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中的体派之宗论,将传统词学中体派宗尚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充分地揭橥出来。  相似文献   

2.
词话考论     
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最典型的载体.词话之称在词学史的不同时期内涵颇有不同,从单指记本事的专书到泛指所有词论文字,文章分析了各种用法的特点和得失.词话专书可以分为两类:阐述自己的词学主张的原创类词话和辑录他人词学言论的辑录类词话.辑录类词话可分为四类:一、以分门别类保存文献为宗旨者;二、以宣扬某种主旨或提供词学规范为目的者;三、附于词选或词别集的辑录类词话;四、简单罗列文献的汇编类词话.辑录类词话虽非原创但却有分类学意义和文献保存的价值.文章还分析了原创类词话的种类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代关于"词学"的理解有一个从指向创作到研究的过程,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体制、创作、词史三大知识版块。清代词学的体系建构主要表现在汇编型词话上,到晚清逐渐从单一知识型逐渐向知识、思想兼具型转化,《艺概》《论词随笔》《人间词话》即是其表现。进入清末民国,因为现代教科书编写蔚成风气,词学体系建构亦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4.
古代词论批评晚于诗文理论批评,因而受到诗文理论批评的影响和启发,并随着词学创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古代词论批评主要体现于词话、词集序跋、词集评点、论词诗词等形式中;古代词论批评具有鲜明的形式特点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国词研究论文与著作进行一番述评,将学界对民国词研究分为以下方面:民国词的基础性研究、民国词学在传统向现代词学转变中的作用以及词学分期、民国词学研究与民国词学理论、词人词社与编纂词选、词学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考察,可以发现民国词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词学家的个体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民国词的研究从总体上仍未进入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白雨斋词话》与张惠言论词主张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词学中兴,倚声之业盛极一时,前后三百年间不仅作手如云,名家迭出,词作浩瀚,而且词学理论研究和批评专著亦洋洋可观,为自有长短句以来的历代所无法比拟。在清代各种词话著作中,陈廷焯所撰《白雨斋词话》成书于1892年,全书共计十卷七百余条(据《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不仅篇幅最为庞大,对历代词作、词论的论列也颇为详尽,是一部问世较晚但比较重要的词学专著。一般认为,《白雨斋词话》主要是承袭张惠言论词之余绪,发挥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这当然是不错的,陈廷焯本人在谈到他论词的宗旨时,就曾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用功甚深,其《人间词话》的许多词学观念是以唐五代词的批评与鉴赏为基础而形成的。他整理唐五代词存在疏失之处,但确定词人的范围则是严格的;他对唐五代词人的批评表现出错误的艺术见解和审美的偏见;他晚年对敦煌曲子词的认识表现了精辟的学术创见。这是我们回顾近百年词学的成就时不应忽略的。  相似文献   

8.
谭觉园的《觉园词话》,在词之起源、体制、创作、声律、正变之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词体起源论上,它将词之起源框定于中晚唐时期。在词之本质论上,主张以情为本,强调情感表现为词的第一要义。在词之创作论上,标树十六字诀,全面简洁地对词的艺术表现提出了要求。在词之声律论上,以维护词之本色为目的,细致论说了词的声调用韵等方面内容,廓清了本末轻重,提出了不少新的主张。在词之正变论上,则体现出甚为平正的批评观念。谭觉园的词学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我国传统词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及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两宋词学批评所运用的文本形式予以归纳梳理,计有:(一)词话专书、词学专著;(二)词籍序跋;(三)诗文题跋、书札、词作题序;(四)词选及其按语;(五)书录解题;(六)散见于宋人诗话、方志、野史、笔记之中的单篇(则)词评文字。这六种文本形式庶几囊括了中国古代词学批评的基本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稿本《西崦山人词话》是浙派重要作家王昶未竟的词话,它集中反映了王昶的词学观和词学批评活动,其中有明确的绍述朱彝尊词学思想的意识,是对浙派传统词学观的继承,然更大的价值在于它体现了王昶词论对朱彝尊、厉鹗等人的突破和发展。首先是对雅的具体化和丰富化,其次是对柳永其人其词的认可,再次是对寄托说的突破,以及既重视音律,又不以严守格律匡衡所有词人。  相似文献   

