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是个晚语的孩子,两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爸着急起来,跟她商议带你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她不答应,说,我闺女懒语,聪明着呢,啥事都没有,她是不说则已,一说惊人。然后抱着你问,是不是啊臭丫头?  相似文献   

2.
早点     
他把咖啡倒在杯里他把牛奶掺在咖啡里他把方糖加在咖啡牛奶里他用勺搅了搅把咖啡牛奶喝了他把杯放下不同我说话他点着一支香烟他把烟雾喷成圈他把烟灰弹进烟灰缸不同我说话不朝我看一眼他站起身来把帽子戴好他穿上雨衣因为下雨了他走出门去冒着雨一句话不说也不朝我看一眼而我用手捂着脸哭了早点!法国@雅克·普莱维尔~~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弯曲     
吴捍东 《老友》2014,(1):21-21
正南昌红谷滩新区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特别是干净的街道,使人心情愉悦。我走到街边的餐车前,买了一些东西,便吃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把手中的纸屑放进旁边的垃圾桶时,一把扫帚出现在我的脚边,于是我习惯性地把纸屑扔到了地上。纸屑很快被扫进了簸箕。原来我身后"站"着一位清洁工。她没有与我说话,便离开了。一步一步地走着,寻找着,清扫着。她岁数比较大。她始终驼着背的样子,给我很深印象。那勤勉的身形,一直没有直起来。我想,她是不是天  相似文献   

4.
失猫记     
我一直没能拥有一只自己抚养的猫,甚至连街边的野猫、邻居墙头的猫,都对我不屑一顾,有时走在路上听见几声“咪咪咪”的猫叫,待我走过去看,一只美丽的三色花猫已惊得倏然而逝,我也曾用一小撮鱼引诱它们,它总是在你不注意时,悄悄地来饱餐一顿,连一声谢谢不说就掉头而去,它是那样警觉,接受我的款待,却不信赖我的友情,这让我多少有点失望。  相似文献   

5.
月色 《人生与伴侣》2007,(12):28-29
1.真想把她的笑验打扁她紧紧跟在我后面,我走她走,我停她也停,我去厕所,她就在外面站着。像个小无赖。原本想把她累倒,结果竟然是我走不动了,没想她瘦巴巴的,那么有耐力。别再跟着我了行不行?我哭丧着脸。  相似文献   

6.
邻居辛阿姨的女儿曲歌,一直很挑剔,处过好几个男友都不成功,前段时间终于与医生秦健喜结连理,辛阿姨乐得合不拢嘴。但才一个星期,辛阿姨脸上的喜悦就被愁云覆盖,她说女儿婚后好像很不开心,问她她又不说,想从秦健那里得点信息,他也躲躲闪闪。辛阿姨对我说:“你是看着曲歌长大的,你帮我问问这俩孩子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其实我特坏     
韩皓月 《可乐》2010,(6):11-11
凡是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好。他们不知道,其实我特坏。 别人的女朋友都是追的,我媳妇是我活生生抢来的。刚认识她那会儿,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据说眉来眼去的挺有进一步发展的意思。我不大爱说话.吃饭时,拿了那姑娘的饭盒就走,打好饭,把饭盒和自己的并排放一块儿。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感动     
一个叫斯日古楞的蒙古族诗人,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大学生报名参军,分到西部一个兵站,她一直想当兵,所以,哪怕分到了荒无人烟的兵站她也毫无怨言。但是,一开始还行,时间长了,倍感孤独,有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曾想过要调离,可是,要强的她,一直相信自己能够撑住,甚至上级打算调她走,她也说不,给人一个抱定了扎根边疆的印象,上级给她立了二等功并树为典型。可是,她的眼神分明又是忧郁的。无形的荣誉圈住了她调动的脚步,她不能毁了这个形象,她得为自己和集体着想。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她就打了个请求调离的报告,领导出于种种考虑把她的请调报告压下了,后来,她的调令总算到了,可是,阴差阳错地,就在调令下来的前一天,她自杀了,遗书只有一句话,她只想找个有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当时,听了这个故事,我是挺感动的,为那个女兵无私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喀斯特大学学生宿舍楼里,有两个美丽的女孩。一个是法国姑娘,名叫纳塔里亚,是一位白人;一个是英国姑娘,叫霏霏,是一位黑人。我搬进去后,没几天,有人把中国学生的食品从冰箱里挪动了。包括我的。原来,西方姑娘过完圣诞节回来了,认为我们占用了她们的空间。我们在议论这件事,看见纳塔里亚和霏霏走了进来。霏霏在假期里一直住在这里,对我们用冰箱没有说过任何话。因为圣诞节期间,我们的食品太多了。纳塔里亚回来,见我们占用了她们原来的空间,见霏霏一直不说,就做了一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骑士。不打不成交,我们把冰箱重新分…  相似文献   

