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之后对黄山的美发出的赞叹。黄山到底有多美?中国古代似乎没有留下一篇脍灸人口、流芳百家的描写黄山的诗文,中国当代好象没有流行一首众人皆知、张口就来的唱颂黄山的歌曲。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9,(9):51-54
黄山旅游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黄山的开发开放史就是黄山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不断被世人认识的历史;就是黄山的保护管理举措不断被世人认可的历史。从解放前国民民掌控之下的黄山到回到人民怀抱中的黄山:从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之山到成为引领中国旅游业的标杆:从徽之黄山到世界的黄山:从普通的接待型旅游到步入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慈光寺大院可见黄山真面目。你体验过么?“看自然的黄山是一种情的陶冶,读诗中的黄山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是《诗中黄山更秀美》一文作者的手记。这一点,在读者品读该文时,相信也有类似感受。  相似文献   

4.
寂寞天眼泉     
天眼泉:位于黄山狮林大酒店凤凰柏下方,古称此井水涌,清凉碧透,其味甘美,夜来泉眼中能观天空星月,故名 天眼泉,是一孔泉井。黄山的泉天下闻名.有记载的十六个,其实十六也只是约数,最著名是古称“汤泉”、“朱砂泉”的黄山温泉,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  相似文献   

5.
黄山之美,世人共享。对于每一个黄山人来说,打造平安景区,构建和谐黄山。让来黄山的中外游人在安全、满意、和谐的前提下感受黄山的美丽和神奇。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为了这一心愿,很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细心地工作着。如春风化雨,如涓涓细流,提升着游人对黄山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黄山多年来严防“三个一”:一把斧、一棵松,一条虫。这所谓“一棵松”就是黄山松。围绕黄山松保护,屡有动人故事发生。它从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保护黄山这一双遗产,任务是多么艰巨而光荣!  相似文献   

7.
1979年7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他的话像缕缕春风,温暖着黄山人的心,鼓舞着黄山人,从此黄山人开始行动起来。在邓小平视察黄山的同年,中共安徽省委就在黄山连续召开了一周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黄山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徽州社会科学》2005,(11):64-64
黄山之美,举世公认;花山之谜,引人探索。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是年,黄山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决定:在全市隆重表彰一批为黄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典型,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收录成书,题名《黄山行业楷模》,于近期印发全市。  相似文献   

10.
要点1:虽然今年可能是旅游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但“雪后黄山”,反而“分外妖娆” 人民网:面对金融危机,您做了哪些思考?黄山做了哪些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39-39,41
徽州应办一所商学院——建议黄山学院应办成徽州商学院 一、黄山学院为什么办成徽州商学院。黄山学院学生要人人学商。理由如下: 1、振兴徽州、辉煌再现需要出大批商人,徽州现在落后,还穷,什么原因,有的说徽州是没有资源,这话也对也不对,  相似文献   

12.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以下简称黄山谈话)。黄山谈话直截了当地把“发展旅游”同“发财”联系起来,明确强调黄山旅游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其实质是要让世界了解黄山,把中国旅游业的牌子打出去。黄山谈话,既是邓小平旅  相似文献   

13.
黄山的自然风光浩翰生烟,黄山的文化遗产同样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名人圣哲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成就千古佳话。 《黄山崔国因:一道奏折与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将特定人物置于特定历史当中,于时代风云涣荡中考察人物命运,眼界开阔,论史得当,文风飒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4.
《徽州社会科学》2008,(3):32-32
本刊讯:我国计划建设一条从北京至福州的高速铁路,其中将经过合肥和黄山。建成后,从合肥到黄山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5.
1979年7月15日,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他明确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个发财的好地方”,“你们物产很丰富,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在邓小平视察黄山重要谈话指引下,黄山市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的方向,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5年来.黄山人民牢记小平  相似文献   

16.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65-65
张启聪,1946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市,曾任台湾登山协会山岳摄影俱乐部召集人、影艺之友协会理事长等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艺术摄影作品,深得业内好评。1989年他初上黄山,立刻被黄山之美所震撼,从此深深爱上了这座名山。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和“一强三大”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新一年的组织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宏伟目标,组织部门应当怎么干?要破解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关键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徽州(自从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后,“黄山”一词就有了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的简称,如人们通常把北京市简称为“北京”,把合肥市简称为“合肥”,因而人们也就自然地把黄山市简称为“黄山”;二是指作为黄山市行政区范围内的那座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的“黄山”。为了不至于在下文中产生歧义,我把当下作为行政区的“黄山市”,按过去的习惯叫法称为“徽州”),实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绮丽的自然山水,一条条碧绿的溪流在林木青葱的山间穿行,黄山的壮美和齐云山的雄奇令世人称绝;那里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一片片徽派建筑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昨天,黄山迎来了2007年的第一场雪.轻盈的雪花纷纷扬扬。夹着云雾,伴着山风,在黄山的山峦上追逐,在山谷中飞腾。雪花飞上了千条巨壑,飞上了万座峰岗。千峰万壑接受了冰雪的洗礼,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古人形容说:“一夜寒风起,万树梨花开”,雪后的黄山,银妆素裹,玉树琼枝,满目琼楼玉宇。观之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