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3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进行了对比。首先,从现代的“鬼”的概念上进行了对比;其次,明确了中日 两国鬼的产生及各个时代鬼的形象及举动;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各50人作调查问卷,发现现代中日两国人对于 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基本上都怕鬼,而一部分日本人却喜欢鬼。通过以上3方面对比发现,日本的鬼确 实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是中国的鬼文化,而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及中国的道教。而现代一部分日本人之 所以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鬼都起到赐福于人,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5):49-49
“鬼打墙”真实存在! 所谓鬼打墙,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夜晚或郊外,会在一个圈子里走不出去。这种现象首先是真实存在的。有很多人经历过。  相似文献   

3.
接了一个新班,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刚满一个月,便发给学生一张稿纸,请学生不用署名,用简短的文字完成这样几个“强制性”的问题:你喜欢老师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对老师还有什么期待?如果不喜欢,能否也把原因写出来,老师会努力改正你们不喜欢的“缺点”。学生很开心,用笔盒、用胳膊遮掩着,开始写了起来。“答卷”收上来,一张张翻阅,发现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很有借鉴的价值。首先,学生喜欢课堂生动有趣的老师,能不断有“新花样”,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过得快,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他们非常期待教师有幽默感,能…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外乡人在市场里卖鬼。一般人听到鬼都很害怕,根本不敢靠近。外乡人说:“你们不用害怕,这鬼不是普通的鬼,是工作鬼,不会害人的!”一个路过的人大起胆子去问:“你的鬼,一只卖多少钱呀?”外乡人说:“一只要200两黄金!”路过的人惊讶地说道:“你这是什么鬼?要这么贵!”外乡人说:“我这鬼很稀有的,它是只巧鬼,任何事情只要主人吩咐,全都会做。它又是只工作鬼,很会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抵得过一百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不但可以赚回200两黄  相似文献   

5.
周一海 《社区》2013,(24):53-53
微信中有一则转载的小故事。说有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后来他没录用那个人。幕僚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林肯回答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俗话谢‘相由心生”,是不是心情不好,脸部肌肉就会僵硬,长期下来变得脸色阴暗,而乐观的人看上去脸部更柔和?如果希望自己不要老得太快太难看,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天天像个开心果,说不定将来就会更好看昵,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认识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9,(5):64-64
据专家研究,一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瞳孔会放大,这是由于肾上腺素造成的。这在最初进化时可能是为了实现短暂的视力提高,它也是“或战或退”本能反应的一种表现。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就会释放出肾上腺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帮助你保护自己的爱人。或者是向未来可能的伴侣展示自己的健康。不过现在,人们通常会认为瞳孔放大只代表吸引与爱慕本身。  相似文献   

7.
交际处世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给人一束玫瑰花,会留下一缕芬芳。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不要奢望有“许多人”喜欢你,有“一些人”喜欢你就不错了。●与敌手谈话,要  相似文献   

8.
椰林幻影     
《阅读与作文》2009,(2):62-63
在纳米比亚的内尔科克斯塔西边的海岸边,生长着椰树林,这里看起来与别的地方并无两样,但它可以把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看见另外一个人出现两个身躯,甚至一个人成为两半,而他自己却什么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张国庆 《可乐》2008,(6):60-60
你不可能因为给人一个微笑而丧失什么.因为它会再回来。东西怎么出去,就会怎么回来。没有人不喜欢微笑。但问题是使人微笑的事物往往不在身边,而令你烦躁、不安的事物却往往挥之不去。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9):28-29
人们已经知道,梦里遭遇鬼是梦者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但有些人在梦外竟然也能听见“鬼声”,看见“鬼影”,而且经历同一事件、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只一个,好像世上真的有鬼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鱿鱼怎么炒     
炒鱿鱼没有人喜欢,即使身经百战的企业主管,也常常不想亲自操刀。必须有高明的技巧,被炒得人才会心服口服、不怀怨恨的离开。目前企业界都有什么方法来炒鱿鱼呢?冷冻炒鱿鱼毕竟有难度,很多公司怕炒不好,所以就用“冰冻”或“输调”的方式让鱿鱼受不了,自己“知难而退”,省事又省钱。某报社就曾用此方法将一位记者调去跑不感兴趣的新闻,而使其自动离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逃避现实,常常会制造出许多负面的情绪,对企业形象及员工都没有好处。用钱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为了避免某些人在被炒时,作出破坏公司形象等毁灭性的举动,…  相似文献   

