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州学派韩贞的美学思想是对传统儒家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人格美学思想呈现为"乐"的审美模式。而"乐"这一审美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乐"的审美人生态度,"乐"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行为方式。二是"乐"的审美人格境界,这种境界既是道德人格本体与审美体验工夫的合二为一,也是道德实践工夫与审美体验工夫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
王栋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心斋的一传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贯通综合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心斋“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其政治思想为亲民思想;百姓日用为道,觉民自任;其政治主张为严于限田、封建、肉刑、里选。  相似文献   

3.
泰州学派为继浙中、江右等王门正统派之后的一个最具特色和庞杂思想的流派,亦是在当时社会学术条件下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泰州学派本身具有利用传统走向反传统、从正统过渡到异端的思想发展趋向,而这种发展趋向与泰州诸子的出身经历和学说主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就泰州诸子中的代表人物作一学术性阐述,以显现该派的思想特点、传道方式、批判性格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美学规定"身"范畴是躯体与精神和谐有机的结合统一,代表着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个性与价值的普通百姓个体。"身"与"道"同样重要,它是天地万物之本,也是天下国家之本。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下学而上达”之语内含两种工夫路向:由下学而致上达和下学即上达。“下学即上达”是阳明心学采用的工夫形式,也是牟宗三先生所言之逆觉工夫。逆觉工夫在泰州学派表现为信、悟、求三个具有强烈主体意义的工夫层次,形成泰州学派独有的逆觉工夫之维。泰州学派的逆觉工夫,突出了对道德本体的优先把握,但也潜存着过度张扬主体、消解实地工夫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由于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的哲学理念差异不大,所以,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两个学派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可以说,他们的思想都具有以民为本的性质。但由于两个学派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社会现实也不一样,所以在民本问题上就有了虚实之分,在重商的程度以及在代表阶层的利益上也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7.
太谷学派传到李晴峰时,其教义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其思想、组织及宗教化的仪式都受到明季泰州学派的影响,两者具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似的社会状况所造成的,惟其组织性严密,在当时大传统崩溃的状况下,成为民间一股新鲜的风潮。这种民间宗教证明,古代文治社会的延续是靠一种民间的书院或宗教来完成教养的。而这方面,是我们对传统社会研究不足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政治化、学术化、民间化,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并行不悖的三种不同趋势或类型,一般思想家或学派,往往游离于三者之间,或政治化、学术化倾向重或民间化色彩浓,因此之故,而成其为不同类型的代表。泰州学派则是偏重庶民的民间化的儒家学派,它产生于明代,是阳明后学的八大学派之一,他们活动的中心和关注的重点一直是乡村,为推广儒学思想,创立了"百姓日用是道"的理论和口语化的表达方法,并以侠义精神感召民众,大大促进了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良好风俗之延续。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提倡弘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物质欲望,驳斥道学的禁欲主义。韩贞虽然赞成泰州学派以身为本的思想,也关注平民百姓的欲望和需求,但他强化了王艮等人戒私欲的思想,提倡私非入道,不落名利,排除一切私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主张求名心事时时远,得休休处且休休。要求人们两袖清风,乐道襟怀,闭关有欲,心常净境而超脱凡尘。韩贞的这些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了凌濛初与泰州学派人物冯梦祯、汤显祖、耿定向和焦竑的直接或间接交游,以证明泰州学派对其影响。通过分析《二拍》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凌濛初对人的合理物欲和情欲的肯定,以及对狂狷人格的赞叹。并从其哲学倾向出发,分析其小说观:讲"真"、"出奇"、重视娱乐与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先秦秦汉时期,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上天和所谓代表上天的君主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而对民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视.他们或者认为既要尊天,又要保民;或者认为天事和人事互不干预;或者认为君主的地位是有民众决定的;或者认为天意就是民意,以此约束君主的行为.这些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傩面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追述傩文化的发展变化,梳理各个历史时期民众审美心态之变化与傩面具艺术特色变迁的关系,论述其功能由悦神到娱人的表现特征及原因,以加深对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箴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种文体成立的基础是所谓“官箴王阙”,是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箴的标准文本是从周初流传下来的《虞人之箴》。从那时以来到晚清,除战国时期一度“委绝”,代不乏作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文由官箴发展为私箴,进而出现君箴。箴本是使用范围很小的应用文体,但从汉代扬雄开始,经六朝而至唐代,著名的箴体作品,大多出于文学家之手,他们往往把文学方法用于箴文写作,遂使箴体文获得浓厚的文学性,足有可观者。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建筑、景观或者"容器",空间文化实体的地位愈渐凸显。空间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空间的文化意义,以及融于空间中的民族、宗教、身份或者阶级等多维文化内涵。运用空间批评解读"鲁镇"这一在鲁迅小说中屡次出现的地理空间,不难发现,"鲁镇"即一系列封建传统统治下"生之秩序"的公共空间。本文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角度出发,以"鲁镇"中的酒店、茶馆、书房和客厅为研究对象,三位一体的呈现"鲁镇"作为景观空间以外的文化定义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6.
时尚符号与大众生活风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样式,一种行为方式,更包含着一种意义,一种文化。时尚肇起于传统与求变之间,发端于社会一体化与个性差异间的张力,借助于大众传媒的滥觞和发育。生活在时尚符号泛滥的大众时代的人们,应该为不断出现的时尚符号赋予更多的意义,在大量消费时尚符号的同时,保持人自身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17.
韩非汲取道家的道德学说,以"道"率"德",把"道"作为"德"之形上本体和终极依据。把道、德、仁、义、礼五者视为因依相生的关系,通过"德""礼"结合,进而将礼与法结合,认为法的产生是道不断向德、仁、义、礼依次递生的必然结果。韩非同时又将道与理相结合,视"理"为事物的特性与发展变化规律,将其扩展到政治领域则为治国之理,治国就是要"缘道理以从事",于是,韩非又从道、理、法的相生相依的关系中诠释了法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群众文化历来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展示辉煌,凝心聚力等多项历史重任,是三个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文化馆论述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近代中国疾疫猖狂为害 ,专业的医学教育又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使得开展民众卫生教育成为必要之举。民众卫生教育兴起后 ,多采用借助新闻媒体、发行卫生刊物或出版卫生书籍、开展各项卫生宣传等方式进行。其主要内容涉及普及卫生知识、研究和预防传染病、倡导民族健康运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