10.
苏美 《可乐》2008,(12):44-44
小时候,我对那些靠甜言蜜语赢得老师欢心的女同学们很不屑,认为她们的乖巧全是装出来的,不值得羡慕和嫉妒。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长大以后。我说话行事都硬邦邦的,少了女人该有的甜糯细软,但我自以为是一种风格,一直默默坚持着。半年前,单位来了个新同事,长得并不美,但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的说话方式很受人欢迎。她  相似文献   

11.
纯贞的心     
隔壁二十三号里的郑德菱,这人真好!今天妈妈抱我到门口,我看见她在水门汀上骑竹马。她对我一笑,我分明看出这一笑是叫我去一同骑竹马的意思。我立刻还她一笑,表示我极愿意,就从母亲怀里走下来,和她一同骑竹马了。两人同骑一枝竹马,我想转弯了,她也同意;我想走远一点,她也欢喜;她说让马儿吃点草,我也高兴;她说把马儿系在冬青上,我也觉得有理。我们真是同志的朋友!兴味正好的时候,妈妈出来拉住我的手,叫我去吃饭。我说:“不高兴。”妈妈说:“郑德菱也要去吃饭了!”果然郑德菱的哥哥叫着“德菱!”也走出来拉住郑德菱的手去了。我只得跟了妈妈进去。  相似文献   

12.
微博绑匪     
马伯庸 《21世纪》2012,(8):80-80
我有一个朋友,她本来是个亲切和善的人,说话慢条斯理。可最近一年多来,她整个人变了,变得很焦躁,说话急吼吼的,一点耐心也没有。我问她到底遭遇了什么天灾人祸,她长叹一声,把手机一晃:“还不是因为它。”“乔布斯?”“什么呀!我是说微博!”  相似文献   

13.
大三那年,高梅把我写给她的情书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广而告之,我气坏了,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理她。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到蓝极电脑公司上班没几天,高梅也进了这家公司,并且与我同在策划部。不能没有一点风度,我冷冷地对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一年前的那起“情书事件”,高梅似乎早忘了,中午吃饭时坐在我旁边,边吃边唧唧喳喳说着学校的趣事以及同学们的去向。我不好意思起身走,只是闷头猛吃,一言不发。如此几天,高梅自觉没趣,就不坐我旁边了,除非必要的工作接触,也不与我主动说话。我耳朵清爽了,心里却隐隐有几分失落。  相似文献   

14.
我上初一那年,父母要离开家去城里打工,于是他们把我送到了姑姑家。那天姑姑把我领到二丫面前,对她说,以后你们就一起上学吧。那个叫二丫的女孩笑呵呵地走到我面前,拉起我的手,看着我不说话。  相似文献   

15.
吾家好女     
徐立忠 《老友》2012,(8):41-41
我一直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孝敬老人,关爱父母,多数女儿比儿子做得好。远的不说,就以我女儿为例,我说说两件有关她的事吧。  相似文献   

16.
这个学期,我们班新转来一位女生,她性格很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刚开学的几天里,我只觉得她说话比较少,但没引起我的很大注意。我想,过几天她和班上的学生熟了,就有话说了。没想到,一个双休日后的周一,她没有按时来上学,在升旗仪式结束时,我接到了她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她肚子疼,不愿意来上学,还问了我现在是否空课。我心中一惊,难道问题这么严重了?同时对她妈妈说:“我现在有空的,你把她送来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不喜欢爱情被安排,相亲那天,她把自己弄得一副狼狈样子。 脸胡乱洗了一把,宽松的毛衣遮盖了她原本窈窕的身形。牛仔裤是大三时候的,已经褪色不说,膝盖上还磨出了洞,是她平日打扫卫生才穿的。然后随意登了双球鞋,就去了。  相似文献   

18.
我叫刘麦儿,75岁,老伴比我小两岁。37岁的那年,我收养了因父母离婚出生不到8个月无人抚养的女孩,给她起名叫刘乃香。我家很穷苦,雇不起奶妈,老伴只好用小米加工做成米糊糊喂她,就这样把乃香养大成人,并一直供养乃香高中毕业。后因车祸,乃香没有考上大学,便到本村小学当了个民办教师。乃香18岁那年,她后嫁到太原的生母多次来信叫乃香去太原走一趟,乃香在太原住了几天。据乃香回来说,生母劝她去太原找个对象,并给她安排上个工作,免得在山村里一辈子受罪。乃香回答:“你生下我不到8个月,就丢下我不管,我父母把我抚养…  相似文献   

19.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20.
元元很会在电视上说话,这事儿在北京城里无人不知。可元元还有没有并不向外人多说的另外几面?这才是我长久以来看她节目一直都在心里琢磨的。我从1998年北京台一有《元元说话》,就开始盯上她了。那时的报纸、杂志都因为元元的出现而为之耳目一亮一新,我当时并未采访却一直拖到今日,并不是我不想去凑那道热闹,而是因为当时对她的电视说话方式还稍稍有一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