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些人看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给日本提供了加快迈向政治大国的极好机遇,用90年代初日本内阁首相的话来说是“百年难遇”(海部语)、“千载难逢”(宫泽语)。由此,日本政府开始进一步调整其国家战略,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强化军事因素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就这种趋势作一粗浅的分析。一、表现与特点日本强化国家战略中军事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不仅分别体现在它多年来推行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科技创新立国、筹组亚太地区合作组织、开展“大国外交”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俄罗斯不断调整强化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力图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安全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为切入点,梳理了俄罗斯国内对于其地缘政治价值认识变化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俄罗斯在远东方向新的安全环境下,强化其军事安全建设的战略考量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安倍上台后,积极推动修改宪法。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加强军事部署,采取演习、阅兵等手段威慑中国,表明绝对不会让步的决心。日本非法“购岛”一年多后,仍然执意在军事领域对中国强硬,在钓鱼岛争端中完全不顾中日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是日本新的国家战略。日本的国家战略在各个阶段其目标、手段和内涵是不同的。80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曾根康弘打着“战后总决算”的旗帜,追求政治大国化。安倍上台后,日本的国家战略面临新的转型。他提出“打破战后政治体制”,追求军事大国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加大了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战略合作,主要手段包括深化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以及军事交流.印度加强与亚太国家战略合作的动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战略上的考虑,同时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安排.从近期来看,印度与亚太国家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对中国以及中印关系造成一定影响.印度加强与亚太大国的合作可能意味着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亚太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安全利益份量相对减轻,利益结构重心偏向经济利益;二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安全利益交叉渗透,它们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三是与冷战时期相比,在亚太地区扩展美式“民主”与“自由”成为美国亚太利益中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克林顿政府根据变化了的亚太战略形势及自身利益结构,形成了新的亚太战略:调整大国关系,防止地区内出现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以双边关系为主,多边关系为辅,构筑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秩序;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的规模,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活动,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作为确保美国亚太利益的支撑点;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在2013年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官方在二战后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利益的定义及内涵。日本的首要核心利益是涉及领土问题及恢复国家对外职能的国家"安全利益"。日本基于核心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调整及政治诉求,重点是为摆脱战后体制、改变战败国形象,以修宪恢复因战败被剥夺的部分国家对外职能;所采取的强化日美同盟及价值观外交等手段,是为在亚太乃至全球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以"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海外用兵,进而实现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这种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对外战略选择,势必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日本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从最初的“政治大国”、“国际国家”战略到现在的“正常国家”、“普通国家”战略,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大国战略是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近年来日本的“普通国家化”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推进“普通国家化”战略。但是,日本的外交理念、国际意识、国内体制,以及国际和周边环境,对其“普通国家化”战略的实施,构成了重要的制约和牵制。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府的亚太新战略实质上是为实现美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和切身利益服务的一种长期战略。其原则是政治经济并举、经济利益优先。核心考虑是维持政治军事存在以保证美国安全和地区稳定;通过经济参与和拓展自由市场范围,以分享亚洲繁荣并促进美国繁荣;同时推进民主,最终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主要着眼于日本周边、亚太地区以及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的波斯湾地区。其主要目标是:(1)确保日本本土的军事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定,即:有效防止军事入侵,防止难民大规模流入等事态发生;确保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使日本20年后在经济规模上仍能稳居“大国”地位。(2)确保自日本本土至东南亚和中东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有效应对沿线地区的突发事件。(3)稳定周边环境,以“美主日从”的方式参与主导亚太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调整、加强日美同盟;强化“自助”努力,增强防务力量;加强周边外交,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主要着眼于日本周边、亚太地区以及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的波斯湾地区.其主要目标是(1)确保日本本土的军事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定,即有效防止军事入侵,防止难民大规模流入等事态发生;确保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使日本20年后在经济规模上仍能稳居"大国"地位.(2)确保自日本本土至东南亚和中东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有效应对沿线地区的突发事件.(3)稳定周边环境,以"美主日从"的方式参与主导亚太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调整、加强日美同盟;强化"自助"努力,增强防务力量;加强周边外交,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日美声明下的日本修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磊 《日本学刊》2012,(3):21-26,157
