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文章概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论证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回归,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等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了这一光辉范例为中国人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节日。此时此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不仅洗雪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步伐;而且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英明伟大,显示了香港同胞对中央政府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定信心。日益强大的祖国是香港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港人既然有能力创造出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也就有能力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拟对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及持续发展的基础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加深对香港经济的认识姐对保持其持续繁荣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香港是英国殖民者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掠夺、强占的中国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和平收回香港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香港回归。香港回归为澳门、台湾问题的解决树立了一个样板,并将大大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一定要排除右的、尤其是“左”的干扰,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法律化和在香港的实现形式,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香港基本法以其本身的性质和特殊地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即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把大陆内地的社会主义法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域有机连接起来,使其统一于中国的一元法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保持香港稳定繁荣的三个主体思想周显信中国在收回香港的主权后,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基本原则。他不仅为我们制定了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的“一国两制”的政策,而且指出了保持香港稳定和繁荣所必须坚持的三个...  相似文献   

6.
一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著作———读吴奕新博士《一国两制与香港的稳定繁荣》丘克军过两个月,就是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了。香港回归后近一年的日子里,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充分地证明了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治港实践...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讲过的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12亿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80年代前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在香港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而成为一个构建中国人新国家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指导方针。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都仰赖于“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在这个意义,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实行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回归祖国后不久,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香港特区政府在“一国两制”总方针的指引下,采取果断措施,与疯狂进...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人们不仅关心香港的现在,也关心香港的未来,希望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后,更加稳定、繁荣.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香港经济快速发展是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而真正称得上繁荣,则是最近20多年的事。这就是说,香港的发展和繁荣,是与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谈到香港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能不谈“中国因素——新中国对港政组。正是有了这种政策上的保证,香港才得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才有了后来的经济腾飞,正是有了它,才会有后来的“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普天同庆的日子。香港回归是按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的。学习这一伟大构想,对于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白菜,推动澳门顺利回归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这一伟大功绩将永载史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香港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送抵深圳粤港边界,如果挥师而下,解放香港是完全能做到的。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得出结论:维持香港现状,使…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统一而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家内,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容许今后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香港和回归祖国的台湾,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相似文献   

14.
田飞龙 《天府新论》2017,(6):151-160
香港是中西文明冲突的独特产物,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与中国国际化的独特宪制安排。“一国两制”内含丰富的国家理性,其宪制目标不限于香港本身的繁荣稳定和高度自治,亦包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高位诉求。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内在冲突,显示的正是两种制度的文化冲突与价值博弈,但在国家发展与法治进步条件下也展现出国家整合的明确取向与路径。依法治港日益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最大共识。梁美芬博士的《香港基本法》一书即诞生于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段,以具有内地经历的香港法律人视角展现作为混合法的香港基本法之历史、现状和演变趋势,呈现香港基本法实施的主要宪制争议和制度细节,努力解释和沟通普通法与大陆法传统之间的法理差异和冲突。“一国两制”首先是国家制度实验,在香港面临某种结构性转型的发展难题,需要国家责任更加明确的确认与承担以及香港社会的共识凝聚与合力。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功在千秋宋萌荣七月一日,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雪百年之耻、扬民族之威的大事。它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伟大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之一的“一国两制”的特定涵义就是: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在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政策不变,以稳定地实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繁荣。其间,祖国大陆同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如发生矛盾和纷争,只要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就只能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以和平的方式合法合理地予以解决。这样,一种罕见的政…  相似文献   

17.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国两制”在中国成功的伟大实践,是一部富有独创性的法律,它把“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规范化、法制化,既是“一国两制”的法律体现,又全面地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基本法》不仅是香港稳定繁荣的保障,也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胜利     
伟大的胜利张江明(广东社会科学大学)香港回归祖国是一件有世界影响的大事,也是香港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主要表现为三个伟大的胜利。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的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是“一国两制”的创立者、倡导者。这个...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国两制”之“不变”思想探析●王中人●徐治道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分部分。而在我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和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后,在大陆保持社会主义不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它们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又是这一构想的...  相似文献   

20.
值此香港回归在即之日,对香港归国机遇予以回顾,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香港回归机遇的历史回顾》一文即论述了在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百余年间,中国有三次收回其主权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之时,第二次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第三次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前两次由于国民党政府屈从美英压力,斗争不够坚决而未能抓住机遇。最后一次中国共产党既没有在1949年贸然以武力收复,又没有错过1997年的契机,而是在坚持对整个香港地区拥有主权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发挥其对中国大陆的积极作用,最终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通过谈判,解决了中英之间这桩历史悬案。这一历史功勋将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