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是技术进步的微观保障。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鼓励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政府对于市场研发活动的支持存在一定的脱节,尤其是政府追求远期目标与企业追求短期目标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加之企业销售与研发管理之间的不匹配现象,使得技术创新效率大受影响。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36个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中国整体平均技术创新效率在0.5~0.6之间,且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明显低于非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通过影响因素的甄别,我们发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并不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有销售管理色彩的企业研发管理仅对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有积极贡献;境外研发资金的投入有利于非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相反,行业外资比重则更有利于市场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吸收能力和吸收难度作为影响企业吸收研发溢出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数理模型化。模型推导结果表明,在考虑吸收难度的情况下,较强的吸收能力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效率具有拉动作用,但对企业吸收外部研发溢出的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较高的吸收难度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效率,但降低了企业吸收其它企业研发溢出的水平,从而降低有效溢出系数,这种情况导致现实中企业间合作或联盟不容易实现研发溢出,因而企业合作或联盟的动机不强。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实体企业金融化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实体企业将资金投资于金融类资产而对研发投入造成的挤占效应,较少从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力角度关注跨期金融化投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鉴于此,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跨期影响,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并检验分析师关注和是否拥有资格资质认定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业和非房地产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对内生性问题的缓解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在当期呈负向关系,但在滞后期呈显著正相关;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弥补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平衡创新知识转化过程中的调整和失败风险,缓解管理者面对的短期业绩考核和股价波动压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分析师关注对上述作用产生负向调节效应,即分析师关注使管理者投资决策的目的和动机从关注长期创新发展向追求短期利益倾斜。在无高科技等资格资质认定的实体企业中,金融化与研发投入的交互效应对研发投入持续性和研发投入转化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研究深化了微观视角下企业金融化与创新活动的关系研究,丰富了金融化蓄水池效应的研究证据,揭示了资本市场冲击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间接影响,有助于理解企业金融化现象背后折射的投资决策和战略意图,对于提升实体企业创新驱动力、促进政府实施高效的监督和激励政策、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依据企业研发投入执行主体的不同,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动态系统模型.通过企业技术能力系统的因果回路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的刻画,阐明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东软集团的数据为样本,利用Vensim软件进行模型模拟和仿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探讨企业内部研发和技术合作研发两种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情景,分析研发工作效率和政府间接支持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和加强税收激励强度都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软件外包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开发及其管理的定义开始,简要介绍了相关过程,指出对其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基本方法就是对相关过程质量加以定义、测量、计划、控制和改进;举例说明了现阶段企业研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研发管理的变迁和发展阶段,分析指出现阶段企业普遍采用的ISO9000对研发管理质量提高缺乏专业化、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推荐了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参考其标准以评价研发管理的水平;针对研发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包括缩短产品研发的周期,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成功率等,重点阐述了研发规划,产品、技术及管理平台的建设,跨部门研发团队建设等现阶段企业研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指出研发管理不仅仅要管“正确的做事”,也要管“做正确的事情”,要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通过平台技术,建立跨部门的研发团队等办法,采取系统、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提高改善和提研发及其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考虑研发不确定条件,在研发阶段可合作,产出阶段产量竞争的两阶段动态博弈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竞合模式下,企业的研发决策及所能获得的研发绩效.结果表明,相对于研发竞争,只有溢出效应大时,研发卡特尔下企业才会降低研发门槛值,提高投资水平,同时,企业研发绩效得到增加,竞争研发联盟下企业一定会提高门槛值,降低投资水平,而其研发绩效是不确定的.卡特尔研发联盟优于其他模式,企业研发门槛值最低,投资水平最高,同时可获得最高研发缋效.此外,研发竞争下,溢出增加时企业一定会提升门槛值,降低投资水平,研发绩效可能会增加;研发卡特尔下,溢出增加企业一定会降低研发门槛值,提升投资水平,研发绩效增加.  相似文献   

7.
许志勇  宋泽 《管理评论》2023,(9):127-141
研发投资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的研发投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类政策激励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研发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税收优惠在研发投资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基于异质性考虑,从高质量发展战略前后、区域和研发强度三个视角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研发投资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前后均显著,而研发投资对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后显著.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作用在高研发强度企业和东部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显著.财政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显著.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发和生产都是企业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已有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在考虑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时多将这两个环节割裂开,这影响对创新绩效关键环节的甄别。为克服这一不足,以中国乘用车产业为例,分析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通过回顾已有研究,建立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性研究框架。利用1998年至200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泊松模型和随机前沿方法,检验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价值这两种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两类产出有完全不同的影响。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外包两种研发模式对企业的专利开发均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而技术外包会显著提高企业新产品生产的技术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价值;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的专利数量存在倒U形关系,与新产品价值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乘用车自主品牌企业需要协调和匹配研发与生产活动,才能使研发投入转化为有效的创新绩效。 研究结果是对创新绩效已有研究的补充,并对乘用车自主品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研发模式和纵向一体化对企业两种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说明同时考虑研发和生产环节以及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度量的必要性,而聚焦于特定产业的研究避免了传统跨产业研究中忽视不同产业异质性可能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导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帮助自主品牌企业提升他们的创新绩效,政府的自主品牌扶持政策在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同时更应当重视传统的制造技术,企业本身也应当将更多的资源从高速的新产品开发投入到关键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提升中。  相似文献   

9.
