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蔡建军 《领导之友》2014,(12):55-56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能够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其为人、为官之道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观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3.
朱韬 《决策》2010,(Z1)
张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领导者只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后期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他早年中举,中年封疆,晚年入阁,观其一生为维护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鞠躬尽瘁。而他生前口碑却不很好,时人也颇多诟病,其罪状之一便是自命清高、张狂傲慢。但是,张之洞的识才与用人之能,却值得称道,是一个被毛泽东称为不该被忘记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蔡建军 《领导文萃》2015,(7):116-119
阅古知今,历史上的吏治故事,总能给今天带来启示。比如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能在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其为官之道,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值得后世思考。为官之首要:忠正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他勤于政事,一身正气,用权不结党,用人不谋私,始终做到心正、言正、行正、身正。  相似文献   

5.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6.
正晚清时期,张之洞担任封疆大吏29年,励精图治,在重工业、纺织工业、军工制造、军队建设、教育体系、农业、财政、金融、司法、狱政等各方面展开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当时,国内仍然是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张之洞和其他洋务派大臣一样,面对推动改革的巨大阻力,其克服阻力推动改革的认识、方法,今日回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他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做京官,属于“清流”(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一景,人称“青牛”,与之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张之洞,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又处在内忧外患、清朝贵族对汉族官僚戒心很强的背景下,然而,光绪七年六月,慈禧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张之洞在短短数年里就完成了从青年干部向高级官员的飞跃,最终进入权力中枢。那么,张之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是我国东南海域中的一颗明珠,在过去漫长历史中不曾有过认真的治理与开发,发展缓慢。直到近代晚清时期,在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1884年-1889年)的主持下,才展开了海南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有效的治理开发,这为海南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雷颐 《领导文萃》2010,(7):100-103
<正>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反而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13.
雷颐 《决策探索》2010,(3):65-66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而且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盛宣怀一生主要致力于洋务企业,是在张之洞、李鸿章的洋务大旗下成长起来的早期企业家,他是近代亦官亦商的官僚资本第一人。电报网络掌控信息命脉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盛家世代官宦,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和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位高权重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绩彪炳,世人瞩目。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曾国藩创造了让后世为之感叹的辉煌成就呢?这不仅与他志存高远、意志超群、胸怀宽广有很大的关系,还在于他非常注重自己人格的修炼,注重慎独,清清白白无所求,坦坦荡荡无所欲,踏踏实实有所为。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从"清流"向"洋务"的转变是他一生事业的关键点。其兼容新旧的思想观念、灵活敏锐的时局判断、振刷维坚的政治实践,使得他成为清末一名经世务实的政治家。这启示我们,领导干部要修炼与时俱变的敏锐嗅觉、锤炼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组织部门要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如此才能留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是内清外浊,内方外圆。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一方面他的"清"货真价实,问心无愧。在现存资料中,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他终生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及至身后,他只剩下2万两存银,在晚清时代确实算得上相当清廉。但另一方面,曾国藩的轶事中缺少"囊橐萧然"、"贫不能殓"这样容易涌动人悲情的极端化情节。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清官,必须"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海瑞等"典型清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上,张之洞是个怎么都绕不过的人物.相关论述有很多,对"中体西用"的探究更是其中大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士人在近代西潮冲击下慢慢形成的一个变革性共识:即中国传统的政教模式已不适应当时的局势,必须有所改变,有所革新;而既存思想或知识资源又不足以因应当下的变局,故变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不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西学源出中国"等思想,都是希望在保持中国认同的基础上,为引进西方文化找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参与并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其一生波澜壮阔,饱受争议,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也被冠以“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曾国潘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持家教子、管理军队和为官理政方面的思想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后人反复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