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关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婚姻是饭。有饭,才是踏实的。林语堂本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家境清苦。廖翠凤仰慕林语堂已久,廖母却有异议,廖翠凤说:"贫穷算不了什么。"这话传到林语堂耳朵里,让他很感动。1919年1月9日,25岁的林语堂与24岁的廖翠凤结婚。结婚当天,林语堂拿过婚书对妻子说:"我把它烧了,婚书只在离婚时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烛火点燃了婚书,红红的火苗  相似文献   

2.
吴晓 《社区》2010,(8):18-18
1967年7月9日,是幽默大师、散文家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女士欢庆50年美满婚姻的日子。他们把结婚50周年纪念日命名为“金玉良缘”。夫妻俩都是福建人,然而。他们“穷”与“富”的家境却是天壤之别。林语堂家境贫寒,廖翠凤却是厦门鼓浪屿银行家、首富的二小姐。他俩门不当、户不对,其中的情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1℃的爱情     
王勇 《社区》2012,(3):64-64
没结婚那会儿,老公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对家境不太好的夫妻,冬天洗澡丈夫每回都抢在妻子前面,有一次妻子发火了,质问他怎就不晓得“女士优先”。丈夫说:“我先洗,浴室里会暖和些,等你再进时,至少暖和一两度吧。现在,我不能给你舒适的生活,带你去高级餐厅,给你买漂亮的衣服,但至少我还能给你1℃的爱情。”老公说完后,很认真地说:“以后我们结婚了,到冬天我也先洗澡。”  相似文献   

4.
刘鹏 《社区》2004,(24):40-41
我国实行男女结婚领取结婚证书,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近百年来,小小的结婚证书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民俗民情。笔者收藏的这3张结婚证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使用的“婚书”与“订婚证书”中国最早的结婚证书产生于20世纪初,那时统称为“婚书”或“  相似文献   

5.
现代婚姻家庭普遍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主要包含:婚姻主导权、优先发展权、家产控制权、家务豁免权、家庭符号权、子女冠姓权.部分丈夫还巧取了优先出轨权、强行施暴权等。妻子群体在婚姻家庭中普遍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女性个体在父母家庭、职场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待遏。它的存在有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建立夫妻平权的婚姻家庭文化,应当从“男娶女嫁”的婚礼走向平等结婚,从“子女随父姓”走向夫妻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从“男主外,女主内”走向平等承担家务,并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语境,完善相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刘美萍是山东德州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当初准备结婚的时候,因为男友家比较贫穷,一些亲戚朋友就再次劝阻她:“你还是好好考虑吧,他家里的条件可不怎么样!”刘美萍说:“他家的条件好坏,与我们的婚姻有什么关系?他这人很勤快,脑子又不笨,还没有大毛病!我这人也不懒,有些残疾人还能发家致富呢,我们两个好胳膊好腿的人还能吃不上饭?谁生下来的时候,也不是从娘胎里抱着一摞钱出生的!”她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亲朋好友们再也不好意思劝说了。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社区》2016,(18):64-64
结婚花多少钱 八岁的儿子回家问爸爸:“爸爸,结婚很花钱吗?” 爸爸说:“是啊,非常花钱。” 儿子又问:“要花多少钱呢?” 爸爸说:“不知道,我到现在还一直在付钱啊!”  相似文献   

8.
爱的存折     
小昭 《百姓生活》2008,(9):22-22
当两人的婚姻走到第10年,他跟妻子说,到时候要庆祝一下。妻子说,就两个人庆祝吧,把孩子送到奶奶家里。他每天都琢磨着,送什么礼物给妻子呢?结婚时候他送过她一个景泰蓝戒指,10块钱买的。那时他们还在小镇上,家里经济紧张。那个景泰蓝戒指虽然已经褪色,她还一直保存着……就买个戒指吧。  相似文献   

9.
绚丽 《新天地》2017,(1):24-25
2016年11月26日,是刘多成与杨莹泽结婚60年纪念日,医护人员用鲜花和气球精心布置了病房,为这对老人庆祝钻石婚. 刘多成在老伴耳边说了许多:“莹泽,你在床上躺了一年了,无论怎样,我都会陪着你,我说过,我会照顾你一辈子的!” “啊,莹泽流泪了,她肯定听懂我的话了!”刘多成见妻子眼角渗出了一串泪水,欢喜得喊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柏青 《百姓生活》2014,(11):65-65
"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这是古人对完美婚姻的美好想象。一对结婚整整70年的美国夫妇,也生动演绎了一段最完美的爱情故事。他们结婚70年,两人依然恩爱如初。2014年4月12日,妻子去世12个小时后,丈夫也撒手人寰。据肯尼斯的孩子们说,父母从十几岁时就陷入热恋。两人最初的约会,还是他们的父亲肯尼斯的前女友安排的,她将自己的闺蜜——当时19岁的海伦,  相似文献   

