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里,关于建设民族精神文明的思想是非常丰富而精深的。本文以历史的眼光,从时代的高度概括了鲁迅为摧毁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精神文明和建设我国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的精神文明而战斗的一生的劳绩。作者认为,鲁迅思想是我国现代精神文明的坚实的基础。鲁迅对中国封建精神文明种种特征所作的概括和批判,对旧社会人们精神上的缺点、弱点所作的分析论述,至今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以他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冲锋陷阵,呕心沥血,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文坛的瑰宝,我国人民为有鲁迅和他的著作而感到无比骄傲。正如韩愈所吟咏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的著作将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鲁迅先生杂感的脍炙人口,是早有定评的。今天,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同时,仅就鲁迅先生和小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战斗一定有倾向。”——这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鲁迅于反文化“围剿”的激战中,写于上海之“且介亭”中的一句话,也是鲁迅对他的几乎一生的创作和斗争的概括和总结,这是一个准确而科学的总结,是肯綮之言和精诚之论,它凝结着由苦楚而臻于丰富的实践经验,闪耀着饱含哲理和诗意的马克思主义的熠熠之光。鲁迅的一生,就是恪守这个原则进行生活、创作和战斗的,而当他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旅程,站在创作和斗争的高处,居高临下地鸟瞰以前的生活道路,创作轨迹、斗争特点,并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时候,便对无产者的生活、创作和战斗具有了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而成为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4.
鲁迅前期的社会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中,社会改革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他早年对建立“人国”①的呼唤,前期他对开辟“第三样时代”②的号召,还是后期他为“无阶级社会”③的实现而奋斗,热情渴望中国社会的改革,积极倡导改革,坚决和反改革者斗争,这一思想和行动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本文着重对前期鲁迅的社会改革思想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有关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的探索,历来少有专文论述。原因是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活动很少,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比较沉默的时期,这就给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他在这一时期的战斗实践中,从他写的一部分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摸清他这一阶段的主要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6.
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从民主主义者锻炼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战士。鲁迅的战斗的经历,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鲁迅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史实乃是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所签署的宣言、声明和通电等历史文献资料,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作品的战斗内容以及时代背景,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力地粉碎胡风分子、右派分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用各种卑鄙手法,对于鲁迅的歪曲和诬蔑。解放以来,经过鲁迅博物馆、鲁迅纪念馆等单位和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收集和整理了不少新的文献资料,为学习鲁迅和研究鲁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主要就是介绍鲁迅自己保存下来的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逐年来收藏的关于鲁迅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文献资料,以供研究工作者的参考。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这篇简单的介绍,能够进一步收集到更多的有关鲁迅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的文献资料。我们在鲁迅著作中找到了有关线索,但是没有找到文献资料的原件。譬如,鲁迅在《“题未定草”(五)》(《且介亭杂文末集》)中就提到,他曾给《铁流》作者绥拉菲摩维支发出一个祝贺生日的电报,现在就没有找到电报的原文(可能绥拉菲摩维支本人保存着这份鲁迅贺电,也说不定)。在这里顺便提出,有关部门和热心的同志们不妨留意寻找。再如,一九三六年春,鲁迅在获悉红军胜利地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曾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一个贺电,现在也尚未找到电报原文。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按照历史先后,参以事件为中心,分成六个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试就鲁迅旧体诗的艺术风格,作一些粗浅的探讨。鲁迅曾说过:革命的文艺应该“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立足于当前的战斗;同时,也就成了时代的记录。战斗性和诗史性,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所有文字的共同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战斗性和诗史性的高度结合,并不是所有进步的文艺家都具有的。只有当作家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因而能最深刻地揭示时代特征、时代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政治性: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盛勇 《河北学刊》2002,22(2):89-94
“政治性”是鲁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内涵必须放到鲁迅的战斗实践中予以理解。鲁迅思想中的“政治性”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存在 ,但是具有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要想理解鲁迅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关系 ,更须把它们放到一定的“思想场”中进行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 ,以期让它们在深刻的意义上进行更为充分的对话。鲁迅和马克思一样对于人的自由与解放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所以他们在 2 1世纪学者研究视域中的再度融合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文艺武器。他的杂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泼辣、幽默、含蓄、犀利、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都和鲁迅充分运用讽刺艺术有关。可以这样说,没有讽刺,鲁迅杂文就失去了它的固有特色。鲁迅所以选用杂文作战斗武器,是由于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战斗的紧迫性。杂文言之有物,可以起到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它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的灵敏度高,“对于有  相似文献   

