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的日益凸现,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相继爆发不断在拷问政府的公信力建设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而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很多,但是内部因素是影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我国公信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行政伦理建设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性是辨证互动的.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或弱化等问题,也即我国政府公信力遭遇行政伦理困境.现实迫切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对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缺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本文阐述了现代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机制,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依据公信力的变动机制,试图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有效、可持续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软件支撑。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流失和弱化趋势,并已成为影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在推进社会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政府公信力形成的特点与规律,重塑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提高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2009年发生于云南省的“躲猫猫”一案,引发了又一轮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过程,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必须提高政府公信力。本文以“躲猫猫”一案为视角,介绍了政府公信力的一般理论、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变现及其缺失之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梳理了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上说正逐步提高,但仍呈现流失现状,面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现状,总结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一种影响力,它包括政府政策公信力、政府行为公信力和政府绩效公信力三方面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持续改善。但离"信任政府"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是:行政道德缺失,制度与机制不健全,行政行为失范。政府公信力不仅仅是政治学与管理学范畴,它与行政伦理有着天然联系,因此,以行政道德为突破口,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推进行政道德制度化,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最终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构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公共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我国政府信任度下降这一现象,从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政府公信力下降这一现象,一方面,政府公信力下降是公民民主意识提高的表现;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也确实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了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的崛起与互联网的勃兴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日益突出。在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现状和特点基础上可知,官员腐败以及地方政府落后的网络舆情处理方法和机制是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促进政府官员执政能力提升,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