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率那些事     
在社会和自然界中,我们可以把事件发生的情况分为三大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宓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数学上,我们把随机事件产生的可能性称为概率.严格说来,概率就是在同一条件下,发生某种事情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在英文中的名称为Probability,意为可能性.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几个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2.
应用Brown等的方法,研究了Stancu-Bernstein算子D_n、_s(f)的Lipschitz性质,证明了若f∈LiP_(Aμ)(0<μ≤1),则对每个自然数n,有D_(n、s)(f)∈LiP_(Bμ)P,这里B=(3+2~(-μ))A.  相似文献   

3.
事件问题是西方当代理论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德里达不仅是西方当代哲学领域的巨擘,也是事件学领域的理论大师。他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事件的表征是人的诧异、惊惧、震撼之感,事件的内核是超出人的认识、实践、想象能力水平的不可知、不可做、不可想象之事,或者说超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由于昏暗不明的不可能的世界远比清晰明确的可能的世界广大深厚,因而事件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无穷无尽的。德里达的事件学说开径辟道,最早创建了完备的本体论事件学体系,在西方当代事件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芍1.一般对于方程叙述daz.~,.、dz.。,.、不犷十Q、‘夕~百石一一“又,,,,uQ(‘),R(七)为七的实周期莲艘函教且其周期。>O,变,一,。叫一含互;Q(.,d。}则可得.韶+P(t)y刻(1) P(*)二R(‘)一于Q‘(t)一士Q.(*)^·M.打月叮Hoa骨得出下列桔果‘’,对方程(‘,若p(,,为具,,,田白勺‘,“闽”且具,期‘>o若p(,,七o“I了p(,,d,三‘即方程(1)之解憋定. 1949年G‘ra.Borg又推魔了上列的桔果‘’,若I了p(,,d,“0且‘了了‘p(,,!d,兰4nlJ方“(,,之解仍“定·A·B,IOpoao。‘H幼运用A·M.月兄nv,o。的方法对渝=P::(t)x:+P::(‘):2方程粗(2)==P二…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2007—2010年间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热点事件的特征分析,发现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在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围绕热点事件的发帖数量有较大增长,呈波浪状不断上扬的发展态势;跨区域特征十分明显,城市越发达越受网络舆论关注,并向级别更低县级转移的趋势;互联网成为网络舆情独立源头,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平台发展迅猛,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推动放大舆论。在传播过程中,互联网从舆情事件的发端,到推波助澜,再到最后舆论主题的形成,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古典型概率空间(Ω,F,P)上Ω含有限个基本事件w_i,i=1,2,…,n.F是由Ω中的一切子集所组成的事件域.因此,f含有2~n个事件A_j,j=1,2,…,2~n.不妨令A_1=φ,A_2=Ω.记A_j含基本事件个数为n_j,则n_j∈{0,1,…,n}.我们准备从讨论事件域F上的事件对A_j,A_k(j,k=1,2,…,2~n)的独立性开始,研究概率论中的独立性问题.本文给出于有限等可能基本事件空间Ω上的事件域F中的独立事件的三个定理.  相似文献   

7.
解析“媒介事件”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事件”、“伪事件”、“奇观”和“新闻策划”等概念的内涵及其使用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辨析,认为这些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从两种理论范式的角度来理解:(一)真实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二)媒介化的动机→导演事件→媒介化→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8.
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导致中苏交恶,是因为苏联的这一提议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则显武断.本文认为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巨大歧异,是造成这一事件及其恶果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歧异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事件管理”是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顺应历史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门重要而独立的管理类学科,其知识、技术领域的集成度之广,牵涉市场行业范围面之大,恐为管理类学科中之甚。本文从多角度介绍了事件管理的内涵、历史沿革、以及事件管理行业的市场需求等等,指出在中国开展事件管理专业教育及事件管理行业推广已成气候。  相似文献   

