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2011—2015年宁德市环境监测站降水监测资料,对宁德市中心城区降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总体酸雨频率为26.2%。酸雨p H值从201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有一定程度的回升;酸雨频率从2011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影响宁德市降水的主要阴离子是SO2-4和NO-3,宁德市酸雨类型主要为混合型;酸雨的成因与地形、气象条件、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外来源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分析莆田市“十五”期间酸雨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再分析酸雨的污染特征及成因,最后提出了防治酸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泉州市酸雨污染成因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泉州市1997年至2005年九年间取得的大量降水数据的综合分析,结合气象、环境空气质量及其他相关资料,提出泉州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酸雨污染的形成因素及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5-2018年莆田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对莆田市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和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天数、臭氧超标天数、臭氧年均值等逐年增加。臭氧月均浓度呈现明显的"M"型,春末和夏秋季高、冬季低,臭氧超标主要出现在4-10月。臭氧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型",7时左右达到谷值,14时左右达到峰值,昼间臭氧污染持续时间有所增加,也存在臭氧浓度夜间持续升高的情况。莆田市臭氧污染的主要类型是光化学反应型、本地积累型、区域输送型和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型等,臭氧污染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污染过程并非是受单一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02年至2005年臭氧的监测数据,对泉州市区臭氧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泉州市区臭氧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的频率为98.02%;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白天浓度高,夜间浓度低;臭氧的产生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降水对臭氧浓度有较大影响;臭氧浓度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来源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本文结合泉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德化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5~6月逐日降水资料和乡镇区域自动站2010-2019年5~6月逐月降水资料,对德化县历年雨季降水年变化、距平百分率、降水集中期等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德化县历年雨季总降水量总体呈现负倾向;②近10年来德化全县总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③5月底至6月上旬初是最容易出现降水集中期的时间段;④德化县中南部乡镇的降水量整体多于西北部乡镇。  相似文献   

7.
利用莆田市气象局1960—2012年的年雷暴日数作为观测资料,采用Morlet函数作为小波函数,分析了莆田市年雷暴日数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莆田市区的年雷暴日数存在着18~32年、8~17年以及4~7年的周期变化;30a的时间尺度震荡最强,为莆田市雷暴日变化的第一主周期;22a时间尺度次之,为第二主周期。莆田市年雷暴日总趋势在局部轻微下降的前提下,在未来3~5年内将处于一个偏多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8—2018年泉州市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分析、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降水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其中的周期规律。结果表明,近51年以来,除11月雨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月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小量级降水减少,大量级降水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12月份降水最少,6~7月降水则居多; 3月及9~12月的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余各月的月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时间段的降水周期有一定差异,20世纪60年代,泉州市的降水周期是2.5年,20世纪70年代,降水周期是3年左右,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降水周期是6~8年,后期周期性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用泉州地区7个气象站1985-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克里金空间插值、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近30年来夏季不同降水等级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特征和不同降水等级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泉州地区夏季大雨、暴雨、大暴雨发生频次西北部山区大于东南部沿海,且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大雨发生频次为4. 2~8. 9次/a,存在2~3年周期振荡;暴雨发生频次1. 7~3. 7次/a,周期震荡不明显;大暴雨发生频次为0. 3~0. 8次/a,存在2~5年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某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的Cd、Cr、Pb、As、Hg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等3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85%的点位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65%的点位受到中度以上污染,40%的点位存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研究区综合污染较严重;Cd、Pb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源,60%的点位受到Cd污染,80%的点位受到Pb污染,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生态危害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莲花水库是厦门市的新建水源,在原莲花溪河道的基础上扩挖而成。