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毛泽东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表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伟大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壮丽的河山,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足以产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源泉。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接触的日益广泛,民族精神振兴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少人的历史文化意识中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旨在指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误区以及振兴民族精神之关键所在。一、民族虚无主义对民族文化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经说过:“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从中国这个历史上早已经形成的统一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从一九三八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用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为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怎样认识发杨艰苦奋斗精神? 邓小平同志对此曾作过许多论述,构成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系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对于坚持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平面的、共时的结构,它实则是一个立体的、历时的结构。也就是说,民族精神不仅仅是此民族现在此刻显露出的精神特质,它木质上是此民族长期历史传统中优秀精神的积淀。每当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要在革故鼎新中认清阻力和开发动力,都会追究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只有从自己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去发现动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具有消化外来文化的主体机制。因此传统文化与拓展民族精神向现代化迈进有着自然而然的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站在中国历史发展前列、站在世界历史高度的伟人。我们纪念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就是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沿着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和探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一)必须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 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根本政治路线,是具体地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方针,又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凝结了新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研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揭示这个命题所内含的历史新时期的唯物辩证法的意义,是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著作中包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并运用他的哲学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来源、具体形态、表现方式、社会渗透力乃至社会功能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很大的不同。要将“毛泽东精神”作为一个独立范畴进行研究和使用,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党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是我们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早在一九三四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自那时以来,我们一直重视生产劳动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以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毛浑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历史实际革命实际的结合。因此,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先进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琨 《理论界》2003,(5):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其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号召全党:“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样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民族精神,并写入党的报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民族…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在我们系统地总结建国五十多年来改革和建设成功经验的时候,更加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断高瞻远瞩,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意义,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的振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民族精神是指渗透于一个民族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被高度浓缩的各种精神特质,是民族文化的内核。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已为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所充分证明。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和支柱,民族精神与民族共存亡。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历史的、民族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族的悠远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只有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寓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又把深厚的民族情感植根于历史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下面,我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这是一个具有内在因果联系和完整统一性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完整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生发形成的最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18.
一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解放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多民族国家,外受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国内存在几千年的民族压迫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殖民地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就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这里所讲的“有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之际,“网易”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毛泽东研究的萧延中教授,请他从世界革命、西方历史学界和中国当代毛泽东研究三方面对毛泽东进行了政治学的解析。其中穿插了萧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原则的提出,到内容阐发,理论提高,直至反复宣传,推广实施,所有这些都无不凝聚着毛泽东同志的心血,是毛泽东为我们留下的巨大思想理论财富。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曾作过一个经典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见,实事求是,就要“有的放矢”,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为了认准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