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书杰 《殷都学刊》2010,31(2):95-97
本文简要分析了"N1+V得+N2+VP"句式歧义产生的原因、条件,并提出分化歧义的手段。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歧义句式的可接受度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
把句式N1 V1得 N 2 V2分为两组,对其各构成成分、句式的变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指出N1 V1得 N2 V2句式是述补句.句式A是主谓作补句,句式是B是述宾补句,述补结构内部带宾语.  相似文献   

3.
汉语“V+P+N”结构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守华 《学术研究》2002,(10):124-129
本文根据汉语语法分析必须与汉语的声音和意义相适应的原则 ,先将“V +P +N”的层次切分为“V +P /N” ;然后再根据P在这种格式中的作用提出了P是“指向助词”的主张 ;从而进一步分析认定“V +P”是一种特殊的临时“挂靠形式” ,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 ,句中充当述语 :最后阐明了N是补语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章家谊 《理论界》2013,(10):138-141
在确定“N1+让+N2+V2”句式中的“让”为动词、整体为兼语句式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N2、V2的语义特征及其各自与N1的关系.也探讨了当“让”分别为使令、容许、听凭义时,N1最初的意愿主动性依次减弱.而当“让”为致使义时,更侧重表明N2发生某种变化,表现一种结果,所以此时的V2可以是形容词.“让”字兼语句更是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N1 在 处所 V N2"句式出发,讨论介词短语"在 处所"与N1,N2,以及单音节动词V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在空间系统上把"在 处所"次范畴化为施事定点、受事起点、受事终点、受事原点;从认知语法中引进时间顺序原则,分析处所范畴与动词的强制性论元之间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6.
邱斌 《北方论丛》2007,(1):67-69
Nn类“差点儿没”是一个固化的语言单位,其固化过程在明清时期已经完成。“差点儿没”固化的方式尚不明确,其固化的可能方式,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1.Nn类“差点儿没VP”由句式杂糅固化而来,杂糅是将表达相同语义但格式不同的两种句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句式。Nn类“差点儿没VP”有可能是由“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这两种近似句式杂糅而来的。2.Nn类“差点儿没VP”由反语语用法固化而来。在Nn类句式的“差点儿没”固化之前,有一种Na类“差点儿没VP”句子用做反语的修辞格用法,后来这种用法的反语语气淡化但格式保留下来,最终形成固定语“差点儿没”。  相似文献   

7.
胡伟  王嘉 《殷都学刊》2013,34(1):98-101
从语义上看,状态动词一般是非自主的,它表示某事物处于持续状态中的动作.不带受事宾语是状态动词最基本的语法特点.状态动词主要有“NP+ VP、NP+VP+O、NP+VP+C”几种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8.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率稍低一些。不过,它功能较多,能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句式。如“如何+VP/AP”、“NP+如何”、“无论/不管+如何”、“V得+如何”、“如何如何+AP/VP”、“NP+如何如何”、“VP+如何如何”、“如何如何+NP”等。论文从单用、叠用、连用角度归纳了“如何”的主要用法,并具体解释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歧义句式指一种句式有几种不同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复杂多样,多数是由于多义词的不同、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或话境、语用不同造成的。这里我们姑且不论造成歧义的原因,因为这不是我们主要论述的内容,本文只针对几组典型歧义句式加以分析,或许能使读者遇到此类句子时不至于造成误解。一、(V+的)~2+是+N句式V即动词符号,N是名词符号,(V+的)~2指这种“的”字结构表示的语义是双向的,既是施事又是受事。由于语义施受关系不同,造成一部分能套入这样句式的句子有歧义。如:①看的是姐姐。②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③援助的是…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都+V+的+N"结构是一个负载了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的结构体.这一结构属于有标记结构,不能进入从句平面.该结构特定语义、语用和语法特征,对其中的动作事件"V+N"产生了规定和限制,该动作事件如果是非完结性事件或特定性的相对小事件,则更容易构成合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刘群 《北方论丛》2015,(4):67-70
汉语介词和动词的特殊关系使得“找”的语法化成为可能。“S+找+NP1+VP1+NP2”句式是“找”实现语法化的句式;“寻觅”义是“找”实现语法化的语义基点。但是,“S+找+NP1+VP1+NP2”句式中,“找”语法化倾向虽然很明显,但还未完成完全退掉动词用法而成为纯粹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14.
许培新 《东岳论丛》2013,34(4):60-63
清初山东中西部方言的代表作品《聊斋俚曲》,是明清山东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其"V+(一)个+VP"结构中"个"为量词,"V+(一)个+VP"为述宾结构,VP或为受事宾语,或为表情状、程度及结果的宾语,而只有当V不带时态助词"了","个"前"一"脱落,且VP为表示反复进行的"否定副词+动词","V+个+VP"固化为四字格时,"个"才虚化为助词,VP为表动量的补语。这一结构所表现的特点,代表了其时山东方言的某些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15.
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V也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也VP”以动词重现的方式使句法形式和语义特征得到高度统一。在句法上,能进入“V也VP”的词以口语性较强的单音节动作动词为主;在语义上,前现动词的动词性较弱,前现动词与后现动词短语之间具有让步关系;在语用上,“V也VP”具有“话题一述题”的信息结构特征,包含了基础信息、预设信息、附带信息、推理信息等多重语言信息。“V也VP”属于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  相似文献   

16.
“v+x”(动词十名词)这一形式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动宾关系(以“Vw”表示)和偏正关系(以“(V)N”表示)。根据意义和功能,动词~般可以大致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其中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比较特殊,它们不表示动作、行为、活动或具体状态,只是在句法平面上表示某种关系,或起着谓词性的辅助功能,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因此曾被列为动词的附类,而不算正式动词。但是“V+N”结构无论表示动宾关系还是表示偏正关系都首先要求动词的意义是具体实在的,因此本文探讨的前提中已排斥了不符合这项…  相似文献   

17.
"VP+去"是一种常用构式,而其构式意义却体现出三种意义,即表示方式状态类的意义,表示目的的意义,还有二者兼表的歧义。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是与"VP"和"去"的语义关系特征以及"VP"的语义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庆 《兰州学刊》2009,(8):8-11
汉译佛经文献中,“V+于+O”结构非常普遍,即在及物动词和直接宾语之间加“于”字。这种特殊的结构可能是早期译经师对上古汉语中固有“V+于+O”结构的模仿,或者是对这种结构的误读所致,这都可能导源于早期译师们对汉语的不太熟练的掌握。后世的佛经译师或有意或无意地套用这种句式,客观上推广了这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京、厦门、阜阳三个社区为单位,以"有+VP"格式为切入点来考察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言语社区形成的过程中语言认同在逐步的形成.而且,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言语社区内的语言认同和语言使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比如,口语中"有+VP"句式使用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厦门"(77%)>"南京"(59%)>"阜阳"(32%);与此相应地,各个言语社区对"有+VP"句式的积极评价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厦门"(82%)>"南京"(75%)>"阜阳"(53%).书面语中的情况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