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及之曾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六月以贺金主生辰使金,创作了为数较多的使金诗。这些使金诗不仅表现了一般使金诗中常见的主题,还写到了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特点——复杂的心理:忧虑·感伤·羞愧·不平·祈望·笃信;明确的指向:嘲讽·批判·肯定;多样的风格:隐晦·雄直·诙谐。研究许及之的使金诗有助于全面认识南宋使金诗的艺术面貌和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2.
金诗学唐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诗歌在受苏轼等宋代诗人的影响之外 ,也受到唐诗的浸润。本文依据金诗发展变化的自身情况 ,考察了金诗学唐的历程。文中将金诗学唐分为金初“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等三个阶段 ,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从一个方面展示了金诗发展的轨迹 ,揭示了金诗的某些重要特点 ,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金诗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朱弁是南宋初较重要的使金诗人,但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探讨朱弁使金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并通过比较同时期南宋主流诗歌创作,揭示其使金诗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明代李伯?编纂的总集《文翰类选大成》,在《全辽金诗》的基础上,又辑得金诗22首,并对诗作者进了考辨。  相似文献   

5.
金朝咏寺酬僧诗直接反映了佛禅对文学的渗透溶浸。这部分诗作包括三大类型: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向往净土、崇信佛禅的意识;借题咏寺院及周围环境表达对世事的感触和内心情致的抒发;通过酬僧之作表现文人与方外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禅的向往。它们所体现的佛禅意蕴的深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佛禅对金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朝文派”语出元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当下学者一般将它理解为诗歌流派,而实际上它应是与诗歌相对的文章流派。国朝文派又名中州文派、唐宋文派。“国朝”主要体现其国家属性,“中州”主要体现其地域特征,“唐宋”主要体现其正统意识。  相似文献   

7.
元代前期 ,北方诗人偏重纪实言理 ;由南宋入元的方回等人继承南宋诗学 ,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戴表元等人对宋、金诗学的流弊进行反思 ,提倡宗唐复古 ,赵文等人却强调写性情之真 ,从而形成了师古与师心两种倾向。元代后期 ,诗坛上形成了以虞集等人为代表的师古派和以刘诜等人为代表的师心派。元人推尊唐诗 ,出现了研究唐诗的专著 ,对诗格、诗法的探讨一时也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论宋金诗学对诗情表达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诗学中的诗情表达理论,其总动向是向自然回归,其体现是天人对话.叶梦得主自然,从感情上与自然结合;苏辙主自见,从养气上与自然合一;姜夔主自鸣,从音律上回归自然;王若虚主自得,从内心抒发自然.这四大板块构成了宋金诗情表达理论的主流,又是当时世界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文系黄瑞云教授选编,石麟、徐柏杰二位副教授注释的《金元诗三百首》,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在黄教授的古诗选大系中,是继《明诗选注》后的又一部诗选.它选有金诗51家,124题,157首;元诗57家,153题,158首,是一部比较完备的金元时代的诗歌选集.  相似文献   

10.
金代辞赋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朝皇室重视辞赋,海陵王、世宗、章宗都是喜欢辞赋的君主。金代科举考试始终以辞赋为重要科目,许多杰出人才经由辞赋科发现。现存金赋(除术数赋以外)共10家30篇。其内容,首先是辅弼政教,忧国忧民。其次是讽刺世事,敦淳风教。再次是抒发情志,祝颂酬酢。金赋的思想,多以儒学为归趋,也有道家、佛家不等。金赋各体兼备,有隐语赋、骚体赋、古赋、律赋、文赋,有咏物赋、抒情小赋、散体大赋等。不少作品模拟痕迹显著,但也有一些戛戛独造之作。金赋风格以雄健豪壮、骨力道上为主,自然平淡、恬静冲和居次。其语言则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金赋成就远不及唐宋赋,也不及金诗。成就最高的作家当推元好问,其次是赵秉文、王寂、李俊民、王若虚、杨宏道诸家。  相似文献   

