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了不起”的美国小说之一,深刻的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这部小说最引人人胜的地方在于其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许多批评家和读者都称之为“美国神话”。但是大部分评论文章都简单的把美国神话等同于美国梦,对神话的概念没有进行分析和论证。本文拟从小说构成的三要素:情节、故事环境和人物三方面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对小说的神话元素加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是“美国神话”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从《格萨尔》史诗中巫术的类型、仪式、咒语等的分析可看出史诗中的巫术与宗教紧密相关的文化内涵.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主人公格萨尔被塑造成既具有很强法力集帝王与巫师为一身,又具有解民于苦海,莲花生大师转世的传教圣人的形象,藏族人民在他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2.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反映,是原始的文学艺术。3.巫术体现了藏族人民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4.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在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作出来的。说明史诗的创作和传播者深信巫术、否则不会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巫术描写。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发达,巫术往往被贴上野蛮落后的标签,同时巫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存在必然有着自身的一套逻辑和内在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特征,在巫术研究中能够发现某种程度上巫术文化也存在着此类特征,从巫术灵物与刑罚用具、巫术咒语与家族伦理和巫术犯罪与善恶观念三个方面尤其能够看到两种文化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之一“比”之研究,皆言及“比”与“物”的联系。“比”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方能产生:1.“彼物”与“此物”之间类似点的寻找,2.“彼物”与“此物”之间联系的建立。而这种类似点和联系是在原始巫术观念中确立起来的。巫术的相似律和接触律孕生了巫术咒语歌中的类比,成为“比”之手法中“彼物”与“此物”相似点的基础;巫术实践中“联想”的错误运用孕生了巫术咒语歌中的想象,成为“比”之手法中“彼物”与“此物”进行联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乘(?)是流行于魏晋道教徒之中的一种飞行巫术。本文认为,该巫术并非史前巫术的遗留,相反,它乃是秦汉间好事者以战国黄帝乘龙飞升神话作为原型,并综合历史上众多神话要素而成的文化现象。神话演变为巫术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条通例,这一规则对于正确解释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众多巫术现象的本质及其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符号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创造,它对抗着超验。原始造型艺术或含巫术目的,借助“描画”来控制(渔猎)对象———有的理论家就用它来诠释某些原始艺术品的起源或功能。这是海神反对凡人描绘它的形状的重要的巫术心理原因,这就是图像的一种威力。由神话读神画,以神画解神话,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人类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刑天神话属于巫术神话向宗教神话过渡时期的一种神话类型。积淀在刑天神话中的干戚之舞 ,蕴含巫术宗教因素。刑天操干戚而舞 ,显示出与强敌抗争的巫术神威与精神力量 ,同时 ,又象征着神灵不灭 ,部族犹存。刑天之舞正是在此意义层面体现出“猛志固常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史诗中的苯教和东巴教巫术文化在基本特征上具有共通性,其巫术的具体使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东巴教的巫术原理包括相似律、接触律和咒语原理三类,而《格萨尔》史诗中的苯教巫术则只有后两类。从法力获得方式看,巫师的法力都不是神授的,皆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巫师(巫术)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歧视,在苯教原因是扬佛灭苯运动和佛教徒对《格萨尔》史诗的改造;在东巴教则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巫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传统巫术、佛教巫术、道教巫术为了争夺自己的信众,呈现出并存而又竞争的状态.之所以出现竞争,是因为它们具有同质性,即多表现为治病、求雨以及预言等方面.这种竞争多体现为巫佛之争与佛道之争,巫道之争则比较少,竞争的结果多为佛教取得最后的胜利.佛教巫术的胜利说明佛教已经深入民心,取得了民众的认可与信任.  相似文献   

10.
在阿尔泰语系赫哲、蒙古和柯尔克孜等民族中,民间流传着母题情节基本相同的月亮斑痕神话,其中的诅咒语言巫术以及月亮攫去小女孩或小媳妇的母题来源相当古老。上述诸民族月亮斑痕神话是在这些原始的语言信仰习俗和神话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演进的。  相似文献   

11.
人神对立与人神对话--中西文化差异的神话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欧洲的史前神话系统所关联的原始母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中西方塑造了两个本质上并不相同的神话世界.中国神话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等级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相互对立(隔离),无法展开实质性对话.西方神话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性和人的本性,所架构下的神界和人界具有对话性,可以展开实质性对话.中西方不同的神话特征,通过各自民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的传递及强化,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张洁自开始创作以来,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亿万读者,20多年的创作生涯,每一部作品,都是一部历史,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意识的交融。文学实际就是古代的神话原型在各个时代的“置换变形”,从“斯芬克斯之谜”、“美狄亚”两个原型意识出发,可以体会到文学的神话主题在张洁作品中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本土动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美动画的涌入对我国动画市场形成强势冲击,本土动画产品出现了数量增加,质量滑坡,精品少见,观众流失的困难局面。目前,针对本土动画模仿多原创少、重数量轻质量、缺乏技术与艺术创新、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必须从人才培养、加强创新、落实政策、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入手去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本土动画作品的竞争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优秀动画作品,保障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神话,即石头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它们之间是否是矛盾的?它们是否都可以叫做是神话?它们与《红楼梦》的主旨的关系是什么?根据神话的内涵,后两者不能叫神话;第一个神话,作者也只是利用它作为缘起,由此敷衍出来的故事不能叫神话。既然三者都不是神话,它们之间也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石头神话”涉及到了《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和小说主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民间由于风土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在植物崇拜神话的母题情节及文化内涵方面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从民族文化学及文学人类学角度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日本有关瓜、桃、竹等植物崇拜神话及始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位美国作家不同于东西方作者的独特写作视有,赋予了她中国农村题材作品特殊的魅力。不仅如此,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作品中表现的一贯主题“恋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神话原则,展示了她中国题材小说世界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流行的动画片,尤其是来自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动画片,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暴力倾向。这种具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通过电视、影碟和卡通画等方式传播,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倾向明显增强。这个问题没有受到审查机构、媒体以及家长或老师的重视,以致孩子们在接受动画片的影响时缺乏应有警觉。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故事取材于古老的丹麦传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的神话指向明确,过程完整,意象清晰,叙事可靠."神话原型批评"为解读<哈姆雷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希腊是两个古老的国度,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希神话都产生于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是人类童年时期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因此神话比较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思维文化启示。中希神话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共通的主题,但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差别。本文试从其系统性、形象特点、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中希神话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潜在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法国动画电影《疯狂约会美丽都》凭借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祖孙故事。从人物造型、色彩和音乐、3D技术、场景等多维的视角对影片进行了分析,影片主要采用了漫画式的手绘风格,其动画风格特征不同于美式动画和日本动画,反映出欧洲动画特有的浪漫主义的味道与高水准的艺术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