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增收缓慢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研究农民增收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度、收入来源、社会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三大难题中最大的一个难题。《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都把农民增收列为新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农民增收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获得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产性收入作为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探究当前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土地制度、金融体系、农民意识方面的制约因素,对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做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促农民增收、基于承包地和宅基地确权保护农民产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培养农民投资理财意识,确保农民资产增值的制度性供给,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浅析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方法很多,而其中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1)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收;(3)小城镇化建设通过促进乡村工业企业发展可以使农民提高收入;(4)小城镇化建设通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收入.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课题。土地问题、收入问题、权力问题、发展问题和职业培育问题是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以法的形式还地权于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权利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农民教育:21世纪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民的素质,因此,农民教育工作,是关系到21世纪农村社会稳定与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农民法制教育是21世纪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农民科技教育是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农民素质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文化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的新生源泉和增收的主要动力,在迅速增长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如工资性收入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有反复,但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趋向提高,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区域之间和不同农民群体之间极不平衡等。工资性收入的变动与经济规律作用相一致,且未来一个时期还将处于比较快的增长区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顺应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势,着力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受区位要素、农村社会政策、社会经济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农地流转、机会不公平、社会资本量与社会资本收入效应差异等因素也带来了农民收入不均等问题。江浙两地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在江浙农村居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差距是江浙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的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已扩大到11.27个百分点,而江苏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高于浙江,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两地差距。两地不同的政策响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与模式、粮食安全战略的角色定位以及不同的发展理念与地域文化等因素均对收入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各项工作的重点,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形势下的重中之重。从当前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看,“少取多予”只在短期内利于农民增收,长期看不会有十分明显效果。着眼于长期,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提出了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理论的五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民增收难问题,大多经济学专家学者是用马克思的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恩格尔定律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和城乡居民收入梯度理论进行解释的.按照这些人对这五大理论的理解及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解释,目前我国农民增收难、农民收入增幅低有其必然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也有其合理性.一些人甚至还得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即认为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农民根本就不能增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我国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后农业税时代农民增收仍然处于艰难爬坡阶段.这既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的直接表现,更是诸多深层矛盾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尽快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逐步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提出了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收入问题也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农民增收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各界学者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农民的收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甚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可见它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农民收入结构这个视角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民收入各构成部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协整分析得出结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对近期该项收入的影响较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从中远期看,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稳定,是促进农民增收优先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促进农民第二、三产业家庭经营的收入,虽然波动较大,但对农民增收有长期较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后是促进农民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顺利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供了政策参考的蓝本,也促使农业产业化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主要落脚点。该研究从农业产业化前、中、后期三阶段出发,综合考虑农民个人禀赋、政府政策、是否参加合作社及产后重点项目等维度,构建了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框架,利用调研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能显著改善农民收入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合作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参与合作社产后重点项目这一农业产业化深化行为,更会促使农民增收。相对而言,文化程度较高、有技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农民收入增加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基于将来"谁来种地"的战略考虑。鉴于此,从农民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进行科学理论阐释,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路径,这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众筹模式是近年来在文化传媒领域崛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它超越了简单募集资本的层面,以利益联结把融智融资与社会资本、外部资源激活有机联系起来,“筹-投-贷”结合的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适合于文化产业轻资产和阶段性风险结构差异特性的融资模式。本文把文化传媒众筹的发展置于整个众筹模式发展历程大框架下,结合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众筹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典型应用,并对文化传媒众筹当下面临的发展问题、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