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着重调查了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成就动机,以及怎样影响成就动机。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以及成就动机量表(简称hMS)对绍兴文理学院的15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论是:(1)在N维度的研究上,追求成功的动机与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相反的,在规避失败时,其成就动机与P、N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E维度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Ms、Mf均与L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大学生人格特征相对于其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中,神经质维度(N)与内外向维度(E)能够为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提供很好的预测,而精神质维度(P)和神经质维度(N)能够为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提供很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4名教师为被试,考察了工作价值观、成就动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1)职业倦怠的四个维度中,情绪衰竭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非人性化和认知枯竭与成就动机、工作价值观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成就动机、工作价值观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从成就动机、工作价值观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来看,成就动机可以负向预测情绪衰竭;成就动机和工作价值观可以负向预测非人性化、认知枯竭,正向预测个人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探索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身体活动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结果发现:(1)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基本心理需要(β=0.53, p<0.01)及心理健康(β=0.13, p<0.01)呈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β=0.35, p<0.01)。(2)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14,0.24),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94%和58.06%。结论是:(1)大学生身体活动、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身体活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2)基本心理需要在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15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并以刚入学的高考成绩作为其学业成就的指标。结果: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考成绩与心理健康多个分量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极其显著。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教养方式能很好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生选用应对方式的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逃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在合理化因子上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1);解决问题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幻想因子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P〈0.05)。(2)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两个因子年级差异显著(P〈0.05),焦虑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1),敌对因子年级差异极显著(P〈0.0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精神病性三个因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P〈0.05),抑郁、焦虑以及敌对三个因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非常显著(P〈0.01)。(3)自责对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合理化对除恐怖以外的其他8个因子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求助对人际敏感、抑郁、恐怖、以及偏执有负向的预测作用。我们应引导高职大学生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关注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以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森林警院32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探讨警院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警院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均分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均分;遇到应激时,警院学生趋向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而不是消极应对方式。(2)积极应对方式,警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方式,警院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差异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警院学生正常组高于阳性症状组,差异不显著;消极应对方式,警院学生正常组低于阳性症状组,差异非常显著。(3)警院男生心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均有相关。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对警院男生心理健康及各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4)警院女生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对警院女生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研究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3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自尊、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自尊、神经质、外倾性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指标;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抽取广州某高校辅导员80人为样本,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焦虑除外)以及症状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少成就感与精神病性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去个性化与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少成就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去个性化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相关,且职业倦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376名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和恐怖;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8个因子上,老区农村初中生均存在极其显著年级差异。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学习压力和支持利用度对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教师的集体效能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的关系,在济南市、章丘市随机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中学中的651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测查工具包括教师集体效能感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学校类型因素对集体效能有显著的主效应;学校类型和学校位置对集体效能的交互作用显著;学校类型和学校级别对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集体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中,任务分析进入预测躯体化、焦虑和恐怖的回归模型,集体效能总分对强迫、人际敏感、忧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心理均分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家长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三个层面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家长(84.8%)在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上态度是恰当的,但仍有部分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79.6%)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3)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对心理教育的看法、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文章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家校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即尚未上学就已厌学,压抑天性剥夺快乐,违背生理损害健康,打击自信个性失健,片面发展错过关键。并讨论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逐利幼儿园的生存策略到小学教师的积极反馈再到家长的要求和推波助澜,最后发展到各幼儿园主动或被动的卷入。针对于此,提出了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应加大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小学教师应熟悉幼儿的发展规律,改革小学低年级教育;三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171名小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与全国常模对照.结果发现安徽省小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受教育程度和人事编制是影响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进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以利于小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生命价值观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生命价值观问卷”对1240名9币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生命价值观相关显著;地方院校师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生命价值观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整群抽取某大学近四年来大一新生12448名,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和自编家庭经济收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与普通家庭大学新生在有恒性、世故性、实验性、怯懦与果断、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收入单亲大学新生群体在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专业成就动机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和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社会性性格发展不良。与贫困和中等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相比,富裕单亲家庭大学新生个性特征表现出低有恒性、低适应、低专业成就动机、低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和高忧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研究影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非一流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成就的动机因素。研究发现诸多涉及动机及对学习情景态度的因素最为活跃,对于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融合性动机因素、教师亲和力及课程难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积极性影响。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力量是教师和办学单位。  相似文献   

17.
林放是我国新闻界一代宗师,现代著名专栏杂文家。著有《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赵超构文集》等。林放杂文很有特色,自成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34年至1937年(南京);第二阶段:1938年至1945年(重庆);第三阶段:1945年至1948年(上海《新民报.晚刊》);第四阶段:1949年至1965年(上海《新民晚报》);第五阶段:1978年至1992(上海《新民晚报》"未晚谈"专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粤西地区4市351名新入职高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粤西地区新入职高中教师幸福指数介于一般与幸福之间,未达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水平;女教师的幸福感显著强于男教师;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描述幸福事件中涉及最多的对象是学生,占74.18%,幸福事件内容中教学成就感、学生认可和师生关系融洽所产生的幸福感占79.08%。而不幸福事件中所涉及最多的对象亦是学生,占38.64%,待遇差和工作经验不足所产生的不幸福感占63.69%。调查结果表明,加强职中和职后教育技能训练以帮助高中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和提高收入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随机抽取广州市中小学495名在职教师为被试,进行相关问卷的测量,采用结构建模的方法揭示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中小学教师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方式应对压力。(2)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教学效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能有效缓解职业压力,提高教学效能感;而非成熟型应对方式则加剧压力,削弱教学效能感。(3)教师压力、应对、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模型达到较好的拟合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