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戏曲艺术形式达到高峰之后,常常会在自己内部孕育着异己的胚胎,导致发生逆向的转折。在戏曲艺术世界中,可以说一直就是处在这种艺术形式变革的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
肖阁 《快乐青春》2009,(11):8-8
罗慕洛是个善于演说的人,由于身材矮小,参加公众活动常常遭到别人嘲笑,甚至受到歧视。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他精神焕发地走上演讲台,却发现前面的桌子几乎比自己的头顶还高。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是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最好的无形资产。树立湖南的良好形象,新闻舆论负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以强烈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良好形象是一个地方最好的无形资产良好形象是一个地方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象一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的效应一样,一个地方的形象在国家政治舞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一是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一个地方的良好形象,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在政治生…  相似文献   

4.
在Windows系统中,各个应用程序(进程)之间常常需要交换、传递数据,这就要解决进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在最初的16位Windows3.x系统中,所有Windows应用程序共享单一地址,任何进程都能够对这一共享地址空间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随着Windwos98、WindowsNT、Windows2000等32位的操作系统的出现,规定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一个Win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不少人常常忘记了尊重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权力”和“义务”是平等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别人尊重自己,就要首先尊重别人。  相似文献   

6.
正一些人常常觉得活得苦、活得累,其实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自己常常用放大镜看苦恼,顾影自怜,最终难以自拔。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主妇想,鸡蛋能孵成小鸡,小鸡能长成母鸡,而母鸡又能下很多蛋,很多蛋又能孵成很多鸡……主妇如此想下去,仿佛自己失去了一个养鸡场,越想越痛苦。  相似文献   

7.
感受悲剧     
《东方》杂志 (1995年第 5期 )曾刊登了一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周年的专稿——犹太裔汉学家舒衡哲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博物馆的光照之外》。文章认为,我们今天常常说纳粹杀了 600万犹太人,日本兵杀了南京 30万人,实际上是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大屠杀给抽象化了。他说:“抽象是记忆最疯狂的敌人。它杀死记忆,因为抽象鼓吹拉开距离并且常常赞许淡漠。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牢记在心的是:大屠杀意味着的不是 600万这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只有这样,大屠杀的意义才是可以理解的。”读到这儿,我的心怦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化是东方文化代表,中国艺术家在认识宇宙世界的特殊思维中,常常以自己的审美态度去观照宇宙,觉得“万物皆备于我”,所以总是以“高洁豪放”的性格去面对人生,而在艺术追求上,则常常以“空灵”作为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的人,常常很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卑有一个好方法,即不要把目光总停留在缺点上,应注意自己的优点。具体而言,就是写下自己的优点。我看过一个人写下的优点是“爱睡觉”,觉得这很可爱。失眠是让人非常痛苦的毛病,对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仔细观察80后的婚姻状况,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常常出现一些杂音,并不都是来自80后自己,而许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独生子女一代面临结婚生子等情况时,80后的父母往往要把自己的愿望实现在子女身上,特别重视包括房子、彩礼等婚姻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忌妒俗称“红眼病”,既然是种“病”,首先我们就要对这种“病人”抱以高度的同情心。其实.爱忌妒的人常常处在两种不平衡的心态中:一是自己不如他人优越,所以产生了失落感或攻击心态;二是当别人超越自己时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报复。一个忌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设身处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鉴赏家常常以“倩女离魂”式的意念,将自己化身为作者,亲处作者所造之艺境,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获得深切而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设身处地”的类型,可以分为“设想自己为作者”、“设身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设身处于作品的情境之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生活于北、南宋之交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一往无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抵御金兵的大举侵扰和捍卫中原以及南方人民的正当权益,而不断呼号、斗争。然而,这一正义斗争又时时受到朝廷中立和派的限制、掣肘。因之,辛弃疾又不得不常常把自己的满腔悲愤之情,寄寓于其词作之中。因为有这样的创作背景,难以从现实生活中觅到知音的辛弃疾,就常常把的自己的精神慰藉寄托到了历史或传说人物的身上。从而,也就构成了辛弃疾词作中擅长用典、喜以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人词这一显著特点。因此,当我们评价辛词时,就…  相似文献   

14.
赵亚兴 《家庭科技》2008,(10):45-45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信心是半个生命。信心,简而言之就是相信自己对事情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情感,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想哭不容易     
年过三十的女人,总是那么忙那么累,有压力也有委屈,点点滴滴聚在心头。想为自己哭一哭,还真不容易。 常常因为感动或同情而替别人流泪,但也有替自己哭的时候,尤其是20多岁刚成家的那几年,哭的次数比较多。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变成一个婆婆妈妈  相似文献   

16.
李白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第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李白对自然山水真与善的挚恋,常常通过极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而出。第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李白根据自己主观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在明山秀水间,将自己被囚禁的感情彻底解放出来,努力展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炎秋 《湖南社会科学》2007,(4):I0001-I0001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学者,从事学术二十多年,虽然也出版了七、八部书,但真正拿得出手的不过二部,发表了百多篇文章,自己真正满意的也不过三、四十篇。想想鲁迅、胡适、梁启超等人,常常不免汗颜。但是,在求学的路上,倒也有些心得体会。把它写出来,不是想为读者树立什么  相似文献   

18.
邱培成  魏捷 《北方论丛》2003,2(5):102-105
萧红从20岁时开始了流浪飘泊的生涯,在饥饿、寒冷和病痛的折磨中,在个人感情生活的屡屡伤痛中,在战火和敌机的追逐下,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青岛、上海、日本、北京、西安、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方,萧红的学生涯始于这飘泊也终于这飘泊。在流浪飘泊的生活中,萧红没有什么可以永久的依靠。在现实生活中,萧红常陷于困境,生活的,情感的,萧红常常是用舍弃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或妥协,或说,萧红总是难以把握她自己的现实处境,她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暂时的“稳定”,而最终又都走向了自己难以预感、难以忍受的一个个深渊。这是萧红生活的悲剧。面对如此苦痛的生活,萧红如何在她自己的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是写作。正是因为写作,萧红才得到了一种力量,得到欢快、欣慰和可靠的支撑。对萧红写作意义的观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萧红,理解一位作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遥想远古时代.先民们在大地上奔波劳作,每有所获,必定欢欣激奋,常常禁不住为此歌咏舞蹈。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喂饱自己的肚子,喂饱自己的孩子,还可以祭献给氏族的神灵,这是何等骄傲而又满足。劳动不但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生的幸福所在。虽然每个日子都浸满汗水和艰辛.但是种族在汗水里绵延.生命在艰辛中如花一样开放。  相似文献   

20.
庥雀的铁骨     
牟丕志 《快乐青春》2009,(11):15-16
老黑是位驯养动物的高手。他先后驯服了老虎、大象、黑熊、野马、孔雀等,还常常带着它们表演各种节目,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因此,老黑非常得意,认为世界上没有自己不能驯服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