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围绕造与生两个概念,通过对过程神学家考夫曼创造性就是上帝命题中的创造性之概念的分析以及对他与南乐山和杜维明的批评,指出其论述陷于宇宙进化和发展论领域的事实,从而揭示出其观点在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乏力,得出创造性只是上帝的特性之一而不能是上帝本身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近期发现促使我们承认,不稳定性和创造性是我们这个世界所固有的。这一点对于我们怎样认识宇宙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中,绝对的控制和准确的预测都是不可能的。I.普利戈津阐述了这一新的世界观的形成,认为它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新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人类智慧的创造结晶,因此,在进行技术开发时当然需要具备创造性的人才。为了培养和促进人的创造性,也就需要开拓出一种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这里介绍一下日本开拓创造性环境的研究情况,以供当前有志子研究技术开发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这个名词,有各式各样的用法.有人把蜘蛛织网看作是创造性的.但蜘蛛织的网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蜘蛛比起别的蜘蛛来显得独特、不同.我们谈的人类的创造性则不同,人类的创造性必须不仅有独创性,并且还要把这种独创性与原来的基础作比较.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里,创造性表现得最明显.在艺术方面,一个新的运动或学派的人被别人模仿,这就证明他是一个创造性天才.在科学领域里,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创造性天才.在哲学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玛斯·阿奎那、黑格尔、马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人类认知的背景关联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人类的认知和认知过程问题,作者在《关于人类的认知破缺》一文中①,提出了“背景关联世界”这样一个认知理论假设。这里,有一个与“背景关联世界”对应的英语表达式,我们选择了“ BackgroundContexture World”(简称BCW)。它包含着事物、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关联的同构、同态,网络的关联建构的概念。我们这里使用了“世界”这个词,表明这是一个与我们要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即“真实世界”相对应的概念。我们将从真实世界的定义开始,一般形式化地给出人类认知的背景关联世界及认知模式等。 一、基本定义 思维的对象来自真实世界的映像。 …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要探讨的并不是一般的简单联想,更不是西方联想学派所讲的联想,而是与它们有区别的创造性联想。 一、创造性联想及其特点 创造性联想是创造性思维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人的思维能动地发现表面看起来不具有相似点或相关性的两个概念或现象之间所隐藏着的相似点或相关性,从而把两个概念或现象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联想同西方联想学派的联想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提出了联想三大规律——相似律、对比律、接近律。但是,他们只是用联想来说明记忆或回忆的历程。到了十七世纪中叶,英…  相似文献   

8.
程倩春 《学术交流》2007,(10):14-18
达尔文进化论不仅成为现代思维的理论前提,而且它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奠定了观念基础。从特创论到进化的观念转变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首先,自然选择取代了"上帝之手",为现代思想的形成扫清了障碍。其次,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为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提供了前提,为现代自然观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进步作为一个基本的信念,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步的观念与进化的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进化思想的演变深化了对进步观念的科学理解;进化思想揭示了进步的复杂性。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对于现代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与上个世纪初盛行的一些社会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由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观点,有人推出国家或种族的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核心,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纳粹主义的出现。进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价值观,曾经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准确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内涵,特别是全面探讨进化观念演变的现代意义,对于人们正确理解人的起源和人的本质,正确理解现代观念的历史演变,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话语:考夫曼(Gordon Kaufman)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之一,退休之前是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曾任美国宗教学会主席。他一生一直孜孜以求的是上帝问题。传统基督教倾向把上帝物化,把上帝看做在这个世界之外、之上或之后的某个存在物。在考夫曼看来,这样的上帝观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政治上,它很容易被看成一个权威主义的暴君。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11.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6,22(2):44-49
哲学主要是“思”,作为马克思“思”的结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论“硬核”是“实践思维”;“回到马克思”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只有努力建设和不断改善哲学创新的生态环境,才能锻造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创新无论是对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创新的实质是去想、去做前人从未想过、做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与风险、失败甚至牺牲连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创新者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我国审判权研究贡献新的视角和方法是每个法治实践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对创造性的审判权的理论前提、存在形态和社会功能在法理上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在第一部分,本文从法院和法官行使和运用审判权的一般规律切入,认为审判权与其他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在于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的辩证关系。在第二部分,本文将审判权置于理性和民主的语境中理解,认为创造性的审判权对于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构建和谐社会中纠纷有效解决的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三部分,本文从审判权发挥的社会功能角度观察,对创造性的审判权在促进法律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潜质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我们提出应认真对待创造性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15.
儒家视阈之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儒家"天、地、万物一体"理念的考察,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宇宙论之鲜明特征并不在于其缺少对宇宙进化论的关注,而在于他们笃信在宇宙持续创造的进程中所形成的诸存在形态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Conflict and Creativity in Grou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sultants and researchers have long recognized the debilitating effects that conflict between group members can have on both group and individual outcomes . Ye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conflict may play in helping generate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ill-structured problems . Furthermore , conflict (properly managed) is critical to the avoidance of groupthink (i . e ., the tendency to sacrifice quality decision ma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for the sake of consensus and conflict avoidance) . What strategies can group members use to incorporate conflict , or more specifically , dissent in group problem solving? We argue that the delivery of dissenting opinions (negative evaluations) affects the extent to which dissent fosters creativity .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in which the target of negative evaluations was varied (e . g ., source of an idea vs . idea itself ) and compared to a condition in which no negative evaluations were incorporat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reativity is higher in the conditions involving idea-targeted negative evaluations than source-targeted or no negative evaluations; (2) negative evaluations from others increase in conditions in which there are source-targeted negative evaluations and idea-targeted negative evaluations , compared to no negative evaluations; and (3) group members report high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when working under conditions involving idea-targeted negative evaluations , compared to source-targeted or no negative evaluations .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they might inform the design 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相似文献   

17.
李艳 《学术交流》2001,(5):70-73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技术创新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立国之本.哈尔滨在国内外新的挑战面前,应从市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效地搞好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儒家与基督教创造力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虔诚且充分地比较儒家和基督教的创造力观念,必先有一些合适的可比范畴。大致说来,为了解儒家和基督教之创造力观念如何不同,需要知道什么是创造力,二者相似或相异又在何处。因此首要之务即在可比的情形下提出一个稍嫌简略的创造力理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亚,创造力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与多和变化之本性这两个哲学问题来揭示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