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