研发项目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研发项目选择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和未来发展趋势。研发项目在生命周期内面临技术风险、突发风险和市场风险,本文考虑到研发项目的风险特征,结合企业战略,构建了基于效率排序的研发项目选择模型。首先,本文对研发项目的有效性和相对于其它备选项目的相对优势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排序的不足,结合平衡计分卡理念,规范研发项目投入的比例,引入实物期权理论,改进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实现了对研发项目的效率排序;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横向对比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效率区分度,并且能够敏感地捕捉到研发项目投入和产出的变化对效率影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全国和各地区科技研发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DEA模型测算结果显示:1999-2003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幅度为5.07%,且TFP增长主要根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扩散,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对研发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2003-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的TFP增幅为29.4%,TFP增长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双重影响,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对研发效率改善的效果更明显。从各地情况看,1999-2003年,北京、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15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和浙江保持不变,河北、山西和云南等13个省(市、区)的研发效率呈衰退状态;2003-2007年,四川、陕西、江苏和江西等20个省(市、区)的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浙江和海南等3个省(市)的研发效率保持不变;新疆、重庆和内蒙古等7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下降趋势。论文提出,今后应更加注重优化国有研发资源的投入结构,强化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源配置,加快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飞  蔡翔  董亮 《管理科学》2017,30(3):97-109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        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        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卷烟自主品牌研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项目管理技术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企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提出要立足于现有的研发管理环境和资源,找准改善提升研发管理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做正确的事,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努力实现研发组织团队化、业务管理流程化和管理手段信息化,是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如何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和缩短交货期,有效的研发管理能够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极大地支持企业的上述目标,近年来PDM(Production Data Management)作为强有力的IT工具正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应用于有效的研发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于协作研发博弈模型的文献主要是集中研究市场均衡问题,而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核心研发能力对研发投资的影响。通过建立核心研发能力约束下的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企业研发投资的组合决策,研究表明开展协作研发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研发收益,具有不同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处于不同的战略空间,同时投资组合受协作研发博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晓晗  张江华  徐进 《管理科学》2021,24(2):111-126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以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研发费用和研发产出的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寻求研发合作.本文探究了存在技术溢出下领导企业与追随企业的研发合作动机,重点分析了研发合作对企业竞争力、行业总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讨论了政府如何在不同的溢出水平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文构建了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在第一阶段决定是否建立研发合作,在第二阶段同时决定研发水平,在第三阶段进行序贯产量竞争.研究发现:首先,不同于静态博弈的情形,在序贯产量竞争中,只有当溢出水平在较低的范围内时,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才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其次,研发合作可能会削弱领导企业的市场势力;最后,市场结果可能是无效的.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IPD的基本框架及其关于采购的基本观点,结合研发型企业采购工作的特点,列举了传统采购模式的种种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逐一给出了优化策略。实施IPD模式下采购职能的优化,对于研发型企业采购效率的提升、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以201 0—201 9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股东责任在二者间关系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可以促进企业价值显著提升;股东责任在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起中介作用,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可以通过履行股东责任提升企业价值;股东责任在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面对美对华科技的打压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逆境冲击,企业能否实现研发创新和组织韧性同向改进和协同发展事关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利用797家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考察了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创新对维持组织稳定性和提升组织灵活性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促进了组织韧性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对研发创新和组织韧性的促进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发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齐头并进,更有利于形成共生利益相关者关系,并最终成为组织韧性的助推器。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沉淀性冗余相比,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在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促进方面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实证角度肯定了外部危机冲击下研发创新对组织韧性的积极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研发投入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志玮  陈劲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16-620
继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掀起了分散设立研发机构的浪潮之后,新兴出现的企业研发分散化的趋势是国内许多大企业纷纷将其研发机构分散的设立在母公司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区,特别的,这些机构往往集中在研发资源相对密集的区域研发中心.企业研发的分散策略、研发活动的外部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研发合作是企业研发分散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研发外包,研发外包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研发方式。本文介绍了研发外包的定义,并对现有研发外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归纳为研发外包决策因素、风险因素、运作模型三个角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总结为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