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王瑛琦 《北方论丛》2002,(6):113-115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哈代把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鲜明地体现了哈代的艺术风格,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的情操终于被卑污残忍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个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本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盛世"的英国现实.苔丝纯朴善良,对生活有美好而朦胧的渴望,却连遭磨难,而这些灾变都不是她偶然的际遇,注定苔丝悲惨命运的是19世纪末英国罪恶的法律、宗教、道德、社会习俗.  相似文献   

2.
注定的悲剧命运——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的人生悲剧,是由命运、性格、社会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社会恶势力与腐朽的道德礼教的共同残害下,在无法抵抗的命运控制下,天性纯洁的苔丝注定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性格与环境的冲突并不必然造成苔丝命运的悲剧,而正是苔丝本身时于爱情的追求与对爱情纯洁性的坚决维护促成了苔丝的选择,从而也毁灭了苔丝本人。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其无与伦比的悲剧美震撼了无数读者,这种悲剧美在叙事层面有着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在叙事逻辑层面,<德伯家的苔丝>的故事是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由四个恶化过程组成:由债务引起的恶化,由失误引起的恶化,由惩罚引起的恶化,由牺牲引起的恶化.这构成了情节统一而又层层推进的悲剧结构.在事件层面,小说的"核心"事件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和命运感,"卫星"事件则营造出悲剧中必不可少的超自然气氛.在叙述声音层面,叙述者对诗文的引用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声音,这些引用更含蓄、间接地描写、评论、传达叙述者的情感和审美价值取向,对小说悲剧效果的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弥漫着命运和宗教道德所带来的悲怆气氛。本文从西方小说中悲剧意识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苔丝这一矛盾的集合体———她是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仅限于官僚统治欺凌等社会外在原因,同时还有"小人物"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因,其中,因循守旧不思转变观念的思维模式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思想原因,软弱怯懦、不思反抗的逃避行为是酿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性格原因.作者再现"小人物"保守思想和懦弱性格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人物"灵魂的拷问,完成人格形态的批判,把他们从沉睡中唤醒.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日出>是一部戏剧,而小仲马的<茶花女>却是以小说的形式闻名于世.二者虽然是两部不同的作品,但是作品中的人物陈白露与玛格丽特却有着极强的可比性.她们都是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过着极度奢华、糜烂的生活.虽然都身陷泥沼,却又不失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的命运都是历循着生活压迫、爱情破灭和生命熄灭的轨迹.这两个女人虽然在生活经历与性格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却又因为各自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者创作主旨的差异,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剖析二人特有的悲剧命运,并分析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可以探寻到陈白露和玛格丽特之生存差异.  相似文献   

9.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0.
《雷雨》中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周萍,是个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人物,他与蘩漪、四凤的不伦恋情一步步将他引向了死亡命运的深渊,而他内心对这种畸形的爱的冲动和依赖则成为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女性的悲剧——苔丝悲剧命运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卑下的,这是女性的悲哀.更可悲的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女性已经认同并屈从于男性文化强加在她们身上的一切.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苔丝的悲剧成因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2.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命运主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 ,首先是人类整体精神的代表 ,她们对自我爱的追求 ,正是对压制人性的封建传统的突破。其次是女性精神的代表 ,她们在把握自身命运的同时 ,对抗着西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最后 ,她们悲剧的结局也正在普遍意义上揭示出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此种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出她们“爱———反抗———悲剧”的命运主线  相似文献   

13.
在冲突和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人同社会冲突的产物,同时受到男权思维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又是她自己的性格悲剧,这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也是分不开的。但这些因素都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从女主人公的命运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人物形象一直是哈代在其小说中所着意刻画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哈代笔下所描绘的女主人公———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探讨哈代悲剧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边昭彬 《理论界》2009,(9):143-144
弗朗西丝卡和安娜是两个处于不同时空女性,当被婚姻之外的爱情唤醒时,面对自己的生活,她们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可无论如何选择,她们本质的命运却是相似的,因为在她们选择的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她们的意识.本文试图在比较中得出造成二人悲剧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05-108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被批评为造成男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而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基于"真正的女性"价值观所设定的女性典型形象.符合传统价值观的女性被称颂为"家里的天使".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黛西和妮可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和新女性思潮的碰撞之下,而妮可较之于黛西的变化也反映出新思潮影响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采用女性主义的解读将有力地扩充对于这些女性角色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相似文献   

19.
张昀韬 《云梦学刊》2001,22(3):81-83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的悲剧体现在"命运"之美,奥尼尔对现代社会中制约和压抑人的"命运力量"之内涵及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力量"之内涵的阐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20.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