11.
两晋时期,文人接受汉魏乐府的主要方式是在创作中进行模拟。两晋诗人共创作乐府诗230余首,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依旧曲作新词;第二,接受汉乐府叙事诗体;第三,对汉乐府题目与内容相关之特点的接受;第四,对汉魏乐府内容、题材、风格等的接受。两晋诗人对汉魏乐府的接受为后代诗人拟作乐府诗提供了范式,并进一步推动了汉魏乐府的经典化进程,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魏晋以来,重史的社会风气使得史学在晋代得到大规模发展。晋代文士而兼史家者众多并被社会所认同,文人往往借诗歌抒写现实,发表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起到以诗观史的效果。与史学著作一样,晋代小说创作也具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且常以记、志、传等语词为名,史传记言记事的叙事模式和适当的虚构也为小说所借鉴。在创作思想上,当时的小说创作更是遵循史家惯例,广泛搜求资料并力证其可靠性。正是由于史学的巨大影响力,使得晋代文学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西晋后期,诸王及诸胡的战争惨烈而频繁,终致两都毁弃,西晋灭亡。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引起东晋统治者强烈的兴亡之思。遗落世务、旷放闲逸成了东晋世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社会上也盛行清谈之风。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东晋诗人郭璞在他的诗文中尤其是在他的赠答诗和游仙诗中反复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超脱思想。  相似文献   

14.
乐府诗音乐文学的特质决定了乐府诗研究需要音乐、文学两个层面的综合考察。故事体歌诗作为西晋乐府诗独特的一类,以演述故事的方式发展了乐府歌诗的表演艺术,而这些歌诗的表演又对歌诗内容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晋代表性的故事体歌诗有《艳歌行》、《秋胡行》、《秦女休行》、《惟汉行》等,从歌曲类型看,这些诗歌主要收录在《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歌诗的题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影响到诗歌内容;可表演性为歌诗内容的简化提供了可能;女伎表演主体和观众喜好影响故事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傅炜莉 《东方论坛》2011,(4):69-72,101
西晋乐府诗的功用性增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功用性增强,一方面娱乐功用性增强。其中,郊庙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创作数量增多,并成为当时主要的音乐类型,这类诗歌的创作者主要有傅玄、张华等几位朝廷重臣。西晋乐府诗的主要部分是配合雅乐和舞曲的政治赞美歌诗,这类诗歌的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日常娱乐观赏。  相似文献   

16.
从初唐诗格看初唐人的文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以来文人已经认识到情感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之一,但在创作实践中却更重视辞藻声律等形式方面,导致情感内质的虚弱。初唐诗格在重视形式问题的同时,还普遍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情感志趣。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理论表述.而是在具体作诗方法的讲解中体现的,才经常被人忽视。初唐诗格这种现象反映出初唐文人的文学观念。初唐文人在继承六朝文学观的同时,结合自己时代文学现状,认为主要应解决如何用更好的形式表现内容.从而把情感志趣和词采声律统一在操作层面上。  相似文献   

17.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金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代词家李俊民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元好问,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家乡,著述繁富,但因金元间战事连绵,遗失颇多,现今存词六十九首,多反映思念故国家山的遗民情怀,受苏轼身处逆境人生哲学的影响,词人在家国之恨、身世之感的痛苦中能够明哲保身且心系"救生灵""安社稷"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上所概括的西晋太康绮靡诗风与东晋江左玄言诗风 ,都可以在号称“太康之英”的陆机诗文中见出绪端。从现存作品中可以看出 ,他不仅写出了大量缘情绮靡之作 ,也有不少表示玄思哲理的诗文 ,前者是为了迎合上层贵族集团享乐之风的需要 ,希望通过文学才华来干名取誉 ,获致官职 ,在西晋太康绮靡文风中有明显的代表性 ;后者则表现了希望通过对形上之理念之把握从而居乱世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 ,对于东晋永嘉文坛的因谈尚玄之风也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