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互联网+”战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改革的重要契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既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进一步改变思政课程教学停留在表面的情况[1]。本文从分析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主要形态及实效,以此获取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景文  刘康平 《科学咨询》2023,(12):250-252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网络思政背景下的“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网络思政”的重要性,指出“网络思政”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成为“新的阵地制高点”和“重要的新工具”。接着,文章分析了利用“网络思政”手段开展“四史”教育的必要性,强调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受网络影响加深以及传统思政教育途径受网络冲击而效果下降的现象。文章还提出了在网络思政背景下构建“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方案,包括开设红色校史相关的网络课程和网络公众号。最后,文章讨论了网络思政背景下的“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主要包括促进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思政工作建设质量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支撑。在构建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模式过程中,课程组以“立德树人”为引导,针对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模式,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校建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既要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理解与认知,还要共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教育目标。在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要准备充足,以此来更好地保障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开展。本文基于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要素以及环境和条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网络进行思政课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构建思政课网络平台,能够对思政课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实现自主式、协作式教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之不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作为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将《管理学》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文章在提出《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具体举措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BOPPPS混合教学模型并在六个环节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实践表明,该模式的实施能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同时,该教学模型也可为授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琳 《办公室业务》2023,(2):48-49+7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课程思政长效化机制推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工会师德师风建设同向同行,对促进高校工会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吴鹏 《办公室业务》2024,(3):172-17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创新创业带入教育视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要让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程,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为此,文章针对“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亚红 《科学咨询》2023,(1):193-195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高校课程思政内容的重要来源和支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但现阶段存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不够、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欠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不足、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支撑不强等问题,需要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格局,切实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主打色”,提升课程思政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10.
王佳 《办公室业务》2023,(23):57-59
当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国从国家层面逐级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建设,并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为新时代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但目前各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形式和效果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构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体系,以便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而短期培训项目,也同样是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环。高校短期外语培训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应该建立“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建设大格局为引领层,以制度体系完善为保障层”的思政教育顶层设计结构,以探索短期外语培训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文章对高校短期外语培训中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实地观察并阐述,试图为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文倩 《科学咨询》2023,(1):208-2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既存在新的挑战,也有良好的机遇,所以辅导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调整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肩负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职能的重要教学基地,应当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且建立高校人工智能技术思政教育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结合现代新兴科学技术,通过高校人工智能技术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来切实实现高校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本职工作。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最后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4.
周亚芳 《科学咨询》2023,(10):239-241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学基础是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本文按照师范生培养“为什么要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德、怎么树人”这一逻辑展开,并提出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档案应用于"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思政的内在需求、高校档案的价值导向。目前,高校档案应用于"课程思政"还存在着档案利用意识有待提升、档案资源建设有待加强、档案编研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从意识引领、资源引领、价值引领、课堂引领出发,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政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实践总结,是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新三进"以其与时俱进的风格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内涵。近几年,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本文试就我院紧紧围绕"思政工作进社团"这一主题,通过搭建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用社会实践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长效机制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思维能为高校党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党建+社区服务”“党建+社会实践”“思政+志愿服务”等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跨界、创新、整合、共赢等特征。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新模式能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式,因此,高校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与党建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五维空间”实践项目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党性教育与社区志愿服务协同并行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新媒介让教育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让教育理念渗透到“互联网—课堂—社区—社会—家庭”的“五维空间”中,让学生在不同主题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从点到面进行深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嬿妮  杨丹  舒盼 《科学咨询》2023,(12):232-234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应急安全类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学发展的关键方向。正确认识和理解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构建完善的应急安全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需要。本文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课程思政理论和研究生教学实践,界定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在遵循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学背景、教学投入、教学能力、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这五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为应急安全类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思政教育也成为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但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政的普遍现状是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教育效果难以衡量等。为此,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加强管理和评估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端节 《科学咨询》2023,(4):220-222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响应国家教育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礼仪与国学作为一门富含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重点关注学生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的切实改变。课题研究小组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验证,最终探索出“讲、演、拍、思、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