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它所体现的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加强对其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的领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加快其构建的步伐.主要通过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核心理念,并论证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其独具特色的"仁"、"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演绎发展历史中,其和谐观经历了身心和谐观、群体和谐观和宇宙和谐观的发展过程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正因如此,现代和谐文化与传统和谐思想才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找到了现代化的路径,即在扬弃旧"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整合资源,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注入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它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释,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社会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重新挖掘传统和谐思想内涵的良机。和谐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与社会模式,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嬗变过程,它不是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对传统文化转换创新,发挥其现代潜能,实现两者的和谐共振,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化的道德吁求。杨时的道德教化思想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崇高理想人格观、重义轻利节操观、主战斥奸爱国观和仁政惠施民生观的伦理阐述和道德教化,为当今社会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是近些年来学界涉猎较多的一个内容。人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视野来诠释、理解、探讨、研究"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应当说这对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是有明显成效的,也算是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和谐"热潮。当然人们更多地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探寻,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此类思想比比皆是。这股热潮让人们既惊讶于我们老祖宗的睿智和高深,又使得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实践有了坚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中和观作为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探讨中和思想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可以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既是“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通过阐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所蕴涵的“和谐社会”思想,提出儒家“天人合一”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应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是崇尚和谐的社会,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既要从传统思想中吸取有益的思想成分,也要避免受传统和谐观中的一些消极落后因素的影响。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和谐社会这一问题,从人与自然关系、人际关系、人与心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要义;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来说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民族,和谐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林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林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和谐分两个方面,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入手,这必须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生态学原理是自然科学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最适用的原理,林业是生态规律的重要实践部门和自然保护的基础部门,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国林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了宝贵数据和丰富经验,同时林业在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使得林业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和追求境界,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构建新型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个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持身心和谐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是传统个人修身理念与和谐社会新型自我价值观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正逐渐被视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精神良药。“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视角,蕴含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吻合的自然观。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为典型表征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诠释和剖析,阐述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价值,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和”的秩序,发展了关于“和”的哲学、“和”的道德、“和”的治国(管理)思想,构成了完整的“和”的思想体系。孔子的“和”思想最能说明这些问题。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