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确立的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不断进行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创新,创建了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成果,为确立、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作。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使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所作政治报告的第六部分,论述“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其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这一制度有关的一些主要情况与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力求正确理解和深刻体会。一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这一制度的形成、确立及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开始建立起来,全党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党和国家的指示与规定、国家的立项支持、研究机构与队伍、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视角、研究成果、简要评述与政策建议等八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研究进行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全方位的初步回顾与审视,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研究的十点建议,为有关部门和领导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决策和研究参考。这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研究,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智慧结晶和伟大创举 ,是符合中国国情正确有效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我国社会主义正常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都要以本国的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为依据 ,…  相似文献   

6.
请您关注     
政治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具有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历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形式之一的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着种种挑战。新时期的全球化驱使着这一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理性地思考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创新其运行机制,在完善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对政治协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多党合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们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和实践既一脉相承,又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链条,不断推动着多党合作制度与时俱进,使之日趋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是马列主义特别是其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关系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直接的理论依据。认真研究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多党合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经由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探索和精心培育而得到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继承前人而又开拓创新 ,回答了新形势下多党合作面临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不断推动多党合作制度与时俱进 ,为之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领导人的传统,与各民主党派真诚合作,同舟共济,谱写了多党合作的新篇章。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论述,是建立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的。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民主党派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为核心的新型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实践,具有坚实的实践根基和相对成熟有效的现实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大代议民主与政协民主协商相结合制度、政府公共决策的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党情、世情、国情的变化,中共领导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制理论,相继出台了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文件里面所体现出的精神原则,指导着我们做好现阶段多党合作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以制度适应性效率为分析工具,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构的效率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结构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拥有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颇有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客观认识和从理论上高度掌握这一新型的政党制度,有助于人民认识国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及早完善。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是个多党派国家,除中国共产党外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与协商民主的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协商实践与政治协商概念的衍生,都直接与抗日战争时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社会共识,及以党派协商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共识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由此构成了抗日战争与一定程度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实践——协商民主的核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必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坚持和完善。这是一项浩繁的工作,应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进行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宣传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无论是对巩固、扩大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在领导新民主义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专政,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等理论, 都是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理论依据。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切党派和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前提, 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合法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则为该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综述学术界对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各个层面的研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