11.
<历代词人考略>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的一部词话,同出一源的三十七卷本<历代词人考略>和<宋人词话>共汇集了有关唐宋词人六百八十多家的文献资料以及况周颐给每位词人写的词人小传和按语.<历代词人考略>是况周颐词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补充,对认识况周颐的词学范畴、词学史观均有助益;<历代词人考略>中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词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词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逐渐深化,一批有创见的研究专著应运而生,其中陈水云博士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下称陈著)是颇具特色的一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史论结合。论由史出、史论结合,是陈著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点。从严格的历史主义出发,陈著以流派为纲,以人物为考察对象,所论皆以材料为依据。其所论词学词派,不仅囊括有关词话、词家文集、词集的序跋,而且搜集了论词之词、论词之诗等多方面的材料,这些爬梳整理而成的词学史料,不仅因其传达了丰富的词学信息而具有相…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蕙风词话>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词学理论和批评著作.况周颐在<词话>中辨正了词的"诗余"说,认为词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诗没有依附关系,用"诗余"称呼词,则歪曲了词的本质.同时,他阐释了王鹏运提出的作为词的艺术特征和创作原则的"重、拙、大"三要,指出应力避刻意为曲折和词意忌重复等作词之忌以及提出了作词要语意不晦涩、不可作寒酸语、造句要自然、真为词骨等创作方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用词之言长来概括词的审美特质,这一认识是在中国古代词学,尤其是常州词派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观点与王国维依据西方美学建构起来的、以境界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也得不到王国维在具体的文本批评中的支持,但在《人间词话》内部,它显示了一种与西方诗学异质的诗学传统的存在,值得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一九○年发表以来,在词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许多精辟的论断,曾为近代词学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人间词话》中有一个明显的偏向,那就是扬五代、北宋词,抑南宋以后词。于南宋词人中独尊稼轩。这类论述,占词话篇幅的三分之二。而对南宋词坛大家姜夔(号白石道人),则更多微词。查《词话》中,直接论及姜词的段落,本文里有九则,删稿里有七则,附录里有四则,占《词话》全部段落的十分之一强。这中间绝大部分是批评、贬低、否定之词。有条件地对白石的词表示称赞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词学流派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编纂郡邑词征是词学流派扩大影响力、建构地方词学传统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传统文学观念备受冲击,当时新编出版的郡邑词征多是传统文人为保存文化而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晶。民国郡邑词征从展示地方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其对地域词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广泛搜求地方词学资源以丰富地方词史的发展脉络,继承并发扬传统词学主张,反驳前人对当地词学的偏见并挖掘新生质素等方式为地方词学争取社会关注和认同。民国郡邑词征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文献资源,其中呈现出的编纂经验和词学批评方式也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问世后的一二十年内,况周颐著的<历代词人考略>是极少数对它进行大量引用的著作之一.研究<历代词人考略>引用<人间词话>的情况,有助于探究<人间词话>早期的传播、接受、批评情况,特别是况周颐对它以及王国维词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闺秀词话>是一部收录宋至清代尤其是清代女词人生平与词创作的作品.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宋、明女词人外,所收录的超过4/5都是清代女词人,因此,可视为"清代闺秀词话".<闺秀词话>反映了清代闺秀词春色满园、冠绝千古的盛况,对研究清代闺秀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三方面:一、地域文学、家族文学价值;二、清代女性词史价值;三、清代女性对词境的开拓立异.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词盛于两宋,词学则在清代达到高峰,即使在新文学运动蓬勃开展的20世纪前30年,晚清与民国的词学依然沿着自己的轨迹持续着并创造着旧词学最后的辉煌。通观清代词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创作的繁荣还是批评的热烈,无论是感性的点评还是理性的研讨,其格局一直在朝着专门化和  相似文献   

20.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其词学思想脱胎于常州词派。其词学论著《蕙风词话》在宗法取向、推尊词体、比兴寄托、意内言外诸词学持论方面,鲜明地体现出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