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赣南客家山歌十分丰富。赣南客家女子用山歌表达着她们的爱欲情思。赣南客家山歌中所呈现出的星星点点的女性自觉意识最初应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精神。而赣南客家妇女独特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她们独特的禀性。  相似文献   

2.
客家山歌的产生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巩固和强化客家山歌语言交际功能、培养对客家山歌语言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开发客家山歌语言文化蕴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新的生态环境下客家山歌的生态语言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曾经相对独立并承载着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客家传统文化被日益渗透,客家族群与土著族群正日益融合。但在四川客家聚居区的移民社会中,重新整合客家传统文化并且构建客家族群认同,仍然是客家族群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强烈需要。以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为基点,追根溯源,实现四川客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组合,是构建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客家小说对客家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客家女性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婚恋贞节观,集体无意识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通过对小说的解读,以现代目光审视客家女性个体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以及思想感情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中的真实反映,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门具有多种民族文化价值研究的对象。文章将通过清流的地理、文化背景的概述,对清流客家山歌的民族音乐特征进行评析,从音乐文化概念的角度出发,对清流客家民系重要群体客家女性的精神个性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清流客家山歌所体现的女性精神内涵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探讨,主流的观点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片面强调客家山歌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根在中原。但是大量的材料表明,客家山歌主要有两个渊源: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另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后者的作用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客家山歌根不在中原,而在赣闽粤客地。  相似文献   

7.
茶亭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客家茶亭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受客家人的迁徙历程、客家地区的自然环境、客家人的精神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客家茶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茶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题壁文化、山歌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自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以降,客家茶亭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闽赣粤交界的大三角地区是客家族群(民系)孕育、诞生和成熟的原生地,具有先民、先祖、祖先三重血缘资源优势和文化场景作用,是客家血缘与文化的寻根处。客家在此地所寻找的客家基本精神是对河洛根性文化的传承。客家原生地是海内外客家中原河洛姓氏寻根的中转站。客家的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是客家族群认同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化背景下重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客家人迁居四川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客家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从四川在客家体系的存在,四川在客家体系中的地位,客家与客籍的区别,客居四川的生存环境,以及四川客家的文化特性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和平徙居和多元文化融合是四川客家族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0.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体系.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客家山歌是孕育红色歌谣最深厚的土壤,也是红色革命文化重要组织部分.深入研究客家山歌对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贡献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里的一株奇卉。中国革命时期,客家山歌成为具有革命感染力的战斗号角,展现了客家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铜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铜鼓客家的民俗民风及文化变迁。其艺术特征非常鲜明:其歌词在章法结构上以四句和五句为主,句法上多七言句式;修辞手法多运用比兴手法。其音乐形态特征也很突出:五声音阶调式,多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多为二句体或四句体。  相似文献   

13.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玛尔简是新时期裕固族重要的女性诗人。她以一个深受游牧文化影响的女性的独特感知去书写自己的家园、爱情以及本民族文化。她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继承了先民直抒胸臆的民歌思维,撷取了众多富含地域色彩的意象,把内地诗人笔下荒凉、贫瘠的戈壁草原书写成了生命的绿洲和精神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到现在的《中国民歌集成》都真实地反映了许多历史故事、人物及人民的生活。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及丰富的内容,了解和学习民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形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了解和学习民歌是陶冶情操,加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挖掘其文化特质是研究的重要任务。"和文化"是客家人的民系性格、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和文化"符号在客家社会里从器物形式到精神文化都有丰富和生动的表现。对客家"和文化"进行文化符号学解读,从表现形式看,客家族谱、客家方言、民俗活动、土楼建筑等文化符号无不闪耀着客家"和文化"的光芒;从功能看,客家"和文化"具有认同、协调、教化、调解等功能。解读客家"和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畲民歌《李秋胡》第一次以民歌的方式,对秋胡戏妻本事进行了另种方式的解读。这一古老母题在传承创变过程中的演绎,反映了畲族人民对它的理解与接受,折射了畲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