为了解其底泥受锰污染的程度及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我们于2018—2019年对库区不同位置的底泥进行了采集,分析了总锰及不同形态锰的含量,同时对污染较严重区域的上覆水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水库底泥平均总锰含量为1374mg/kg,属于中~强污染水平;其中可提取态所占比例较背景土壤增加24.81%,更易释放进入水体;原河道的底层水体已受到严重影响,泥-水界面锰含量高达3.2mg/L,且随时间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2016年莆田气象自动站大风资料,对影响莆田市的台风大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月变化特征,近年来影响台风数量较常年偏多,影响月份主要集中在7~9月;②对影响台风源地划分,Ⅰ区和Ⅱ区为台风主要生成源地;③对影响台风路径归类,划分为6类路径,分析了不同路径下台风影响特征;④莆田内陆大风强度与影响台风登陆位置密切相关,当处于a类路径时,内陆大风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我国大城市降水的特征规律,利用1980~2012年6月1日至8月31日无缺测记录的北京(54511)、上海(58362)、广州(59287)三个代表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3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典型城市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利用Γ分布函数建立概率分布模型,分析并对比三个典型城市的拟合特征。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从北向南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大;在时间变化特征上,北京降水量呈现10年左右的波动,上海降水量无明显波动特征,广州市降水量呈现7年左右的波动。Γ函数拟合的概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样本频率代替概率不可避免的随机振荡对估计降水量概率分布的影响,用Γ分布函数概率密度推算得到的降水概率比较符合实际;Γ分布对较小量级小时降水的模拟能力比较弱,对大于5mm的小时降水模拟能力较强;三个典型城市小时降水阈值为20mm所对应的累积概率均在95%左右,因此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典型城市有一定概率发生较强量级的降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福州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成与污染特征,于2015-2016年分四个季节对8个点位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和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F~-、Cl~-、NH_4~+、K~+、Na~+、Ca~(2+)、Mg~(2+)成分。分析表明,研究期间福州市大气PM_(2.5)浓度的日均值为35.1μg/m~3,呈现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的特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占PM_(2.5)浓度的47.1%,其中SO_4~(2-)、NO_3~-、NH_4~+的浓度>Cl~-、Na~+、K~+、Ca~(2+)的浓度>Mg~(2+)、F~-的浓度。离子平衡分析显示,阴离子相对亏损。二次离子(SO_4~(2-)、NO_3~-、NH_4~+,简称SNA)占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的81%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各季的NO_3~-/SO_4~(2-)比值均小于1,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表明固定源排放是福州PM_(2.5)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非海盐离子贡献的分析表明,海盐源对PM_(2.5)的影响较小,人为活动是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确定性模式和集合预报模式降水产品没有得到最优应用的问题,该文开展多模式降水融合预报研究。应用福建省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关键点的降水观测资料,对4种确定性模式降水预报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的降水集合统计量产品进行降水分级统计检验,确定融合方案,并根据融合方案产生多模式和集合预报降水融合产品。结果表明,除了后汛期(7~9月)外,大部分产品的TS评分随降水量级的增大而下降,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各量级降水TS有所下降。融合产品在3~4月的表现较确定性预报有一定的性能提升; 5~6月融合产品表现最差; 7~9月融合产品TS评分基本与最优确定性预报接近。对于个例检验而言,融合产品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强降水的落区,但存在大暴雨落区范围过大等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莆田市畜禽养殖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涵江江口镇园顶村、秀屿区东峤镇东兴村3个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农田土壤作为调查对象,测试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对照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7.
选择武夷山北段(杉岭)为研究区,根据北溪河谷和南坡各5个区域自动站2014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北溪河谷和南坡年、春季、夏季的降水特征,结合当年雨季和台风季的两次降水过程,以及相应的风廓线资料,探讨地形对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和地理位置有关。北溪河谷年降水量垂直梯度不明显,或与其地形尺度和所选站点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小有关。南坡年降水量垂直梯度显著,达到了44.3mm/100m,或许和其地形阻挡和抬升作用,以及最高峰黄岗山列入南坡有关。(2)地形也影响了降水的季节分布。早春季,北溪河谷随海拔升高降水有增加趋势;南坡在早春季和夏季则都较为显著的降水垂直梯度变化,两个季节的降水垂直梯度分别为15.7mm/100m和20.5mm/100m。(3)地形对不同天气系统造成的降水影响不同。雨季冷锋和台风季台风两种天气系统经过武夷山,北溪河谷降水垂直梯度变化都不显著。南坡在冷锋过境,降水随海拔升高有减少趋势;台风过境时,因所选台风个例是在研究区域北面过境,南坡会对其低层暖湿西南急流起到阻挡和强迫抬升作用,形成显著的降水地形增幅效应。(4)地形引发的热力效应对昼夜降水具有重要影响,早春季夜雨较多,其中北溪河谷夜雨占62%,南坡占67%;夏季昼雨较多,其中北溪河谷昼雨占70%,南坡占56%;另年昼夜降水量垂直递度昼雨大于夜雨。  相似文献   

18.
离子色谱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降水等水质中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测定。该文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莆田市3个地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以及能够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等特点,可用于地下水中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余市观测站1959~2008年50年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发现:新余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590.2mm,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经过了三个多雨期和三个少雨期,它们交替出现,且有减少的趋势。春夏两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2%,呈减少趋势,以春季减少较明显;秋冬两季有增加的趋势。汛期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53%,且有减少的趋势,平均每年出现暴雨4.5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污染程度,都有增大的趋势。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一环。该文以2014年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起浓硫酸沉船事件为例,分析了p H沿程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断面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特征,总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经验,为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