11.
处身"书局时代"的鲁迅与出版界的相互关系纷繁复杂。鲁迅对出版界的初识和印象、鲁迅独立出版与图书审查、鲁迅的现代版权意识以及鲁迅作为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业中兼顾情感认同与商业利益等,这些关系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反映了鲁迅的"韧性"战斗思想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文化战线上的战斗业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鲁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我们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榜样。我们学习鲁迅,应该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玉明 《江汉论坛》2005,1(1):133-135
关于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已有不少探讨和研究.但是,关于其内涵的把握仍然存在诸多歧义,甚至不全面或不得要领.这一意识不仅包含着鲁迅对于自我及其人生过程的估价,而且体现着鲁迅强烈的现实性态度和深厚的历史意识;不仅可以见出鲁迅的战斗精神,更可以发现鲁迅的自剖自省意识.它是我们认识鲁迅心理、精神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正> 鲁迅在战斗的一生中为引进、绍介外国进步文化,付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精心劳动。他在总结这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所发表的重要见解,就汲取外国进步文化养料问题而作的许多论述,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发扬。在鲁迅看来,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本民族的继承关系和历史传统,同时又受着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影响。而富有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的民族与国家,往往在文艺方面能够启发和推动其他民族和国家文艺的发展,并且能较为自觉地汲取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不只是一代文学巨擘,更重要的,他还是旷代文化伟人。当他出现在时代的峰巅,就以他的睿智、洞察力,观照世情,发抉精微,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博大精深的鲁迅思想,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深智卓识,而且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大建树。周恩来同志曾多次强调指出:“鲁迅是我们一代的文化巨人”。这是洞中肯綮的论断。因此,研究鲁迅的文化思想,这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将着重探讨鲁迅早期的文化思想及其形成。鲁迅的幼年和青年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急遽动荡和变化的时代。关禁森森与海外隔绝的封建古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门户洞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又阻碍着古老中华  相似文献   

16.
1927-1937年,国民党政府先后颁布了诸多的相关规定、条例,对"左倾"出版界和其他政治倾向或无政治倾向的民营出版业进行文化围剿.鲁迅及其支持的进步出版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韧性"战斗.鲁迅先后主编或发表文章支持了多种"左倾"刊物,并对出版场域内的意识形态渗透一开始就有清醒的思考和深刻的警惕,利用韧性战斗的方式,对"左倾"意识形态的传播进行策略性纠偏,这种隐性力量为"左倾"意识形态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展示了其出版思想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用战斗的笔,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在用小说、杂文进行战斗的同时,还吹响了诗歌这一时代的号角。鲁迅一生写的诗,无论是新体诗、歌谣,还是旧体诗,现在能收集到的,已近八十首。这些诗从篇幅来看,比起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数量是少的;这些诗又是散见在鲁迅一生的各个时期,但它伴随着鲁迅前进的步伐,同样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五四”时期,鲁迅写了《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始的。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作品时说,“我于旧诗素未研究”,新诗则“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新诗人的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其实,从1900年春的《别诸弟三首》到1935年底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我们现在见到的鲁迅诗歌近八十首,其中大部分是旧体诗,也有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循着鲁迅先生的杂文笔法,我们可以见到这位杂文大师所独创的诗歌艺术天地。 鲁迅杂文的特质之一是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称自己的杂文“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人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一创作精神也溶化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怒向刀丛觅小诗”,其诗也是战斗的艺术结晶,锋利的战斗光芒与其杂文交相辉映。他的诗诞生在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凝聚着一个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战斗豪情。年青时代在东京写的七绝《自题小像》就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主义绝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与祖国存亡与共的联系,接着勾画了在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的统治与侵凌下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然后通过寒星“寄意”,誓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献身“我以我血荐轩辕  相似文献   

20.
<正> 著名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王任叔(巴人),是在鲁迅影响下登上文坛的,是1938年《鲁迅全集》的主要编辑者,“鲁迅风”杂文的倡导者;在战斗的一生中对鲁迅有深刻的理解与深入的研究,生前发表研究鲁迅的文章数十篇,鲁迅研究专著有《论鲁迅的杂文》、《鲁迅的小说》。他在鲁迅思想研究方面的独特建树、至今尚未进入鲁迅研究者的视野,这不能不是学术界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