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联合立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要求各地方相互配合与协调,拆除区域内各区划间基于传统行政因素所产生的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本着经济、效率、互惠、共赢的目标和要求,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发展空间环境."联合立法"作为规范区域经济的新的立法形式,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规则指引和法律支持."联合立法"应为刚性法,其效力应当高于其他地方性法规,作为一种新的地方性法规渊源,需要改革中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从中国的立法实践和发展脉络来看,这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一方面,城市有着经济聚集优势、社会聚集优势,且符合人的本性和追求。另一方面,城市化又面对社会生活模式转换中的困扰,以及社会生活中滋生的问题。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二难推理"。在"二难推理"中观察城市化进程,会有矛盾和对立,甚至导致"不可知"论。然而用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理念认识城市化进程,就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必然性和城市化进程对于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统筹的理念出发,科学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一是要统筹农民工进城,二是要统筹城市布局与规划,三是要统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来说,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199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持续有所下滑,而现行理论却未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以致于影响到目前及今后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中国GDP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其实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进程规律的必然反映.因此我们应顺应其规律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坚持内需、外需结合拓展,并通过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方式提升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发展"扬长补短"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以工业主要是制造业为主体的迅猛发展奠定了江苏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知识经济、开放经济及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江苏省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倍受挑战.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过去,重思未来.我们认为,江苏省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推行产业发展"扬长补短"战略,从而使江苏省产业升级顺利进行及整体经济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亚洲大国,不仅积极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且在亚洲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阐述中国重新崛起并尝试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进行解答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从经济方面探讨中国对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对于亚洲和世界的最大的作用力将来自中国自身变革的成败。亚洲的一体化进程也将对中国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禾 《河北学刊》2001,21(3):19-23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经济伦理的根据和可能条件,随后分析了全球经济伦理与西方经济伦理的关系,最后还就中国对全球经济伦理可能的贡献发表了看法.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中国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研究,对全球经济伦理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正在进行着的经济改革,首先是一个经济政策的调整过程。经济政策调整不是个别方面而是政策体系的调整,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效应等多层次内容。政策目标与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及目标与手段之间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经济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必须建立与整个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模式,采取恰当的政策策略。任何一种经济政策的作用总要在特定的体制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尤其是对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来说,经济政策的任何调整不可能不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某些变动,也不可能离  相似文献   

9.
APEC研究中心宫占奎、于晓燕发表的《APEC演进轨迹与中国的角色定位》(《改革》2014年第11期)一文主要阐明了2014年11月中国举办APEC会议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将迈入新的阶段。文章首先回顾了APEC发展进程以及中国对APEC的贡献:一是在中国的积极倡议下,APEC在推进茂物目标进程中采用了渐进性、开放性、自主自愿的原则,这一方式对差异巨大的APEC各成员推进茂物目标取得了重要共识;二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它所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应对挑战。全球化并未降低政府的作用,而是赋予政府职能以全新的概念。研究经济全球化下政府职能的变化,对于积极参加国际的合作与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外国直接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重要的外资吸收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以2004年为例,中国沿海地区吸收了85%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7个沿海省市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是24个内陆省市区的6倍。这种经济发展态势会加大地区经济分化还是缩小经济分化呢?本文试用“场景分析法”,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状态进行系列的描述,分析到2011年(加入WTO10年)为止,公共服务、政策、科研水平等要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中国地区经济分化的远景图。  相似文献   

12.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对外政策."满铁"依靠特权建立起一个超乎中国主权和法律之上的"满铁王国",构成了日本国家资本为主导,日本产业托拉斯和中小私人资本为辅助的经济体系."满铁"通过这套经济体系,利用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扩张、文化渗透,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民族工业造成了异常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姜凌 《学术论坛》2005,(12):93-9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近5000亿美元,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经济的具体数据,研究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利用外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出版的两部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和<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吴思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拍案叫绝:一方面,利用中国真实历史中的丰富素材,采用极具个人特色的原创性语言,概括出中国政治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并不违背西方主流社会科学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而是与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理解经济增长必须涵盖路径选择("道")以及价值实现("义")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在路径选择中采用的是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而在价值实现中经济增长尚未充分有效地转化为居民福祉水平提升,这种格局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合意性形成挑战.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促使经济增长在"道"和"义"两个层面进行双重转型,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顺利实现双重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之后 ,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将是直接的 ,他必然会导致当前的制度、规则的调整 ,大家对此关注得比较多。相比之下 ,加入WTO对中国文化方面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 ,这类影响是在经济交往和制度变迁的背后 ,难以直接度量 ,但却是巨大而深远的 ,且相当敏感。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屈辱和伤痛 ,使国人对加入WTO ,参与全球化进程产生不少疑虑。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并非始自今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世人接受 ,作为政治大国也着实让国人倍感骄傲。如今加入WTO却引来国人格外的关注 ,围绕其引发的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这一巨大成就的创造离不开对外资的充分利用.然而.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外商"独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贸易顺差过大、外资与内资市场竞争中产生挤出效应等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调整外资利用战略.转变引资方式,调整引资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维掮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涵意,首先就是实现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与进程直接决定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特殊性。中国是在一个经济与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农业国里,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人民民主专政开始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关系基础的。也就是说,历史与国情的基本事实把中国的工业化摆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基础与起点上,从而构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具体地说,这一基本特征表现为:一是中国工业化的最初物质技术基础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由于没收了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为国有资产,银行也转归国家所有,这样巨大的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和国家手里,就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建立了主体力量和前进基地;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为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社会主义的环境系统。中国实现工业化,既不可能再走资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及安全框架的安排缺失。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构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并对双方未来经济、安全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信息——智能经济”的时代.为此,对世界信息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趋势作一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无论对深化世界经济体系和结构变动的认识,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开发中国走向21世纪世界的信息经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