10.
依据系统功能语法定义的六种过程类型和“过程函数”(过程=限定+事件),过程的核心构件就是事件,因而存在六种过程(物质和意识、言语和行为、存在和关系)就会存在六种事件(物理和心理、言语和行为、存在和关系)。在复合过程中,一种事件构成另一事件的事态,引起事态化现象。事态化的结果形成两种类型的实际事件使用角色,即过程事件和事态事件。研究过程,事件是焦点;研究事件,事件之间的事态化组合是焦点。本研究聚焦物质事件的事态组合,分析物质事件内部的分化和重组,并且采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作为语料来源,以BEGIN为例进行实证演示。希望借此更加深入地探究事件的功能语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事件”在语义上由指重大社会历史事情发展为指一般事情;在形式上过去主要是“时间+事件”、“处所+事件”、“姓氏+事件”,现在则发展为3类:主角+焦点、主角+行为、事件+焦点。其发展有语言、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动因,最终是为了适应信息网络化和求新出奇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指宾状语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不完全对应的扭曲现象,是典型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错配的现象。在指宾状语句中,状语位置的状态形容词在语义上指向句中宾语。本文用事件句法学理论,在事件语义和句法结构相互映射的基础上,以Rothstein的谓语理论(predication theory)为框架,对指宾状语句进行事件语义学分析和语义推衍,以期从事件语义结构的角度审视指宾状语句的句法条件,考察事件结构是如何体现在指宾状语句句法特点之中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动结句的论元结构取决于动词事件和结构事件的次论元结构.一般情况下,两个事件各有的论元必须在动结句中得到全部实现;两个次论元结构中的语义角色若有重叠,则共享同一个有语义标记的位置;句尾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介词短语可作宾语补足语或主语补足语,或描述运动实体的终态,或描述运动的路径.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分属于两个事件的不同论元争夺同一语义角色,这时须隐藏其中一个论元,使每一个语义角色分且仅分给一个论元;而当动词意为"体物(液)外排"或"外物内纳"时,作为运动实体的论元因为不言自明也常被隐去,留下一个语义角色空位.  相似文献   

14.
事件法(或事件研究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实证研究法.西方(主要美国)对事件法的研究伸展到研究方法的各个步骤,在丰富事件法内涵的同时也为证券市场会计文献的经验证据稳定性、可参考性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我国事件研究中,许多国内研究者习惯套用美国最新文献的方法进行研究,而逾越了他们争辩学习的过程,几乎很少涉及到事件法本身的内在逻辑和此方法在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的应用基础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了美国证券市场会计研究所经历的方法论争议,对事件法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研究的应用基础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需尽快深入探讨的一些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离任事件的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样本整体来说,独立董事离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减少;(2)剔除任职时间超过5年的独立董事离任样本的影响后,公司股东的财富在离任公告后会显著地减少;(3)独立董事主动离任(辞职)会使股东财富显著地减少,而独立董事被动离任(被更换)则对股东财富没有显著影响;(4)原因不明的独立董事辞职,会令公司股东的财富显著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关系。方法5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及正常对照分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11例;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C组,正常对照21例。结果A,B,C组的CD62P阳性表达分别为(6.05±1.75)%、(4.20±1.48)%和(2.45±0.82)%,A,B,C组的CD63阳性表达分别为(6.01±1.36)%,(4.10±1.35)%,(2.23±0.72)%,CD62P、CD63在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CD62P,CD63可能成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日益频繁的网络热点事件,因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等产生着双重影响.这种双重影响表现在:既可能端正社会认知,也可能扭曲社会认知;既可能促进积极社会态度的形成,也可能形成消极社会态度;既可能激发正向社会情绪,也可能引发负向社会情绪;既可能促使与社会主流价值吻合的社会行为的遵从,也可能导致社会行为失范.这种双重影响要求我们必须从法律规制、道德约束、技术完善等多个层面进行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假设的参照:A.可能存在第二个思考器官;B.两种内部语言:心想的一团意思--语结(想说什么),整体语言设计(想怎么说);C.语言(概念)表达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灵气是表达要素.假设的内容:A.掌管思考的有两种物质:大脑,游动或多点的物质性"意识";B.大脑受意识管;C.大脑和意识的工作性质不同;D.意识和大脑活动有时不同步,有时结合;E.意识有高低.相关假设:说写连心,脑子空白问题,语言里的高层次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新闻事件因其具有不可抗力下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所以新闻媒介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也有其自身的不可控性.作为新闻传播的接收端,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突发性校园侵害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媒介应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承担起媒介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前我国的网络群体事件及其治理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网络群体事件新趋势呈现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渐扩大化、主体日益多元化、组织日趋严密、形式日程“合法化”、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网络群体事件的治理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