11.
杨彤 《社区》2013,(30):33-33
当结婚的初衷不是为了爱时,这样的婚姻注定不能长久。小区里赵老伯活到了75岁才悟出这个道理。仓促再婚一年多的赵老伯,近日拄着拐杖走进当地法院要求离婚。赵老伯向法官抱怨说:“她跟我在一起,完全是为了钱,根本就不想好好过日子。”  相似文献   

12.
楚云 《今日南国》2007,(12):30-31
从骄傲清高到“折价处理”,过了30岁的周巧云急于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和德光相识才数月,就仓促结婚。然而,婚后婆家人对她百般欺负,让她一度想自杀,懦弱的丈夫也帮不了她。她对婚姻失望透顶,却碍于面子,不敢离婚。这篇文章,是她对痛苦婚姻的倾诉。  相似文献   

13.
娱乐广场     
2004年第2期山西老年生命之火一位鳏夫在他亡妻的墓碑上刻着:“我生命之火已熄灭了。”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妻子。某一个星期六,他带了他的第二个妻子来到前妻的墓前。新妻看见墓碑上刻的字,很不高兴地说:“你的生命之火真已熄灭了吗﹖”“是的,”他回答,“但我现在又重新划了一根火柴。”沙子与皮大衣“上星期,一粒沙子钻进了我妻子的眼睛,请医生用了3块钱。”“那算得了什么上星期,一件皮大衣进了我妻子的眼睛,我耗费了3000块。”待遇某人抱怨自己的婚姻:“刚结婚时多么好啊,每天下班回来,妻子和小狗都来门口迎接我,妻子给我拿拖鞋,小狗朝我…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经济动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婚姻往往受到经济因素的很大制约,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从“人类的性选择”、“作为结婚条件的诸方意愿”、以及“结婚率和结婚年龄”这几个方面来看,“实利婚姻”的性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秋闻 《今日南国》2008,(6):48-49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王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拼搏。作为一名29岁的“高龄”选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惟一已经结婚的现役运动员。王楠付出的注定要比别人多得多。她说:“我就是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王楠之所以能够以如此特殊的“身份”征战,当然少不了坚强的后盾——她的老公郭斌。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王楠坚持下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朋友和老公吵架,原因是日子过得艰难,租房子,孩子用不起尿不湿而改用尿布……妻子伤感地告诉女儿:“长大了再不要嫁穷人。”老公反唇相讥:“你有能耐就不要靠别人……”于是妻子寒心了,为了一个男人吃了这么大的苦,他竟然连句漂亮话都不会说。  相似文献   

17.
下班后,我匆匆地转了几个地方买完东西,马不停蹄地爬上七楼,来到家门口,已累得气喘吁吁.一手拿着给儿子买的玩具车,一手提着刚从超市买来的蔬菜、馒头,我嘴里咬着一枝玫瑰花,用脚有节奏地踢着家门. 妻子打开门之后,露出一脸的惊讶:“老公,你、你咋想起来买花了?今天是啥日子?”身边两岁多的儿子眼贼快,一把抢过玩具车,翻来覆去地看着,嘿嘿直笑,还不失礼貌:“真好看,谢谢爸爸!” 我放下菜,把玫瑰花郑重地送到妻子面前:“今天是咱结婚5周年的日子,祝老婆更美更快乐!”  相似文献   

18.
文娱生活     
《老友》2007,(6)
幽默与笑话价廉物美妻子:“你说,我长得怎么样?”丈夫:“那还用说,当然比谁都漂亮!”妻子:“可当初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妈只收了你几百块钱的彩礼。你说,这说明什么?”丈夫:“说明价廉物美呀!”(曹祈东)  相似文献   

19.
借钱风波     
梅雨 《社区》2003,(13)
我家对门住着一对小夫妻。丈夫小王是个电工,也许是工作不忙的缘由吧,他总能抽出些时间打打麻将,妻子小李是个护士,工作比较忙,有时忙得连饭都赶不回来做,好歹他们刚结婚不久,还没孩子。一天,我正在书房写稿子,“咚咚咚”有敲门声,我连忙开门,一看,原来是小王。只见小王搓着手,结结巴巴地红着脸说:“梅姐,能借三百元钱给我吗?”我一愣,也不知他做什么用,就在一刹那间,我忽然想到小王有打麻将的恶习,而且小李也曾叮嘱过我,不要借钱给小王。“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我问。“是这样的,前天我和小李去逛商场,小李看中了一件皮衣,价格挺合理的,明…  相似文献   

20.
可撤销婚姻制度作为我国婚姻法的一项新制度,其内容似嫌过简。我国婚姻法应顺应世界婚姻法发展的主流趋势,缩小无效婚姻的范围,相应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将18岁以上未达法定婚龄者结婚、欺诈婚、一方无性行为能力结婚、精神障碍者结婚等也纳入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对可撤销婚姻应本着保护弱者和子女利益的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