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4.
伪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人之一。他既是幽默大师,更是艺术大师、生活导师。他最懂得生活情趣,也最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他不主张只图享受尤其只重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也不主张只会工作尤其“拼命”工作的人生态度。林语堂所倡导的“努力工作,尽情享受”的思想在消费至上的城市文化当道的今天,可使奢靡风气返璞归真,意义甚大。本文以《生活的艺术》为例,从审美人生的超越性、理想性、创造性、情感性、哲理性五个层面上解说林语堂乐生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先生理想人生的最高境界."极高明"是就人的境界说的;"道中庸"是就人的行为说的.就境界说,由于人对人生觉解的程度不同,可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妙的精神境界;就行为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必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一种平凡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期 ,问题变得尤其复杂 ,以致在传统的意义上 ,生活概念模糊了。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中 ,重新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把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就是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降低碳排放更不能等同于回到蛮荒时代。  相似文献   

9.
编辑人生     
黄健 《今日南国》2006,(22):55-57
2006年2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遇到出版界很多老朋友,见到了中国的资深编辑和著名学者,还结识了很多中青年编辑工作者,其中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挂晓风,前任会长、原副署长刘杲,大家欢聚一堂,学习交流,共叙友谊。当晚在下榻的北京新大都饭店回忆很多编辑轶事,浮想联翩。“甘为他人作嫁衣,为谁辛苦为谁忙”,这是对编辑工作的形象概括。记得刚入编辑之门时,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的《论编辑的修养》,一本是着名编辑出版家戴文葆的《实用编…  相似文献   

10.
无论经济学范畴还是法律领域,都确信劳动者的生命价值是可以计算和赔偿的。生命价值主流的计算方法有"意愿支付法"和"人力资本法"两种。尽管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并且被广泛使用,但两种计算方法都不能实现对生命损失相对合理的赔偿。因此,应在吸收两种方法合理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死亡率,估价其统计生命价值,最终确定"基准赔偿金+附加赔偿金"的赔偿方案。但是,这一生命损失赔偿方案,并不是司法部门的最终裁决,而只是对一种赔偿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仁和郎瑛是明代学术史上的一位重要学者,在考据学方面贡献至大.但他同时也是一位被长期忽视的历史人物.通过郎瑛的生平家世、交游以及学术著述与贡献等情况,我们可见这位明代学者一生的概貌.  相似文献   

13.
学术生命是以生命投入学术,以求生和求学为主旨,在求生存中求学术.生命学术的主旨是以生命转生学术,生命在学术交流、游泳的拼搏中所获得的生命的体验.生命在体验和反思学术生命和探索总结学术生命中,在学术生命走近生活、社会、现实中,在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危机中,以全球的视野,人类意识观照学术生命,以成转生命为智慧.这就要建构独具个性化、生命智慧的、智能创新型的理论思维体系,以求自己讲自己民族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命价值"理论,人的生命价值可以通过投保人寿保险来体现,即可用人寿保险的保额来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大小。此外,人寿保险具有很强的价值功能,其强有力的风险保障功能和资产保全功能是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可替代的。同时,人寿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养老金"、"教育金"、"医疗金"、"死亡金"等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寿险规划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无疑对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与生命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和自我教育.因此,对人的生命的自我敞现的了解和理解,实际上是生命教育的逻辑前提.个体生命的自我敞现有人生、人文、人格、人性四个维度,并由此展现着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和亮度.由此,生命教育便有相应的四重使命,即在人生维度或者说生死维度上学会生死,领悟生命的长度;在人文维度或者说社会雏度上拓展人文,扩张生命的宽度;在人格维度或者说精神维度上提升人格,实现生命的高度;在人性维度或者说性情维度上开发性情,增强生命的亮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命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激发生命潜能、创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敬畏生命、追问生命意义、彰显人文关怀和确立人生信仰。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心理咨询等几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拓展。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世俗精神,但这种世俗精神究竞指什么,笔者认为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种强调入世的市民生活伦理,它的出现对推动欧洲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住房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日益凸现.将住房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从生活质量的视角,剖析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整合与社会发展、个人理性选择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意义与影响.通过住房保障制度的理性回归分析,启发青年群体注重生活质量,倡导理性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20.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