为实现政治、军事大国和正常国家之目的,日本外交战略与内政上的修宪战略双管齐下,相互呼应。随着新的日美共同声明的发表,日本修宪战略的总体框架浮出水面:一是制定《国民投票法》确立修宪程序,二是设置宪法审查会推动修宪的实施。日美近两次共同声明与日本修宪进程之间有着本质上的逻辑联系。随着日美同盟的深化,修宪战略的逐步展开,日本宪法的修改恐怕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俄四国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最具决定意义的政治力量,其战略关系是亚太地区走向21世纪战略格局的基本构架,也是对我国改革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因素。当我们距离21世纪尚有几年时,亚太地区中美日俄四国就以新的依存关系和竞争方式,展示着新格局的雏形,焕发着新世纪的气息。深入研究四国战略关系的总体框架、多层结构和纷繁复杂的关系内容,是我们走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日本和印度交流加深,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双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日本出于本国地缘战略、能源供应路线安全、东北亚地区主导权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积极推动日印两国军事合作向前迈进。日印军事合作尽管尚未达到战略同盟级别,但在军官互访、联合军演、军售等方面都日趋深化,这种合作趋势对中国产生的压力值得警惕。探析日本积极强化与印度军事合作的表现及动因,对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中后期日本亚太外交的基本走势杨运忠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根据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发展,进一步确立了"立足亚太"的基本战略方针,将整个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亚太地区。日本外交方针的重大变化,既适应了世界尤其是亚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战略的角度探讨在当代日本居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战略思想。笔者认为,在本世纪内,日本决策集团将只能在政治现实主义流派与军事现实主义鸽派的主张之间作出战略选择。在本世纪内,日本将在军事上谋求地区性军事大国地位,其防务费将不会超过GNP的1.5%。在外交上,日本将继续加强日美同盟,并谋求全球性政治大国地位,以确保其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7.
张杨 《日本研究》2023,(3):39-49
日本聚焦于应对所谓中国海洋军事威胁,通过构建西南海域一线军事部署体系、强化“美日同盟+”集团战略后盾、推动防卫政策转变与防卫力量建设跟进以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一体化建设,推进更具实战化、集团化、系统化的亚太海洋军事部署。这一动向是基于大国博弈环境下,以美日同盟战略的回归、俄乌军事冲突引发的欧亚地缘政治联动、亚太区域局势紧张升级以及日本加速其“正常国家”战略为背景和动因,其行为必将严重威胁中国东部沿海军事安全,增加中日乃至中美“擦枪走火”的风险,并且增大中国维护海洋主权安全的难度。为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促使美日安保体制发挥正向作用,构筑与东亚及东盟国家的安全信任机制,以反制日本亚太海洋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应付变化了的形势,在即将来临的ZI世纪世界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日本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新安全战略从内容到性质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战略由三大支柱构成,维持。加强日美安全体制是其核心,要害是日美合霸亚太地区。一、迈向新世纪的安全战略(一)新安全战略的提出冷战结束之后,日本与世界其他大国一样基于变化了的世界格局,开始对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日本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未来的走向、新时期取何种安全战略,均与地区乃至世界稳定密切相关,自然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外交方针及对华政策  冷战后,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后,世界及亚太地区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的外交方针和对华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  (一)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是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争当政治大国是80年代日本提出的外交目标,现在也并未放弃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及日本此次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软弱表现,使日本在东亚的政治地位下降了。同时,又发生了朝鲜试射卫星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避免经济环境恶化和加强日本在东北亚安全地位,成为当前日本外交的最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大变革的时代,日本今日的修宪与20世纪相比,在目的和作用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安倍政府将修宪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秉持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实现修宪问题的"历史性突破",赋予修宪以更新的内涵、更多的功能和更重要的意义。囿于"冷战"思维,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下,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部分日本政客虽身处21世纪,依然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奉为世界政治格局体系之圭臬。在内外多种因素的交融与作用下,安倍修宪似将水到渠成。以追求"正常国家"为战略目标,以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为政治夙愿的修宪行为,不仅会对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对亚太地区未来的安全形势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