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强调要对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它不是也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本文根据革命导师关于“灌输”理论的论述,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含义、必要性及方法。并认为,当前我们应强调“灌输”,重视“灌输”,“更应研究灌输”的方法,使这一思想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产生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说:“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其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页)所谓对真理途径的探讨,就是对方法论的探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思想能力就是表现为人类所具备的思想方法,思想的发展其实只是对思想方法的重新发现或者说自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始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文艺批评方法与方法论再思考董运庭文艺批评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大量的“诗文评”和西方所谓“诗学”,是它的古典形式。有文艺批评就一定有批评方法,有批评方法就有必要赋予理论形态的总结。马克思指出:“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教导我们:“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在经济理论方面,当然也是如此。“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公然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阉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并以此来证明他们那一套“理论”是“真理”。他们在经济学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其危害之大,流毒之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仅见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四人帮”这些“理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实践是最好的回答。“四人帮”说: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事实究竟如何呢?客观事实是:不劳而获,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而按劳分配正好相反,它要求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如果只承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论,而不同时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句句照办”,那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这个问题,不可不辩论清楚。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对真理,我们总是肯定的,没有什么具体还是抽象否定的问题。而肯定真理,总是具体肯定,没有什么抽象肯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而实践则是这二者之间的媒介。存在决定意识,实践产生科学真理。物质存在的形态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的表现也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因而,作为科学真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论是其整个体系,还是其体系中的原理、原则,也不论是基本原理还是个别原理、个别结论,也都不可能不受客观物质和社会实践发展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不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就其客观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遵循列宁的“灌输论”,坚持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灌输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常使多数学生反感,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由于对列宁“灌输论”的理解有片面性,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列宁的“灌输论”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及改进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希仁在《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撰文指出,“应当”有其客观根据,并有着确定性,是人进行自由选择的 前提条件,同时,“应当”也有着正当性的价值,因而拥有对现实的批判权利。把道德的“ 应当”从认识中提炼出来,表明人类对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有了自觉意识。人类在种族繁衍 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系列生活常规,它们就是要求个人“应当”如何的 行为规范。从哲学上说,真实的“应当”是有客观根据的,因为它以真理的认识为基础。“ 应当”的根据就是事物的矛盾,由于矛盾,事物内含着对自身规定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8.
人文科学所要求的不仅是真 ,而且还有善和美 ,因此 ,真理不应当是赤裸裸的 ,应当穿上美丽的外衣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文本 ,无一不是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人文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定量化 ,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特定模式的、大家用一个腔调来说的语言 ,因此 ,真理应当是有个性的 ,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文本 ,无一不体现出创造者独特的概念、表述方式以及迥异于时代世俗的新异创见。真理是在人们“说”的过程中 ,才显露为真理的 ,有“说”才能够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才能诞生真理 ,因此 ,真理应当是谦虚的 ,与人为善的 ,是以尊重他人的自觉理解为前提的 ,而不是蛮横地去夺得别人的理解和强迫别人来接受。总之 ,真理就如同一位妙龄女子 ,美丽、独特、温柔、真诚 ,才会为大众所折服  相似文献   

9.
“礼”在工荀况的社会政治观中占重要地位。《荀子》三十二篇,有三十篇述及“礼”的重要性和具体礼节。荀况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他所说的“礼”,既非周“礼”的继承和发展,也不是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的混合物。就其阶级内容来说,实质上是反对奴隶主贵族复辟、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列宁说:“判断哲学家,不应当根据他们本人所挂的招牌……而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考察荀况的“礼”,应当遵循这个原则,用阶级分析方法,抓住斗争实质,揭示“礼”的阶级内容,而不应当光从字面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林彪、“四人帮”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所制造的混乱,使得在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思潮泛滥。至今还有人把理论看得绝对又绝对,把真理看得永恒又永恒,重犯历史上杜林的错误。杜林就曾经宣扬“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当时恩格斯批判他说:没有什么“根本不变”的永恒真理,如果一定要找的话,那就象“拿破仑死于1821年5月5日”、“巴黎在法国”、“人不吃饭要饿死”等等这类事是永恒不变的,但是在简单的事物上用大字眼是不聪明的。为了向前推进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杜林为什么会犯错误,就是因为他是从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实践出发,离开实践来研究真理,必然会把真理看成是僵死不变的东西。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二章第六节中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 ,即所谓“两结合”论 ,其之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中有所变异与创新 ,是因为毛泽东的精神深处存留着传统诗学“奇正”说的深刻印记。通过对“两结合”论与“奇正”说的探讨 ,认为毛泽东的“两结合”论 ,既是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民族化 ,也是传统诗学的“奇正”说的现代化和革命化。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同民粹主义,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其不朽之作《怎么办》中,深刻剖析和彻底批判了机会主义“经济派”,揭示了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充分肯定了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而“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重温这一基本原理,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前,不能因为“两课”教学存在着灌而不进的现象而否定灌输教育。“灌输”理论并未过时,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时期,切实加强对灌输主体、客体、内容、方法、形式等体系的研究和创新,以更有效地促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两课”作为高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列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他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而灵活地开展“灌榆”工作,形成了系统的“灌输”理论:十月革命前,主要是思考如何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以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后.主要是思考如何巩固政权、建设国家以及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高之善,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美德) 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并不是其幸福观的独特之处。其灵魂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性” 划分为“理性本身”与“在欲求力里的理性”或“被欲求力分有的理性”,不仅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构成了其幸福学说的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区分,亚里士多德找到了成就“伦理德性” 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理性本身的活动也即“纯粹理论活动”之所以高于理性的“实践活动” 的理由。因而,虽然合乎伦理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却只是“次级的幸福”,只有合乎理智德性的生活才是真正最高的幸福。这种生活一方面是合乎神性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成就每个人真正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并非只关乎人性,亦关乎神性。  相似文献   

16.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这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引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出跃跃欲动的姿态,让学者自己去体会。孟子的这句话对我们研究“启发式”教学是颇有启发的。语文教师上课,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着眼于把学生“讲懂”,另一种则是注重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懂”。前者可谓“发而不引”,后者则是“引而不发”。我们讲课应当“引而不发”。学习,是极其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遵循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才能学有成效,习有进步。“引而不发”,正是遵循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生动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思政“灌输”面临着种种困惑。文章追根寻源探讨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的思想和理论,提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政“灌输”思想和理论,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灌输”新局面,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多系古今中外名篇,具有典范意义,为学习者提供了规矩。引导学生取法前人的经验,把握规矩,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这门工具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作教材的诗文也未必尽合绳墨。在教学中,是据实指出前人写作中的某些失误引为鉴戒呢,还是把不“规”不“矩”的地方说得“又方又圆”?这不仅是一个关系着学生能否掌握合乎客观标准的“规矩”以便执一绳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涉及到能  相似文献   

19.
<正>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就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应当说,我国的农村工作和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论认定,凡科学真理必定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因此,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合乎客观实际的理论也就被称之为科学真理。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遵循这一教导,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将之用于指导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十年的实践历程中,产生出硕果累累: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开拓出众多新兴产业,国防力量大大增强,造就大批现代新型劳动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这一切说明了科学技术具有巨大威力,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论断是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