12.
王小柔 《社区》2014,(11):60-60
有天晚上,我闲得无聊,开始刷新微博,看看那些我关注过的百十来号人这个时间点都在发布什么。对于“加关注”这件事,其实来得挺不情愿的,因为那些道听途说只打过一两个电话的人也会无比热情地要求跟你彼此关注,虽然我一点都不明白多一个粉丝少一个粉丝对一个人的名誉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黎莎 《今日南国》2008,(19):79-80
餐桌上的失仪陷阱 餐桌上的每道菜式,虽然品相吸引人,但若处理不当,却分分钟会成为你的“餐桌失仪陷阱”。面包在餐桌礼仪上,有所谓“左面包,右水杯”的说法,千万不要将两者倒转摆放。面包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若想涂牛油,先把牛油碟移至自己的碟边,再涂抹到面包上。很多人喜欢将面包蘸汤,这种食法甚不好看。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4.
《新少年》2024,(3):16-17
<正>亲爱的多多熊:我和我的一个同学都有微信号,每次我换新头像和昵称时,她都要求我换另一个,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听她的。要是不换的话,她就会一直说这件事情,我该怎么办?彩虹小白马为了让他人满意,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最终你的感受会如何?如果她高兴而你开心或者怎么样都无所谓,那就按照她的要求更改你的昵称和头像;如果照她说的去做,反而让你更难过,那就坚持用自己喜欢的头像和昵称。如果你不更换,她会一直说这件事情,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毕竟说什么、什么时候说都是她的权利,我们也不必干涉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正有很多种痛苦,是人自己找来的,喜欢和别人作比较,就是一种自己找来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和别人来作比较呢?本来是全然没有关系的两个个体,一比较,事情就多了起来,种种困扰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的事业顺利、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在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下,愤懑之心,油然而生;为什么?自己好像在任何地方,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13,(33):64-64
没有人 以前一个我喜欢的女孩签名写:“没有人会一直帮我,没有人会陪我一辈子。”于是我把自己网名改成了“没有人”。两天后,发现她删除了那个签名……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的确,生命在于运动。同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而我也有一项我喜欢的体育运动,那就是:“足球。”  相似文献   

18.
《新少年》2023,(4):14-15
<正>亲爱的多多熊:下课总是没有人和我玩儿,我需要如何改变?大宝懿下课的时间那么宝贵,不用等别人叫你玩儿,咱们可以做玩游戏的“领头人”。我屡试不爽的好办法是:自带“道具”,当好“东道主”。比如拿出跳绳,下课的时候自己先去跳,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吸引同学们参与。只要有一个人感兴趣,你就可以玩儿“一带一”跳;有更多人感兴趣的话,可以两个人摇绳,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跳。或者带一个沙包,问“有谁想玩儿打口袋”,同样喜欢玩儿打口袋的同学自然会找你一起玩儿了。自己去创造游戏机会的多多熊  相似文献   

19.
苏尼在彝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巫文化中扮演过一定的角色。其活动内容,主要反映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万物有灵”意识,为人“招魂”、“撵鬼”、“镇鬼”。从有关传闻看,一个人成为苏尼,本身有巫文化的“欺骗”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夏立群 《社区》2008,(17):16-16
贾平凹说自己的读书比较杂,对喜欢读什么书说不上来。“因为读之前也不知道这书到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读了才知道。这就跟探矿一样,有些地方你费了很大劲,折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矿,但有功劳。至少知道了这个结果。我看书是乱看,有些书看过即忘,有些受用终生,就这样不断地淘汰,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